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抗分裂:新时期中高职发展路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抗分裂:新时期中高职发展路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打通职业教育体系的桥梁是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却呈现出一种逐渐分裂的趋势。鉴于此,笔者对中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中高职教育分裂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对中高职教育如何衔接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对抗分裂;中高职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5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40-02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培养出了各行各业的职业技术人才,不同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出现了一系列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一些工厂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另一方面,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工作。综合分析来看,用工单位需要职业技术人才到岗位上直接能够胜任相应的技术工作,然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自身的专业技能不够过关等问题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体化进程的落实,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力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为此,良好就业状况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职业院校报考人数上必然有较大的增加。宏观上来讲,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视职业教育,学校、老师、学生在管理、教学、学习上也有了动力,形成一股合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形成无疑可以改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中职院校不能保证生源质量

目前,社会上流行“高中热”,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走上管理岗位,而对职业技术院校缺失嗤之以鼻,所以,在报考院校时首先会选择高中,导致职业人才从初期就存在不足。

就招生考试制度来讲,普通高中首先录取考生,接下来才轮到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对于一些技工学校只能录取到成绩偏低的学生。生源质量主要取决于招生考试制度,这样直接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就有先天的不足,再加上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工具、实验仪器等不足因素,事实上,很难培养出符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人才。

(二)中职院校热衷于学生考入高职

在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的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是关于中等职业院校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比例要求,所以,处于功利化的刺激,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迎合评价指标,在第五学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者是有升入高职院校要求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文化课,然而,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是用来让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增加实践经验的阶段,但是,对于辅导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基础文化课,完全放弃了专业实习和实践机会。总的看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升学率非常低,大部分辅导班学生落榜后只能去找工作,然而,此刻的他们没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一点优势,无法胜任相应的技能工作。对于继续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在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方面掌握的就不好,在经过专业实习和实践之后,也不能很好地参加工作,这就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普遍不能达到应有的职业技能标准。

(三)高职阶段的培养方式相对落后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情况,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来源有两个,其一是普通高中学生通过参加高考被录取;其二是中等职业院校参加专门考试被录取。但是,学校进行统一的教学进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教学进度、同样的考试,高职院校未进行区分对待,被录取的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培养却被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如果开设有利于中职学生专业成长的课程,但是普高生会听不懂高深的专业课;第二,对于普高学生来讲,他们文化基础课相对较好,但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如果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基础,重复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中职学生的成长。

二、中高职教育割裂对培养人才的影响分析

(一)直接导致职业教育输在起步阶段

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来源绝大部分是普高生,对口生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就导致很大一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继续深造,职业教育的生涯到此为止,这种深造上的割裂使得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院校,而且很多学生宁可上一个差一点的高中,也不去上师资力量好的中职院校。为此,中职院校的生源短缺,录取学生又是在第二、第三批次,生源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都存在很大问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中职院校毕业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许多中职院校为了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不顾一切的迎合升学率等评价指标,这样就导致中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从观念上就树立了升学第一、毕业第二的理念,这种观念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层面上,甚至领导和老师会鼓舞学生去参加升学考试,学生在这种氛围下,盲目地开始准备文化基础课程,放弃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可是考虑到目前的招生比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考入高职院校,落榜者同时也失去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既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有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只能面临失业的困境。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高职院校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厌烦心理,开设同样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现在的学习几乎是重复中职阶段的学习,从心理上就不重视学习,即使到了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一开始的学习习惯就很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普高生来讲,专业课程的学习很有难度,同样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听不懂干脆就不学,学生厌烦学习的情况导致授课老师自身存在的价值,最终也不会全心全力去讲课,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职业技能不过关

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工作场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业工作者要求必要的综合技术处理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还延续着多年以来一贯的培养模式教育学生,毕业生是很难适应现阶段的职业工作的,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面太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实验设备老化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发现机器已经更新了许多功能,自己所学的并不能处理现在的问题,如此很多原因,再加上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和考试制度的不严格和不合理,造成一些学生的成绩和毕业证书与自身能力不相符,上岗后就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三、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路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

在国内,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对独立,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种观念:职业技术学校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上的。当然,不仅仅家长、学生持有这种观点,甚至是一些教育领导和教师也这样认为,其实,这其中的负面观念是阻碍办好职业学校一大因素,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差――教学差――就业难――招生难”。在知识经济时代,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即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又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形象。通过职业教育普通话、普通教育职业化的转变来实现,这不仅是个人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

(二)中职升学考试要注重专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目前职业学校要做的工作是在课程、教学上针对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安排,教师队伍和领导都要重视监督和管理,考试制度和管理体制都要进行更新,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一年级开设相应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的课程设置偏向专业课程扩展,三年级加强实习和实践活动;第二,领导和教师队伍要在观念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第四,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和考试制度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考察力度。

(三)普高升入高职实行预科教育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后不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尤其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比较吃力,鉴于对专业基础的缺乏,有些同学甚至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根本就学不懂。招生考试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办法,也是现在中、职衔接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2]针对一些只招收普高学生的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到普高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年的预科教育,也就是进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使得普高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能够顺利进入状态,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知识和实践专业技能。预科教育相当于链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桥梁,架起这座桥梁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首先在制度上,学校设置预科班,配备相应的老师进行教学;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普高生的知识基础进行课程的安排,考虑到专业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要从易到难,教学要循序渐进。

(四)高职阶段进行分班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应把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 单独组班, 配备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以及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 使学生文化知识功底较为扎实, 专业理论和技能纯熟, 以适应高职对口升学考试的需要。[3]目前部分院校所试行的分班教学既符合因材施教等教育规律,又符合人性化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要坚定不移地践行到具体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崔铁刚.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2,(15):10.

[2] 李庆原、董绿英.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思考[J].高教论坛,2006,(04):203.

[3] 豆运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J]. 邯郸职业学院杂志,2008,(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