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一、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客观地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学生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书写一手好字,还有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这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两者相随相伴,贯穿始终。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着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产生愿意不愿意学、喜欢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于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十分重要的方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六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建立素质化的课堂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互动的主战场,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建立素质化得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学生既是长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是手捧教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0分钟看来颇为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配合”得不好,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所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教师精讲、重点点拨,释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保证。素质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种将个别当做全木的不合理现象。如: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位同学回答,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学生答对了,于是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体学生答对了吗?显然不能。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面向全体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四、开展素质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度些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存储信息,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而进行的立竿见影式的大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给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如:佳句佳作欣赏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书签制作等。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