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物鉴赏大家张永昌(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物鉴赏大家张永昌(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老宅“聚珍斋”之往事

张永昌先生的叔父张仲英在上海昭通路55号,开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古玩店“聚珍斋”。这是一栋二层小楼,全家居住。前面是店,楼上中间存放东西,后面是家。张先生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早亡,因此他住在叔父这里。祖父张楫如去世后,留给张先生的第二任祖母7500多块银圆,祖母用其中的4000元放贷给一家很大的家具店,但家具店在抗日战争中被烧毁,老板也跑了。另外的3500元交给先生的叔父,叔父用这笔钱培养张先生一直读到大学。当时张永昌先生与其叔父的子女张永珍、张宗宪、张永芳一起住在这座小楼里,长大以后各自成家才分开。堂妹张永珍到香港发展,成为知名企业家。2002年5月,以4150万港元拍下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捐给上海博物馆。张永珍女士与先生的感情比较好,去年张先生生病,她还来看望过。堂弟张宗宪人称“罗伯特张”,也是海外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誉极高的大家。堂哥张永芳是海外著名的建筑师,在香港、加拿大等地的拍卖界也很有影响。谈到与耿宝昌先生的相识经历,他说,当时孙瀛洲把生意做到上海,孙先生带着弟子耿宝昌到上海进货时,与耿先生在这座小楼里相识。建国后 “聚珍斋”公私合营,成立上海文物公司时,张先生与资深的文物鉴赏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年过九旬的薛贵笙先生相识。

勤勉工作 广征重宝

张永昌先生从事文博工作64年,任职期间他征集了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在内的许多高档文物,其中大部分珍品入藏苏州博物馆。此外,他还从准备出口的商品中,发现了许多国宝,使这些珍贵文物避免流失海外。

他还协助国家文物局流散文物处、中国文物商店总店、江苏省文管会等单位完成了不少重要任务。如:1973年至1975年,为苏州博物馆藏品进行全面鉴定,除书画藏品外,各类文物均由张先生负责分类编目、鉴定和登记。20世纪80年代,他协助中国文物商店总店对8万余件古玉进行鉴定和估价;90年代他参加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持的“全国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确认工作”专家组,巡回鉴定了19个地区106个文博单位的藏品。在长年的工作中,他鉴定了各类文物近百万件,单就古瓷、古玉两项,就有50万件之多。

他说,当时的文物商店有为博物馆征集藏品的职责。因商店独立经营,所以移交藏品时,以收购价格增加一成利润给博物馆。在店内留存的文物中,有一些写有“内”字的文物,是先生用作教学的标准器。先生手持照片为我讲了一些征集趣事。

在苏州文物店可以看到一件永乐青花压手杯,这是从常熟分店收购来的,包括压手杯在内的这批东西都是准备外销的文物。当时一位同事把这件压手杯拿出来请大家看,众说纷纭,难定真伪。先生那时已经退休,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到单位。看过之后,确认为真品无疑,除了这件永乐青花压手杯外,从这批外销文物中又挑出了一件官窑成化青花碗,也属国家一级文物。后来张先生才知道,压手杯在拿到苏州前已经让某些专家看过了,他们认为是仿品,所以才将其定为出口货。但先生坚持自己的观点,正巧耿宝昌先生到苏州来,张先生把所有的东西给他看。耿先生看到压手杯时说:“老张呀,这是好的嘛!很好的呀!”于是这件国宝才幸免流失,一直珍藏在苏州文物商店里。迄今为止,这种压手杯只发现三件,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各一件,还有就是这件。

1978年,张先生征集了一件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这件大盘是1968年在苏北泰兴县出土的,由一位老先生收购来,他买来以后拿到苏州文物商店。张先生出价450元他不卖,拿到上海文物商店收购处,上海出价350元,他又把盘子拿回来一直在家收藏,10年后他去世了。他的老伴又把盘子拿到上海,上海出价200元,所以母子二人重新拿到张先生那里。对张先生说:“这盘子你给过500块的!”张先生说:“我没给过500块,给过450块的!”老太太就说:“我一个女人家就是为了过生活,帮帮忙吧!”于是张先生就去请示领导,领导说:“你看东西怎么样,看着好价格可以提高,你做主!”张先生说:“应该提高!”从领导那儿回来,先生就对老太太说:“给你700块钱,你也不要争了,值多少给你多少。”老太太很高兴,说:“行,我相信你,因为我老头子相信你的,所以这盘子卖给你!” 现在这件大盘成为苏州博物馆的珍藏。

还有一件元代釉里红白龙纹盖罐,是张先生的同事在江苏通县收购的。收购时他也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当时看见一户农民家里用这个罐放鸡蛋,就花了不到20块钱买来。买回后,同事们认为这个罐釉里红发黑,能有什么好呢?张先生一看,心里一惊“不得了呀!元代的!”这么一说,那个买罐的同事就告诉当地一个文管会的人,文管会的负责人想把罐要回去。张先生想:“反正都是一家,要回去就要回去吧。”因此这件元代釉里红白龙纹盖罐就由吴县文管会保管了。

那个时候,一位领导有这么个做法,因为高档品不能卖,如果买了就是压货。钱越压越多,不能周转,就没法收货了,所以要求职工只收能出口的货,即乾隆六十年以下的文物。当时一名负责征集书画的同事,因为收了“不该收的东西”,想让张先生帮忙跟领导通融一下。先生一看,是明洪武时期的10个盘子。有青花的、釉里红的、蓝地白花的、红地白花的。这些盘子是物主在时分来的,为了盖房子就把盘子卖了。起先收购员5块钱买了一个,后来物主又拿来了10个。收购员不要,物主就说:“公家说了话还不算数!”所以收购员只好将10个盘子收下了,11个洪武青花、釉里红盘子才花了55元。因为担心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才想让张先生替他说情。张先生对他说:“你立功了!”先生把它们洗干净后,马上移交到博物馆,现在均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春雨润物桃李天下

旧时的古玉研究者和古玩从业者,对古玉的时代划分过于笼统,通常是商周不分,春秋和战国不分,唐至明代的玉器也分得很模糊。张永昌先生对我国古玉鉴定界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先将商周、春秋和战国的玉器区分开来,又将唐至明代玉器的模糊概念逐一澄清,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使我国文博界的古玉鉴定学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将毕生的研究成果写成教材《古玉浅说》、《古代玉雕艺术》、《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

在繁忙的工作中,先生为我国的文博事业培养了许多人才。从1978年至1996年,他应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商店总店和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邀请,为本系统人员传授鉴定技术达19年之久,面授学员2000多人。他讲授的课程实用性强,带出了不少能办实事的优秀人才。19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先后在杭州、保定、北京、南京、曲阜、广州、武汉、宁波、扬州、常州、镇江以及东北三省的文博单位和大学的文博专业主讲古玉器鉴定。1992年至1996年,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举办“全国古玉器鉴定提高班”,先生被聘为主讲教授,这是221小时的长课,每年讲两次。除了为文博系统的学员和大学的文博专业学生讲课以外,他还为全国海关讲授过“古玉器基础知识”。可以说,张先生对我国文博事业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1986年3月,先生被文化部聘为第一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96年国家文物局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来函,对张先生为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函中说:“张永昌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聘任的第一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是我国具有权威性的文物鉴定家。多年来,从事我国文物鉴定人才的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