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大地标潮涌盖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大地标潮涌盖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盖州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盖州西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年,“盖州生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2013年,“盖州葡萄”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年,“盖州桃”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年,“盖州尖把梨”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年底,“盖州苹果”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证为驰名商标……

短短四年间,辽宁省盖州市的地标农产品创下品牌奇迹,它们正成为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盖州地处辽宁省营口市,境内有大清河等三大河流经过,可谓“六山三水一分田”。这里水资源充足,土质肥沃,日照时间长,十分适宜果业发展。

盖州市果树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孙启振告诉记者,盖州市果树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果业一直是盖州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这几年,果业大发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增至52万亩,种类包括苹果、桃、梨、杏、葡萄、山楂等。

“地标保护”

让百年产业焕发生机

又到一年葡萄丰收时,走进盖州惠顺山庄的葡萄园,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山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尽管市场也比较认可盖州葡萄,但程度毕竟不够。自从山庄的葡萄使用了“地理标志”以后,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市场认可程度提高了,不仅增加了销量,价格也有所提高。地标保护正好契合了当前市场销售的需求,使他们的产品进入兴隆大家庭、大商超的渠道变得更加顺畅,销量和产值大幅增长。这些都是地标使用后给企业带来的最实际的变化。现在,山庄的葡萄根本不愁卖,外地客商都提前抢着订货。

感受到这种最实际变化的,还有在沙岗镇经营家庭农场的张雪娟。曾做过银行职员的她,下岗后创办了永旺家庭农场,主要种植葡萄。因为以前没接触过农业,更没种过葡萄,农场头三年一直亏损。张雪娟没有灰心,她开始在有机农业上下功夫。“农场不用一点化肥,全部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农药用的也是生物制剂。”张雪娟说。她还多次与周围的玉米种植户协商,请他们不要用大剂量农药,避免影响自己的葡萄品质。2013年,“盖州葡萄”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张雪娟的农场开始赚钱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永旺农场规模逐渐扩大。张雪娟将赚到的钱,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现在,她的农场已经发展到了260余亩地,雇佣工人30多人。从去年开始,很多农民开始加盟张雪娟的农场。张雪娟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无偿传授给大家,让更多农民从中获益。截至目前,她的农场已带动了100多户农民。

据了解,盖州市的水果总产值目前已达17亿元,他们在历届国家和省农展会上共获奖牌200余块,其中仅苹果就152块,包括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金奖和奖牌总数居全省县级之首。

盖州全市无公害产品认证现在已达59个,面积39.4万亩,绿色食品农产品认证16个,面积7.47万亩。九寨镇设施水果被省批准为“辽宁特产之乡”,三个乡镇的两万亩出口苹果示范区建设已被批准为省级出口示范区。全市现有水果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84个,在拓展市场和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和技术一个都不能少

来到盖州市富辰西瓜合作社采访时,正赶上合作社的理事长杨明利到沈阳参加一个展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理事长经常远赴外地参加各种展会,目的是为了帮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开拓市场。

富辰西瓜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当时,盖州的西瓜已经形成了不小的种植规模,但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销售存在问题。杨明利组织13户农民,从50亩西瓜地开始,进行统一管理,为瓜农提供育苗、技术、农资、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三年后,这13户农民的人均收入比其他农户高出了40%左右,让当地群众眼前一亮,纷纷主动要求加入。西瓜合作社的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社员107家。其中大部分人把地租给合作社赚取租金,然后到合作社来工作。另一部分人则以土地为股份入股,年底可获得二次分红。去年,合作社西瓜产量3200万斤,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合作社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合作社、全国供销社优秀示范社。如今,“富辰”西瓜不但在大连、丹东等地市场打开了销路,更得到了沈阳“兴隆大家庭”的青睐。除了开拓市场之外,合作社还在生产中给予农户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他们每年都要邀请专家举办五到六期科技培训班,受益农民已有近万人次。

在盖州,像富辰这样的合作社组织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为了确保品牌应用效能,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与10家龙头企业和27家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社签约。并在梁屯正宏果品专业合作社、富辰西瓜专业合作社、沙岗镇永旺家庭农场、归州办事处英乐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设立盖州市地理标志建设示范区,推动品牌建设发展。政府在示范区设立地标品牌牌匾,下发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广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生产档案,通过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地理标志品牌生产效益。他们还十分注重调整果树树种结构,每年改造老残果园三万亩,调整水果栽培结构,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实现了果业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化,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化,内销向外销转变,小规模分散型向组织化集团型转变,形成了研究+推广+果品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模式。

为了以先进科技推广为重点,加快品牌使用覆盖率,当地政府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重点推广水果生产“八化”新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快农民科技培训;三是制定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建立农产品质量控制追溯体系。

据孙启振主任介绍,为了培养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近年来他们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果树所苹果试验站、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对全市26个乡镇结合农时,根据不同果农的需求,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水果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相关部门结合“阳光工程培训”、“设施农业”培训、“设施新品种” 培训、“苹果创新团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专项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员累计近两万人。在搞好培训工作的同时,他们还积极利用盖州电视台、盖州市报等宣传平台宣传果业信息,把不同树种在各个管理关键时期的技术要点制成视频,制成光盘进行发放、宣传,计划制定、发放《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手册》10000份,《优质苹果栽培实用技术》5000本,《设施水果实用管理技术手册》5000本,同时发放各类技术明白纸上万份,现已印制寒富苹果建园技术5000份、寒富苹果整形技术及灌溉技术3000份,既培训了果农,也为服务实体和谐健康发展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集群效应拓宽致富路径

在盖州市正宏果品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这家合作社的理事长李正宏。

早就听说,李正宏是当地有名的苹果种植大户。2012年,他在梁屯镇朱村成立了正宏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周边果农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向社员提供技术服务,实行订单式生产。合作社建有三座恒温库,建标准化果园470亩,一个包装车间,拥有两台大型水果运输车,常年从事果品销售。李正宏说,“以前这些果农主要的问题在于销售上,加入合作社以后,管理、种植更加规范了,加上使用了地理标志,打响了品牌,从根本上解决了销售问题,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李正宏的心愿,更是盖州市上上下下共同的心愿。为了以品牌战略推进果业发展,拓宽农民致富路径,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农委为品牌监督机构,并成立了盖州市设施水果协会。市里先后与19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签订品牌使用协议,推广使用面积达20万亩。同时制定了“盖州苹果”、“盖州葡萄”、“盖州桃”、“盖州尖把梨”、“盖州西瓜”“盖州生姜”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注册商标72个,著名商标19个,驰名商标两个,“盖州造”地标农产品集群效应初步得到显现。

作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代名词,六大地标产品带活了盖州的农业经济,更带富了一方农民。

农民朱永义以前种的是玉米,每亩地的收入只有1000余元。2009年,他加入了合作社开始种植葡萄。短短三年时间,不仅收回了本钱,而且开始赚钱。如今,他已经盖起了三座大棚,每座棚的收入都在15万元左右。朱永义有自己的打算,“等条件好了,再弄几个棚,搞生态采摘游,争取收入再翻翻!”

朱永义的想法在惠顺山庄已经成为了现实,作为一座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多功能山庄,惠顺山庄在旅游旺季带动了周边四个村的600多户农民就业。同时,他们还与全省知名合作社开展联合经营,打造现代农业展销园、绿色食品采摘园、生态旅游观光园为一体的综合园区。不仅仅是惠顺山庄,目前盖州市已先期在万福、九寨、杨运等乡镇、办事处重点规划了28个生态山庄,全面提升盖州旅游经济规模、质量、品牌和竞争力。

孙启振主任介绍说,盖州作为农业大县,这几年果业对农民增收的幅度是非常大的。相比于大田作物,水果的附加值更高,农民增收的幅度更大。

据悉,为了进一步利用地标产品的集聚效应来拓宽农民致富途径,盖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其核心思想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一县一业”发展契机,从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实施品牌战略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转型省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盖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除此之外,盖州市还针对旅游项目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出旅游项目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通过发展沟峪经济、生态山庄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让贫困山区乡镇变成新型城镇,将“一产”变“三产”,实现小山庄带动大旅游,大旅游促进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