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哌卡因与其他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11-02
【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或会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用1%罗派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0.75%布比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以及1%丁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配成重比重溶液。用25G脊麻穿刺针于L3~4间隙穿刺,以0.1ml/s的速度蛛网膜下隙给药。比较3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组的最大阻滞时间比丁卡因组长而感觉恢复时间比丁卡因短,而与布比卡因组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罗哌卡因组比其他两组长,而最大Bromage评分罗哌卡因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小(P
【关键词】罗哌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
多年来选择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时,选用布比卡因和丁卡因。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毒性较低[1]。本文研究观察了蛛网膜下隙阻滞下罗哌卡因与目前常用的布比卡因及丁卡因在临床效果上的异同,并对罗哌卡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择期行下肢或会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及丁卡因三组,每组20例。体重过小者(100kg)及不适于蛛网膜下隙穿刺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3种物均采用重比重配方:1.0%罗哌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0.75%布比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1%丁卡因1.7ml+50%葡萄糖0.3ml[2]。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2G,东莨菪碱0.3MG。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并在0.5h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300~500ml。取右侧卧位,头侧抬高30°,用25G脊麻穿刺针于L3~4穿刺,脑脊液通畅流出后,以0.1ml/s注入药液,退出脊麻针,置患者平卧,从注药完毕到翻身平卧在1min内完成[3]。
麻醉中若患者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5%或90mmHg(1mmHg=0.133kPa),则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MG;若心率低于60次/min,则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MG。术中静脉输入林格氏液维持,视出血情况适当输血。
1.3 观察项目:用针刺测试右侧感觉阻滞平面及改良Bromage法评定运动阻滞。给药5min内每分钟测1次,以后5min测定1次至手术开始。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指给药后至患者出现发热、麻木等感觉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指给药后患者抬下肢感觉无力的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指给药后完全无痛的平面上界)、最大阻滞时间(指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指患者所能达到最大的Bromage评分值)、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指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指患者感觉及运动完全恢复的时间),并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中的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见表1~4。
3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上无显著差别;但罗哌卡因的最大阻滞时间比丁卡因长(P
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4。
3 讨论
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国外已广泛用于各种神经阻滞和镇痛。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可产生感觉-运动分离现象,而目前临床上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的报道较少。
本文研究对比了1%罗哌卡因(17MG)、0.75%布比卡因和1%丁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的结果,3组麻醉经过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刺激现象或并发症,证明罗哌卡因可以安全地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且起效迅速,麻醉镇痛满意,术后恢复快。感觉阻滞平面达T4~12,可以满足下肢和会的手术麻醉要求,与布比卡因无明显差异;在最大阻滞时间上罗哌卡因长于丁卡因,而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后者,可能与两者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在运动阻滞方面,罗哌卡因的阻滞程度和时效均明显弱于布比卡因和丁卡因[4],这是由于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于布比卡因和丁卡因。
成人蛛网膜下隙阻滞罗哌卡因的剂量,一般为8~22.5MG之间。剂量大,麻醉效果虽好,但对软脑膜血管的收缩作用也强,如剂量小于12MG则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够完善,持续时间也短。因此,本研究选用1%罗哌卡因1.7ml(17MG),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
术中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多在给药后10min左右发生,加快输液或给予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即可纠正。但罗哌卡因组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于布比卡因组,则正好验证了罗哌卡因对心率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布比卡因的结论。术中另一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这与血压下降、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手术操作以及患者本身的精神因素等均有关系。
总之,通过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用于下肢和会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较布比卡因和丁卡因感觉阻滞相似但运动阻滞却弱,恢复迅速,并且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参考文献】
[1] 顾卫东,陈群,曾因明等.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123.
[2] 黄丽群,阮祥才,佘守章.不同剂量等比重罗哌卡因CESA临床效应的比较[J].广东医学,2002,(S2).
[3] 张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4).
[4] 刘书玉.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8,(9).
[收稿 2008-12-2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