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异国情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异国情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如今涉外婚姻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甚至对新升级的长辈们来说,也不似过去,会认为把洋媳妇娶进门或把女儿嫁给老外,就多么风光多么了不得了。

然而,与异国爱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始终存在,但也远非“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夸张,尊重彼此的传统,摈弃傲慢与偏见,懂得发挥各自原生家庭的习惯、优势,以诚相待才是维系家庭生活最重要的法宝。

Story1:一点新一点旧

娜娜和美国人Jacob在筹备婚礼的时候有点不开心。娜娜的父母特地赶到美国,发现洋亲家居然只送给宝贝女儿一件旧婚纱,还有一枚很黯淡的祖传结婚戒指。对新婚要求一切皆新的中国人来说,这已不能仅仅用寒酸来形容,甚至有点犯忌。另一方面,原以为国外的年轻人都比较独立,结婚不用父母的钱,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Jacob的父母为他们的婚礼出了一部分婚嫁金,娜娜也只好要求父母出同样多的钱。

虽然国外租房子结婚是很普遍的情况,但小夫妇在租来的房子里大肆装修,也让中国父母很吃惊,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租的房子只能用来过渡,又何必太较真呢?他们希望女儿女婿在国内也置业,作为父母他们也愿意资助一些,Jacob和他的父母都没有在钱的问题上接茬,女儿也说,在国内买房是你们的意愿,他们不会认为自己需要为别人的意愿买单。话虽如此,娜娜现在也有点担心回国办的那场婚礼会闹出更大的不愉快来,毕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盛大隆重才是婚礼的基调。

分析:

我们对西方家庭的理解可能有几个误区:一是父母与子女的财务关系。并非我们以为孩子独立后就与父母没有经济往来,一般家庭还是会把女子结婚当作大事,预备婚嫁金。二是习俗,虽然老外不管辈分,喜欢直呼别人的名字,那只是他们认为在人格上大家是相互平等的;在风俗上,他们也讲究传统,重视自己家族的来历,喜欢把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代代相传。另外他们对住房的看法与中国人也有很大的差别,因为租房体系很稳定,很多人愿意为不属于自己的房子装修,他们更注重居住的品质,而不在意房屋的归属。

处方:

1、 提高认同度。婚姻的侧重点更在于双方的认同度。一旦确定要结婚,协助对方获得自己父母的喜爱,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新婚夫妇应在婚礼前,预测可能产生的冲突,在相互尊重和相互妥协的基础上,与双方父母耐心沟通好,取得相互谅解后,再继续进度。

2、 享受差异,利益最大化。两场婚礼真是劳民伤财,选择最经济的地点办一场即可,给亲戚交待的方式有许多种,喜糖、小礼物、一顿便饭,和老外结婚是避免麻烦的最好借口了。当然对欠下婚礼的那方父母,务必要安抚周到,比如全程陪同的旅游,充足的合影留念等等,让他们真心感受到用亲情换形式是正确的选择。

Story2:生活在别处

李愿在国内工作两年后,去伦敦读研究生课程,原本计划为职业前景添金,不想却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和一个当地的普通男孩结了婚。勤奋是中国留学生的特质,她像个三头六臂的女超人一样,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边恋爱,最后还获得了两个学位。老公是她同校的师弟,礼貌、纯真、热情,和李愿年龄一样大,但本科还没毕业。他的GPA(平均成绩)不高,也没有深造打算,会忽然中断学业组织乐队或去旅行。他把找工作看成是毕业以后才需要着手准备的事,认为没必要提前烦恼。他很爱李愿,提出可以一起回家乡温德米尔湖区一起生活,李愿说自己背景离乡来留学,就因为伦敦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毕生所学要有所用。这英国佬也很淡定,他说那你可以养我,我也愿意追随你。他认为在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前,在酒吧打工也很不错。婚后的夫妻生活甜蜜、充实,从老公身上李愿对奋斗有了新的认识,奋斗不是为了一往无前,而是为了有朝一日想停的时候,可以从容地停下来。

分析:

对婚姻来说,穿衣吃饭,生儿育女,当然要落到实处,但这都是表象,实质反而是你从婚姻中获得的感受。好的婚姻给人打开另一扇窗,而坏的婚姻会使人越来越狭隘。跨国婚姻要面临对另一种文化的适应性,你能否对自己价值体系以外的生活方式也觉得好?你能否超越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当你以另一个你的姿态生活的时候,是否也一样觉得好?如果都得到肯定回答,那才做好了心理准备。

处方:

1、 换个活法。如果时光倒转20年,李愿的婚姻可能会让熟人跌破眼镜。因为中国人还把自己看得很弱,认为跨国婚姻的价值,是一种赏赐,一种上位途径。而20年后的今天,大家更多是从寻找精神出路的角度去选择跨国婚姻的。也许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丑小鸭的“我”会被认为是天仙;也许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打拼女和育儿男能得到大家真心善意的祝福。

2、 建立未来框架。当然,活到哪里是哪里的婚姻也是混日子。对一贯aggressive(上进)的李愿来说,老公松弛的态度给她提供了另一种对生活的解读,但也很难彻底改变她本身的个性。在被启发的同时,她也可以影响老公,比如找工作的确不用着急,但要把自己理想的职业提出来,便于付诸行动;又比如搬到小镇居住也无不可,但他们可以有多少作为也应一一罗列和实施。

Story3:礼教大妨

Jessica在画廊做经纪人的时候,认识了法国人Chase,但艺术是无国界的,根本不会说法语的Jessica很快和他坠入爱河,闪婚后去了法国生活。因为都是艺术工作者,他们的经济状况始终不太稳定。由于语言障碍,Jessica无法再做回老本行,她只能一边学习法语,一边在中国人办的汉语机构任教。对孩子,他们从来没有过打算。Chase 甚至说,无法想象有一个孩子后,他的艺术生涯如何继续下去。所以Jessica意外怀孕后,自己偷偷找了个医院中止了妊娠。当Chase获知此事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他责怪Jessica不告之,也不听Jessica的申诉。后来通过一位留学生朋友的解释,她才知道,Chase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在他们的教义中是明令禁止堕胎的。他也许不能像爱孩子的父亲那样尽责,但失去孩子会使他的灵魂进入地狱。

分析:

宗教的力量超越语言,超越习俗,超越民族和国界,这是深受儒家实用主义浸淫、通常将宗教功利化的中国人,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准确来说,在国外,宗教对于信众是精神领域的召唤,一些最基本的教义从小深入人心,成为个人原则底线的一部分。这种信仰有时会凌驾于一切感情之上,超越用常理解释的范围,一旦被触犯,会成为他们内心跨不过去的坎。

处方:

1、 尊重信仰,了解禁忌。比如世界上的几大宗教都反对堕胎,但不同的教派对此的解释不同。而不同的信众对教义的理解、遵守也会不同,要事先了解清楚,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在有些地区,例如美国的很多州,堕胎是违法的;英国的很多医院拒绝进行中止妊娠手术等。在有些教徒心中,即使配偶在和自己交往之前有过堕胎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而犹太教或伊斯兰教,原则上和异教徒是禁止通婚的,如果和这样的老外同居很久,对方不提出求婚,不要认为别人耍流氓。

2、 重视避孕,强调女性生育权的回归。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陆续通过了专门的《堕胎法》,在可控的范围内,将堕胎合法化,因为胎儿寄生于母体,应该由母亲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理性选择生育与否,这是妇女在争取自身权益道路上的一大进展。

Story4:什么才是母语?

田爽的丈夫Tobias是个研究汉文化的德国人。最初相识时,先生就用一句论语的典故噎住了田爽,让她觉得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还不如一个外国人了解得深,简直无地自容。因为儿子出生时,先生正在中国的高校做访问学者,所以对孩子幼儿期的教育,他们有了第一次暗战,学说话的时候,应该先教汉语还是先教德语?出乎田爽意料的是,平时以汉语为职业的先生,只要一抱起婴儿,嘴里就念念有词德国童谣。而外公外婆帮忙照顾孩子的时候,又讲的都是东北话。孩子的语言体系会不会紊乱呢?在老人照顾比较多的情况下,去德国上幼儿园,届时他会不会遭受排挤而感到孤立无援呢?是不是应该就此让他留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

分析:

在混血儿的父母身上,的确存在针对子女的文化争夺战――双方都希望孩子将自己的本国文化视为母文化。相对来说,对子女教育比较严苛的东方人,在这个问题上又更紧张一些。既担心亲子关系,又担心孩子的未来,还要兼顾自己的民族自尊心,时常在纠结中度过孩子的幼年期。西方人则松弛一些,他们觉得幼儿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儿,在玩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能学多少就是多少。如果一个中国母亲和一个西方父亲在中国养育子女,对中国母亲来说可能要人格分裂,因为她会希望孩子既有西方人的活力热情,又有东方人的早慧,简直是大虐。

处方:

1、 不低估孩子的适应性。不用刻意去纠正孩子学说话时的发音,让重复的听力来自然纠正。孩子的适应性很强,语言能力受到长时间刺激后,他能够分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即使毫无外部的语言环境,也不用担心,许多涉外幼儿园也并不对各语种配备专人,各种语言不通的孩子,也能以孩子特有的方式进行交流。

2、 双倍的节日犒赏。不管居住在何处,遇到双方国家的传统节日,都要强调,甚至要用心地告诉他,关于这个节日的来源和传说,让孩子参与其中。比别的孩子至少多一倍的节日,他会感到自己很幸运的,也能培养他国际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