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0例,行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临床方法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满意优良率为98 %,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治疗使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避免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发主,防止肘内、外翻发生,以及骨化性肌炎形成。若有神经损伤,恢复神经正常功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16-01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为儿童常见肘部损伤。发生率占肘部骨折首位,多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因儿童时期,肱骨髁上部位在结构上最为薄弱,加上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相对较坚固,故在肘部外伤后不易发生脱位,而多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7.5%左右[1]。选取临床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0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其中男94例,女36例;左侧 80例,右侧40例;年龄4~16岁。骨折类型:伸直型88例,屈曲型17例;尺偏型64例,桡偏型31例。

1.2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及畸形明显,肘关节活动障碍,检查时有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后三点关系正常。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1.3 影像表现:肘关节正侧位片即可确诊。正位片表现特征:髁上部骨小梁排列连续性破坏,有清晰的骨折线;有些青枝骨折,仅看到皮质的皱折;移位骨折,远端重叠,并向尺或桡侧偏斜;旋转移位X线表现远近端骨横径不等宽。侧位片表现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方移位为屈曲型骨折。

1.4 治疗:治疗上应及时复位,防止肘部畸形,注意血管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的发生。

1.4.1 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手法复位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常用的方法。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夹板或石膏固定4~5周。术后应注意肢体血运观察,经常调整松紧度,2周折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骨折超过24小时以上或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行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者,应先行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

1.4.2 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或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应行手术探查,目的是检查及修补神经血管,解除压迫,同时给予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后外用用石膏托固定,使伤肢于屈时90°。在固定期间,做手、腕、指等功能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儿童于术后3~4周左右、成人于术后6~8周左右,去除石膏固定,开始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肘关节功能均在术后3月内恢复,随访平均6月,骨折均在4~6周内愈合, 117例中肘关节功能优86例,良3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8%。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骨折。肱骨髁上部处于疏松骨质与致密骨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板,故髁上部位比较薄弱,在儿童时期尤其如此,故易发生骨折。肱骨两髁稍前屈,前倾角约30°~50°,骨折移位可使前倾角改变,如不整复矫正,将影响肘关节的屈伸功能。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外翻携带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骨折严重移位时,可损伤肘部神经和血管[2]。根据暴力形式和受伤机制的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伸直型较为常见,是在伸肘位或半伸肘位跌倒,手掌撑地受伤。骨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也有横断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骨折近端向前移位。屈曲型较少见,多为跌倒时肘后侧着地受伤,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由于暴力的作用方向不同,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还可发生尺偏移位和桡偏移位。对有严重移位的骨折,应注意检查腕和手部的感觉、运动以及桡动脉搏动的情况,若肘部严重肿胀,桡动脉搏动消失,患肢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有剧烈疼痛者,则考虑为肱动脉损伤或受压所致的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处理不及时,则可形成缺血性肌挛缩的爪形手畸形。

绝大多数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就诊时软组织肿胀严重,或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者,可行骨牵引后复位。由于儿童的塑形再造能力很强,凡与肘关节活动方向一致的畸形,在生长过程中可逐渐矫正。而与肘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畸形,如肘内、外翻,则不能矫正,需日后截骨矫形。由于肘部的局部解剖特殊,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静脉损伤或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常需要紧急探查处理血管损伤或做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并同时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怀疑有血液循环障碍的肱骨髁上骨折,尤其阻碍桡动脉和深、浅静脉血流,使前臂和手发生水肿一缺血恶性循环,同样可发生缺血性肌挛缩或肢体坏疽[3]。首先要置于严密观察之下;立即解开包扎的敷料,加大肘关节伸展角度;解除内部压力,包括立即正确复位,床旁鹰嘴突骨牵引维持复位,放大肘关节伸展角度;将患肢置于心脏水平面;用臂丛神经阻滞或血管扩张剂,解除肱动、静脉痉挛;以上措施血液循环仍未改善,或前臂组织压与舒张压之差持续在2.67kPa(20mmHg)以下者,则有紧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包括肱动、静脉探查术,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以及前臂深筋膜切开术等。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前臂Volkman缺血挛缩。由于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一定的发生率,对肘部骨折,尤其是肱骨髁上骨折,仍应高度重视Volkman缺血挛缩的预防、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骨折端刺破血管比较少见,多因血管受刺激而痉挛或受到机械性生压迫,造成肢体远端血供障碍。临床上应注意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一旦发生可造成肢体坏死,将使肢体功能丧失。预防是及早手法复位、固定。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后遗肘内翻,而桡偏型很少后遗肘内翻。在处理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发生。一旦发生通过手术截骨矫正。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 科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583

[2] CANALE S T.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3卷[M].卢世璧,王继芳,王岩,等译. 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871-2882

[3] 李稔生,陆裕朴.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82,2(5):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