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阳红,信你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阳红,信你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红”一夜走红,来势凶猛。2010年,河南信红茶研制成功之后,在当地和全国很多城市掀起了一场场“信红风暴”,名流云集,盛赞如潮,大有全国山河一片红之势,风头远远盖过福建热闹一时的“金骏眉现象”。同时,些茶厂和茶商纷纷研制售卖信红。对此,不少人表示担忧。虽然“信红”商标已在信成功注册,虽然当地政府决定抓紧制定“信红”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采取措施,加强原产地标记保护,虽然信官方宣布:“信红茶从无到有,短短两年时间,实现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双突破。仅2011年,信红茶产量就实现了1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但是,只有经得起质疑的茶才是好茶,某知名BBS上一条名为《河南信研制信红,不知前景如何?》的帖子在茶友跟帖中持续发酵,正方反方展开激辩――

正方:南国的韵哟北国的风,南湾湖的水哟大别山的情,好山好水出好茶……

反方:当地的水质已经差到一定程度了,环境也是,所以产出的茶叶能够多好,那就很难保证了!

正方:我今年到河南出差,发现已经有多个客户把招待茶从铁观音转到信红,一个很好的征兆。

反方:刚从郑州出差归来。有幸在豫第一次喝到几款不同的纷纷扬扬的信红,总体感觉是内涵不足韵味单薄了些。

正方:信红喝着还不错啊。

反方: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做茶都急功近利起来,我们经济发展所带来土壤变化,不知道需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够让土地回复成为健康的适合耕种的土地,从而茶叶的品质才能够变好。

同样,“新观茶”对“信红”存疑多多:第一,信是传统的绿茶产区,历史名茶“信毛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当地的茶叶真的适宜做红茶吗?第二,上世纪中叶有过大面积的“红转绿”和“绿转红”的尝试,但以失败而告终,历史已经证明过,过了这么多年,难道还要重蹈覆辙?莫非信的土壤和茶叶发生了质变?第三,世界公认的品质最好的红茶产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或者说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的茶树适合制作红茶,而中国茶树多适合制作绿茶,品质决定品牌,内含物决定茶的价值,完全利用工艺来“提升”品质,这个可行吗?第四,如果在品质上就已经落后世界上最好的茶叶,那么信红还能走多远?第五,制作信红的原料不是春茶而是夏秋茶,因此不是简单的“绿改红”,那么,夏秋茶的品质好吗?第六,用夏秋茶做红茶,这样会不会造成过度采摘的情况?难保一季春茶有较好的条件和生长的能量。“信红”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扩大信红原料产区,那么品质会不会下滑?

夏秋茶的内含物不够,茶味淡,这已被茶界所公认。三年前,一位朋友到杭州西湖梅家坞间茶,就问过主人:“你们龙井每年只做一季茶吗?”主人:“只做一季就好啦。除了摘下明前,其余的夏秋两季的剃了,埋了压肥料。”问:“那不可惜了?”主人:“不像你们云南气候好,夏秋叶内含物质不够,不能用。剃掉是保证茶树能量,做一季好龙井。”

事实上,“信红风暴”的出现,与中国茶近年的某些风潮不无关系。上期“新观茶”提到,由于红茶热销使市场预期一致看好,尤其在可观的经济效益刺激下,再加上受“金骏眉”的影响,全国各产茶区纷纷出现“绿改红”、“乌改红”,从而导致了红茶产量快速上升,包括信在内的一些从不生产红茶的茶区也上马红茶。虽然信红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绿改红”,但也是受全国“绿改红”风气影响而进行的“绿变红”。信红之后,河南很快冒出桐柏红、灵宝红、牡丹红等红茶新品。截至2011年年底,河南单是信市已有60多家红茶生产企业,产量近600万公斤,占茶叶总产值的27%!而根据《红茶规划》,未来10年,河南将投资近百亿元发展茶产业。

一位知名茶人这样理解“信红”:“历史上红茶产区遍布全国各个茶区,闽红、宜红、川红、宁红、越红、粤红、滇红……都曾是我国红茶的知名产品。就是最著名的祁红也是在清代绿改红的,其后时红时绿,为何独不许信生产红茶?”这语气就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是的,我相信信可以生产红茶,但是我无法相信,它是成功的好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丁以寿认为:“‘信红’是违反科学的长官意志的产物,适制绿茶信毛尖的茶树品种不会同时也适制红茶。‘信红’注定像那位长官在位一样只会昙花一现,成为中国茶业界的笑柄。”

余秋雨讲过一个令人深思的生活细节,一位官员语重心长地反复劝告他:“普洱茶过时了,被金骏眉取代了,千万别喝普洱茶了!”事实如何呢?金骏眉已经从一个高度神秘的顶级红茶,变成了一个泯然普通茶的茶品,且市场极度混乱,相反,普洱茶过时了吗?而我的疑问就是:通过人造风暴而让茶界人人尽知的“信红”,凭什么相信它能红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