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写得有文采之用词贴切,句式灵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写得有文采之用词贴切,句式灵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法梳理】

用词贴切

要“用词贴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选用动词,描形画骨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文章用字用词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则字活而自响,句健而自妙。比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对骆驼祥子的描绘,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渴之甚,思水之切,衬托出天气酷热难耐,用词传神。用“栽”不用“倒”,更能说明天气炎热,发病之猝,衬托出旧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

二、精心选用形容词,绘声绘色

如果把文章比喻成一块色彩艳丽的布料,那么,形容词就是能点缀这块布料的色彩、花纹。使用不同的色彩、花纹就能组成别样的布料。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一文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短短的几行诗中,作者运用了“金、新、艳、软、青”等形容词,把离别的环境写得别具色彩,也增加了作者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三、精心选用熟语,工丽典雅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含义丰富,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成语的连用,可以形成整齐划一的形式美,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气魄。比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一段文字四字短语接连使用,连珠缀玉,节奏明快。

四、精心选用色彩词,五彩斑斓

画家作画,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同样写文章也要增强画面美感,选用色彩词就是一种好方法。在给事物着色时,应讲究不同事物色彩的彼此排列和配置,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加以点染和勾勒,让它们以彼烘此,或彼此映衬,或相互对照和依托,从而使文章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构成色调和谐、意境开阔的画面。除了通过色彩的映衬关系来绘景,还可以抓住色彩的连锁反应展开描写。

句式灵活

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善于根据抒发感情、体现思想或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作文时,要使句式灵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长短错落,音韵铿锵

所谓长句,指的是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指的是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容量大,故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节奏舒缓;短句容量小,但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就能各尽其妙。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一文中,“她松松的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作者故意将第三分句写成长句,以调整语言节奏,扩大语言的容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长短结合,显得错落有致。

在一般情况下,记叙性文章多用短句,修饰成分较少,追求简洁明快;议论性文章多用长句,有较多的修饰、限制成分,常常靠虚词来连接,追求严密周到。

二、整散结合,疏密相间

整散结合即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整句使文章更简练有力;而散句潇洒飘逸,无拘无束。散句句式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比较灵活,能避免单调、呆板。这两种句式具有不同的风格,使用整句有整齐之美,使用散句则有错落之美。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如行云流水。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文字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很恰当地表达了“悲愤”的感情。

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小说、政论文多用散句。散文常常整散结合。

三、语气巧变,跌宕起伏

按照不同语气功能划分,一般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四类。疑问句可以把思维引向深入,能强化语气;感叹句可以强化感情,感情抒发更为强烈;陈述句叙事客观;祈使句委婉、缓和。各种语气交错使用,能很好地避免句式的呆板单调,使句子生动活泼、节奏鲜明,还可使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前面是两个陈述句,后面语气一转,改为反问句,引起读者的思索和兴致。句式和语气构成的错综,既突出了重点,又使语句波澜起伏;若三个分句都用陈述句,表达效果就显得平淡了。

四、活用倒装句,突出强调

倒装句能取得常式句所无法收到的表达效果。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意。如孙犁的《荷花淀》一文中,“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写水生嫂的问话,不用正常的先主后谓的句式,而用主谓倒装句,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当然,倒装句是一把双刃剑,只可偶尔一用。如非特殊需要,尽量少用倒装句,否则会降低作文效果。

【思考练习】

1.请赏析下面句子的特点。

(1)皎月当空,清辉满地,或倚窗,或伏几,或辗转床褥,常常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乡思……

答:

(2)他悠悠地踱着步子,嘬着牙花子,慢吞吞地吐着每一个字。好像是在掂每一个字的分量,又像是在咂每一个字的滋味。是的,他的话语就像五香牛肉干,浓缩,醇厚。

答:

(3)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答: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答:

2.下面这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不够准确和生动。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把它改写得既准确又生动。

梁启超故宅门前,那棵老杨树又粗又壮,像老母鸡护雏般把院子搂了个严实;新房子和旧房子堆叠在一起,显得很拥挤。

答:

3.把下面的四句话组合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综合各方面意见,国家海洋局认为康菲公司在落实“两个彻底”方面初期进度缓慢,但后期采取的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②康菲公司逐步加大了溢油的处置力度,利用了多种手段查找溢油源,初步查找了事故现有的溢油原因。③康菲公司调集了专业的海上溢油处置设备围控并清除油污。④康菲公司安装集油罩回收B平台附近海底溢油,并派潜水员清除C平台海底油基泥浆。

答:

4.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面对乐嘉在早期的节目中的“不习惯”和为难情绪,孟非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帮助乐嘉,不仅鼓励他,还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让他“细节制胜”,从而使得乐嘉放弃了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了“非诚勿扰”的节目中,并达到了两人合作默契、友谊升华的目的,成为了一对“黄金搭档”。

答:

【范文精评】

听 话

邹 艳

那时,我所能犯下的最大的过错就是“不听话”。不听你的话放学回家,而是去玩沙子弄脏了衣服;不听你的话去背唐诗,而是去看动画片;不听你的话去写奥数题,而是去看小说……(使用长句点题,开宗明义。)

稍微长大一点后,我学到了对付你的“不听话”这一终极武器的必杀技(语言幽默,引人入胜):“老师说了,一味地听话是在抹杀人的创造力!”于是,我所有的“不听话”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并认为这是在享受童年,张扬个性(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尽管你不认同,但你的口头禅“不听话”已经对我没有太大的杀伤力(风趣幽默)了。我上中学以后,“不听话”的事越发多了,你告诉我接电话要首先说一声“您好”,我觉得别扭;你告诉我下雨天骑车要穿雨衣不能打伞,但我自忖技艺高超而不予采纳;你告诉我坐着超过两个小时要起来活动活动,让眼睛休息休息,但我却嫌麻烦……(使用长句表达情感,情深意长。)

与你作对似乎成为一种习惯,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会“批判地吸收”。我们之间隔着一道深深的代沟:那边的你无法理解我的任性与自我;这边的我无法认同你的保守与慎微。(对偶句的运用,写出了代沟之深。)

你时常叹息:“你这孩子,小时候那么听话,越长越回去了。”

但是,“听话”两字,是我极反感的(把“听话”放前面,强调“我”反感的程度)。大概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都有这么一段时光吧。

后来,我看到你青丝间偶然夹杂的白发,渐拔渐多(“渐拔渐多”中带有文言成分的词语,增加了文章的典雅感);你光洁的额头眼角也染(“染”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亲人的衰老)上了细纹。我也长得和你一样高了,你不用低头就能和我说话,你也不再经常说我“不听话”。因为,我开始读懂你的智慧,理解你的关怀,尽管时常与你有分歧,但我试着接受你的想法。

“听话”仍然让我觉得别扭和没面子,仿佛我还是一个稚齿孩童(文言词语的使用,简洁明了)。你告诉我今天会下雨,我虽然反驳说晴空万里;但仍会悄悄塞上一把伞,但我却总不愿让你知道。

我在长大,你在变老,但你会一直陪着我,陪着我欢笑陪着我哭,包容我所有的“不听话”,包容我自尊心下的小把戏。毕竟这么久,不管我“听话”还是“不听话”,我都一直听着你的声音。

再后来,命运将我们分开,你去到我无法跟随的万里之外。直到今天,我每次出门,每次遇到新的朋友,面对新的困难,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是你在,你会怎么说,会让我怎么做,总后悔那时没有听你的话。

耳边又响起幼时你哼的儿歌:“吃饱饱,长高高,听话才是好宝宝……”(用歌谣结尾,既饱含深情,又点明主旨。)

总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用“那时”“稍微长大一点”“后来”“再后来”表明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化,采用第二人称述说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听话”的理解和认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感情。全文首尾圆合,结构严谨,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