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对大数据更需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对大数据更需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使用大数据,把它变成一个可信的、可用的数据,变成一个产业,这是来自市场的挑战。只有人们对这些数据有刚性需求,才可能把数据变成产品,才能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 财经媒体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十多年前,也就是“大数据”这个词还没有如此之热时,我们就一直在追踪数据库的研究。如今,大数据时代真的来了,我们更应认真去思考,如何应用数据产品、数据服务。大数据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我们面临大数据如此激动、兴奋、有如此多的想法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多的需要冷静、需要理性,无论数据有多大,其唯有变成产品才能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大数据应用之探索

数据并不是从近两年开始才成为一种媒体、成为一种产品的,这种转变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时至今日,我们的一些传统媒体已经被大的数据媒体和数据产品所取代。

有两个最为典型的案例:一个是路透社的衰落,一个是布隆伯格(彭博)的崛起。路透社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一个通讯社,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路透社近90%的业务已经全部转为了数据库业务,通讯社的业务只占其业务构成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视野里,路透社一直是B2B(Business-to-Business,指企业对企业的营销关系)的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很多人过去可能对它不够了解。大力开展数据库业务的路透社曾经占有过世界数据产品约70%的市场,但是后来它被另外新崛起的布隆伯格所击败,如今的布隆伯格已经占领了世界数据媒体产品的半壁江山。2008年,路透社为了保持它在世界数据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与加拿大的汤普森公司合并成立了汤森路透,成为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

大数据时代,传统数据库服务商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财经媒体界比较著名的数据库有三个:一个是老牌的路透社(汤森路透),一个是布隆博格(彭博),另外一个是邓白氏集团。彭博公司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公司,它的崛起速度非常之快,而且规模很大。彭博仅用了22年的时间,就使其金融数据市场的销售收入超越了具有150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资讯公司――路透集团。彭博是最具有专业水准的全球金融市场信息服务提供者之一。其为全球各地的公司、新闻机构、金融和法律专业人士提供实时行情、金融市场历史数据、价格、交易信息、新闻和通信工具,内容涵盖了股票、债券、外汇期货、货币等这些行情信息的分析等。美国邓白氏集团我们不是很熟悉,它也是财经企业数据库,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著名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就其规模而言,堪称国际企业征信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巨人。

在亚洲有一个做得比较好的财经数据库――日经(Nikkei)。这个数据库是以日本经济新闻为依托的,但是由于其主要以日文为主,在影响力上与彭博和汤森路透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在整个亚洲和日本的财经数据库中,日经是做得最好的。当然在中国也有一些像新华信、万得(WIND)等新的数据库服务公司。新华信是以数据库为基础,提供营销解决方案和信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提供包括市场研究、商业信息、咨询和数据库营销等在内的服务。而万得在金融财经数据领域也非常出色,其已建成以金融证券数据为核心的金融工程和财经数据仓库,数据内容涵盖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期货、金融衍生品、现货交易、宏观经济、财经新闻等领域。

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和信息流通方式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数据资源。以社交媒体为例,由于社交媒体到达端为每个个体,所以几乎每个接触网络、基础社交媒体的人都为大数据贡献了自己的那一份“数据”。众所周知,脸谱(Facebook)在全球拥有近15亿月活跃用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体网站。基于如此庞大的用户,脸谱握有现今最庞大的社会学数据库,而他们也有“数据科学团队”(Data Science Team),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所带给他们的商业价值将非常巨大。脸谱的CEO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2014年10月来清华大学演讲时曾经谈到下个十年脸谱的重点发展方向:第一是连接整个世界,第二是发展人工智能,第三是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大数据将在这些发展方向中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如今,可以把传统的数据库叫做结构化的数据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等新的计算方式也为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市场带来了挑战。当然,也给媒体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未来如何使用大数据,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可信的、可用的数据,变成一个产业,这也是来自市场的挑战。过去我们对财经媒体数据库的研究和追踪,对大数据时代将数据真正创新成一种服务和产品有着参考意义和价值。

在大数据方面,探索还在继续,新的挑战也不断出现。十多年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和布隆伯格合作,建了布隆伯格实验室,布隆伯格捐赠了10个数据库终端,这个数据库过去只有在大银行和大基金公司才会有。我们将其投入到新闻与传播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中,过去主要用来培养国际化的财经媒体记者,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数据库来报道财经新闻。另外,清华大学和日本经济新闻社也建立了一个研究所――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财经媒体研究、传媒新商业模式、传媒的数字化研究、日本传媒研究、数据库营销研究及财经新闻与财经信息研究。这些研究与实践都将为我们在大数据时代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数据到处都有,并不是说越大越全越好。只有社会最具有刚性需求的数据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为什么我们的媒体拥有大数据库但无法利用其产生经济效益?办了上百年的《纽约时报》也好、《泰晤士报》也好,它们所拥有的有大量数据都可以扫进数据库,但是有多少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呢?只有人们对这些数据有刚性需求,才可能把数据变成货币、变成产品。什么数据最有刚性需求?财经数据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依靠财经数据以及对其的分析,人们可以投资、理财,财经数据能让人们赚钱。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人们付出金钱来购买,这是财经数据库能够成功转换成货币的原因之一。至今为止,已成功的数据库还有数据产品基本都是围绕财经信息的。很多传统媒体的数据现在还没有获得成功,这其中包括很多发行量排名靠前的报纸,即使拥有数量巨大的读者,但在数据方面亦很难探索出成功的道路。传媒的数据应用是一个世界的难题,也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目前财经媒体客户覆盖主要是银行、基金、保险公司,其服务也遍及全世界。以上面提到的日本经济新闻为例,其数据产品在日本乃至亚洲市场都算比较成功的案例。《日本经济新闻》这份报纸在日本约有300万的发行量,与《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发行量相当,但是日本只有1.2亿左右的人口,人口数量不足我们的十分之一,《日本经济新闻》也只是一份财经报纸,它却可以通过多方面开展业务、积极运作数据产品等途径获得150多亿人民币的年销售额,这对我国的报业集团来说有一些启发。

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的出路

未来媒体的出路在哪里呢?以日本经济新闻社为例,它有一个叫作TELECOM21的数据产品的应用,这是传统媒体转型中非常好的一个典范。NIKKEI TELECOM21是日本数据库收费检索服务的开创者,已有28年历史,全日本7成的上市公司都是其客户,会员数达200万。尽管有这样的突破,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它们同样面临着挑战。过去它们的数据来自于很多方面,有的是自己作为老牌财经媒体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有的是购买的数据,有的是的数据,他们通过媒体的品牌来销售这些数据,最大化地利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数据产品。

在日本,由于互联网的影响,报业等传统媒体也出现萎缩和衰落,就报纸的下降速度来讲,中国和日本下降速度差不多,我们把这种下降叫“断崖式”衰退。面对报业市场的持续下降,报业企业的突围策略之路主要有三条:一是“抱团取暖”,通过并购重组形成规模效应,譬如大众报业集团;二是发展多元化业务,实行战略转型,譬如大力发展游戏产业的浙报传媒集团;三是开展数字媒体业务,譬如人民日报上线客户端,粤传媒联手甲骨文开拓大数据业务。然而,这三条路都只适合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对于经营困窘的都市报只能另辟蹊径。阿里巴巴在2014年初通过控股文化中国曲线收购《京华时报》之举或许指明了第四条路――被实力企业并购。报业的“断崖式”下滑也许能逼其走出一条新路。

报纸作为媒介形态在时效性、互动性、信息量等方面的天然缺陷导致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将逐渐被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取代。在未来5~10年内报业市场还会不断衰退,但在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也将趋于平缓。对于报业企业而言,无论是开展多元化业务,还是数字化转型,缺少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机会,更重要的是抛开昔日的辉煌和颠覆自我的决心及勇气。

电视产业如今发展迅猛,它的业务里面现在已经有30%~40%都是为数据库产品来创造的价值,利润里有一半来自数据库新媒体产品。电视算是在传统媒体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广告业发展,广告经营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也不断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广告业的增长幅度也趋于平缓。传媒与广告业一直相伴相生,作为传媒产业主要的营收模式,传媒产业也与广告行业的兴衰保持相同的步调。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媒产业生存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尽管广告仍然是媒体主要的营收来源,但媒体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也使传媒产业的发展脱离广告,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节目与内容版权收入、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数据信息服务……传媒产业的外延不断扩大,与广告、电子制造、金融、零售等关联行业相互交织。

大数据的发展瓶颈

现在的大数据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就是如何让其可信?我们可能拥有大量的数据,但是谁来保证这个数据的可信度呢?现在大数据产品还不具规模,而且它的准确性、合法性以及市场的可发展性、可拓展性及可持续性还有待探讨。以中国的阿里巴巴为例,尽管它拥有非常多的数据,但是谁能使用阿里巴巴的数据?阿里巴巴如何利用自己的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数据泛滥的时代,是一个数据过剩的时代,数据本身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在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数据的前提条件下,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去打造数据产品。当然,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打造数据产品的时代,拥有数据产品也无法成为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数据产品的营销。数据的最高价值是它的信用,数据可信才有价值,数据产品如果没有品牌、如果没有信用率的话,再多的数据也没有价值。

对于媒体而言,这也正是在大数据时代打翻身仗的好时候,因为媒体能保证它数据的可信度,媒体有一套确认事实的程序和理论,还有多年来经过考验的流程和标准,亦还拥有它百年以上品牌的可信力。日经卖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不一定都是它自己所拥有的数据,但是它能将这些数据经营得很好,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它有一个非常诚信的品牌。其次,它有一套鉴别数据可信度、专业性的一套机制,这些都是用户和市场能够更好接受其数据产品的前提。

过去财经媒体走过的道路对我们今天有非常深远的参考意义。数据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东西。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创办已有十年,在大数据应用的路上我们也一直在进行探索和研究。日经还办了一个很好的杂志《Big Data》,里面会介绍各行各业目前对大数据的应用情况。清华大学新创办了一个学术期刊《全球传媒学刊》,我们也准备在上面发表一些介绍大数据的研究和成果。不论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我们都将瞄准世界前沿目标,以跨学科的广阔视野,争取推出精益求精的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