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工程检测常见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工程检测常见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和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现状;常见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

随着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检测行业市场化已成事实,这也是大势所趋。但由于检测工作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具有经济属性,即可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规范和调整;另一方面的重要属性是它的社会属性,即检测数据是工程质量判定的依据。检测单位既是工程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也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检测单位在检测过程中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参照其他经济活动方式,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来规范检测市场并不可取。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市场发育不完善、诚信意识相对缺乏的现实状况下,检测行业的市场化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潜在危害,同时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及有序竞争角度考虑,每一个地区都有一个与工程检测量相适应的检测机构数量。从广西地区的近年检测产值来看,检测产值基本与现有检测机构的总体检测能力相匹配,每个检测专项均有几家检测机构,这样既避免了垄断,又使各检测机构在检测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各检测机构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着力于人才资源的开发、更新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也有利于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整个建筑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总会有起有落,特别是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房产项目的萎缩,检测这块“蛋糕”在变小,如果不加以适时引导,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快就会形成。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将很难予以扭转。

检测行业的入行门槛不高,造成取得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检测仪器设备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工作质量也随之会相差较多。而检测行业是要求以科学、准确的数据说话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有悖于检测行业公正、公平、科学的宗旨。甚至一些外地检测机构,背一块牌子,拉几个人,即在开展检测业务,情形实在令人担忧。而从行政角度出发,很难限制其这种行为,必须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控制。

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检测的认识不足。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检测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普遍认为工程检测只是给工程提供合格报告。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常见问题

2.1质量检测单位难以承担明确责任

2.1.1试样代表性的问题

材料试验准确性的第一关就是正确取样。钢筋、水泥、砖、砂、石等材料的取样方法,现行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工程中常见情况是:钢筋只选一根,水泥送样原装一袋,砖、砂、石先挑选,后送样,试样缺乏代表性。由于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只对样品负责,就算样品检测出来的数据合格,也无法保证现场的材料合格。

2.1.2试样取样频率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每个单位工程的材料分期分批进场,不但批次不同,甚至厂家不同。如果试样取样频率不足,有可能使某些不合格材料漏检,造成工程隐患。

2.1.3试件制作的规范性问题

目前的检测机构只对来样负责,对样品是否属于工程现场材料,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样品制作、送检过程是否合理都无法保证。因此,对质量检测单位来说,就算工程材料存在问题,也可能得到材料合格的结论,无法对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承担明确责任。

2.2部分检测机构管理不到位,对软、硬件投入不足

2.2.1检测设备的适用性问题

有少数单位的办公场所较拥挤、破旧,设备投入不足,致使试验中仍然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2.2.2试验操作的标准化问题

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或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些单位没有编制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检测方案过于简单,检测人员未按规范、标准操作,检测成果不够精确。由于检测单位的违规操作,也可能使存在问题的材料得到合格的结论。

2.3检测市场不规范

目前检测市场普遍存在不正当竞争,出具假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检测市场不规范、片面压价,一些检测单位在现场数据采集不认真,数据资料处理草率,甚至冒用检测人员或技术负责人签名;有个别单位还出现出卖资质或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个人联营,或将盖好章的空白检测报告交给无资质方使用等现象。一些地区搞地方保护主义,垄断经营,阻止外地检测队伍的进入,妨碍了技术进步和检测质量。

3.关于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发展对策

3.1明确质量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法律责任

检测市场要改变现状,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就应该明确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的法律责任,使工程检测单位作为与工程监理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独立承担工程施工中所使用材料的质量风险责任。其次,由建设单位委托质量检测单位,以工程造价的百分比或双方协商价进行收费,保证工程检测单位为工程质量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在市场经济中,权利和义务是平衡的,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3.2加强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

工程检测作为工程上一个重要的主体,应该承担起它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对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负责。负责进场材料的抽样及取样,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对无法检测的材料负责抽样、送有相关资质检测单位检验(包括对送检单位的资质能力考察)。使其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施工,保证工程长期有效使用。一旦工程发生质量问题,若经调查为不合格的材料引起,则由检测单位负责,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

3.3加强检测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

积极鼓励检测单位进行计量认证和ISO质量体系的贯标工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各项管理工作要落实到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人员配备、设备(硬件)更新、规章制度建立与实施、分析技术(软件)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强化;从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整理直到出具检测报告,都应有专人负责,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其责任,确保检测报告客观、真实、科学、可靠。

3.4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开发一套集检测和监管相配套的系统软件,实现以下四大目标:

1)统一检测业务数据标准和报告格式,利用安全有效的数据交换技术加强对各检测机构检测业务的实时、有效监管,确保相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与建设工程检测业务有关的各项数据,包括委托信息、设备采集数据、原始试验数据,以及检测结果不合格报告数据。

2)利用建筑工程检测监管平台提供的加工信息,延伸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等相关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信息和现场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

3)利用建筑工程检测监管平台提供的自动采集、痕迹保留、权限控制等领先技术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准确性,有效遏制工程检测造假行为和虚假检测报告的出现,规范检测机构的行为,确保检测市场有序竞争。

4)利用建筑工程检测监管平台,实现包括对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以及企业、个人诚信记录等人、物、事的动态监管。规范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内控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各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水平。

3.5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和政治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专业技术学习研讨活动,结合各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特点及工程建设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在开展检测技术研讨工作的同时,继续做好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开展科技攻关活动,鼓励全体检测人员多实践、多总结、多探讨,切磋技艺,促进检测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牢固树立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观念,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3.6加大市场行为的管理力度

在查有实据的情况下,吊销一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且自身技术水平低的检测单位,查处一批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单位和个人。会同物价局对检测的收费标准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检测单位责任、利益一致,在开展检测业务的同时,可以积累资金、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更新设备,以促进和提高桩基检测的技术水平。要进一步打破垄断经营,建立一个开放、公平、公正、自律的市场,确保检测行业有序竞争、健康发展。

结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政府首先应该明确工程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使其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施工,为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部责任,保证工程长期有效使用;其次,要使工程检测人员建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标准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随着工程检测责任的明确,很多问题将在市场良性竞争中得到不断合理解决,检测水平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拓宽思路,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模式才能引导这个行业步入健康发展之道,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3]邹泓荣.建筑病害诊治实例与工程质量保证[M].北京:国计划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