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课例中思考师生“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课例中思考师生“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知识】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已经很少看到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也少有繁重的课程及沉重的作业,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热烈的对话,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完全从“听话教学”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呢?是不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都是有效的呢?带着这些疑问翻阅了自己的一些课例,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数学课堂,来感受教与学的真实。

【案例描述】

状况一:假对话

【案例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请剪下第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每一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剪下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呢?

生: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

师:把它填入表中(表略)。我们怎样把它剪拼成长方形呢?

生:可以这样剪拼(边操作)

师:那老师可以这样剪拼吗?

生:可以。

师:这么说,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把它剪开,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

师:每个同学剪开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并拼成长方形。(生操作)

师:数一数、算一算,看看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长5厘米,宽3厘米,面积15平方厘米。

师:把它们填入表中(表略)。

师:那么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也填入表中。

师: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其实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 ?

师:再剪下2号平行四边形……(过程同上,略)

师:通过实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你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请几生重复)……

思考分析】

似乎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这么教的。上面的教学,似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展开,从表面上看,教学已经从“独白”式走向了“对话”式。可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对话是没有思维深度的声音,我的提问如一条笔直的车轨,学生没有任何状况地朝着预定的方向顺利滑行。我们不妨把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对话情形暂且称之为“假对话”。“假对话”中,教师追求的是“讲深讲透”,整堂课就在无意义的一问一答中过去了,我充当的只是一个详尽的说明者,这又与“独白”有什么分别呢?

为什么会出现 “假对话”的情形呢?原因在于我们老师的错误理解。许多老师简单地认为只要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就是对话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而不考虑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的、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上看上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果把时间花在了细枝末节的地方,却一步一步地远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似乎师生互动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反馈和交流。

真正的“对话”是使用 “提问”的策略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通过提示同学生以往经验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明确对立的看法等挑战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失去内部平衡。而在企图重新恢复这种平衡中,思维就展开了。”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能力得到发展,这些才是教学的核心与目的。

状况二:真对话

【案例二】认识圆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我放手让学生在画好的圆上进一步探索圆的秘密,这时,有学生提出圆内的半径都相等,我并没有直接给予肯定,而是做了这样的处理:

师:你们都同意他的发现吗?拿起你们桌上的工具,想个办法验证一下这个新的发现。学生分组操作、验证、汇报。

生1:我们组是用量的方法验证的,我们在圆上画了5条半径,然后用尺一条条量过去,发现它们都相等。

生2:我们是用折的方法验证的。我们先将圆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发现有两条半径完全重合。如果再对折,还会有更多条半径重合呢。

生3:我们也是用折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先在圆上画了一条直径,然后通过圆心将这条直径对折,发现两条半径完全重合,我们又画了几条直径试了试,结果都一样,所以我们还知道了一条直径相当于两条半径。

师:这组同学很善于思考,在验证别人的发现时还有了自己的新发现。

生4:我们是用比较线的长短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把一条线剪得跟半径一样长,然后用它去和其他的半径比较,发现都相等。

师:你们都认为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

生:(异口同声地)是!

这时我有意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学生忽然醒悟,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许多只手。

【思考分析】

教材、生活、学生的经验都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资源,教者的任务是积极地利用和开发,唤起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形成热烈而富有思考性的对话场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教师如能抓住这些鲜活的资源并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就增加了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的升华。在上述案例中,教者合理使用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圆内的秘密,在学生发现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时,又让同学们一起想办法验证。这个在动态中形成的开放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搭建了对话平台。就这样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知识得以增值,思维得以碰撞。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问题情境,让所有的学生在“对话”中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求异,发表自己的看法,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