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创新教育走进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创新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只有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改良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意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一、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创新教育进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一)鼓励自信,培养创新品质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其次,课堂应培养学生的坚韧性。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让学生明白一份艰辛一份收获。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专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二)引导质疑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学生能够质疑也是一种创新。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即学生要学会质疑,有了疑问则会去思考,有了思考则能有进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并勇于思索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疑问。

二、搭建创新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点注重学法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

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把优等生与学困生交叉组合,四人一组。当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我运用交叉合作的分组方法,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一课时,在欣赏了威尼斯美丽风光图片之后,教师提问“朱自清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部分学生对此理解有一定的难

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的交流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另外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就可以采用交叉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都能得出“小艇的样子很特别”、“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作用大”这三点结论。

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二)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学生能够质疑也是一种创新。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即学生要学会质疑,有了疑问则会去思考,有了思考则能有进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并勇于思索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疑问。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有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的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自然界、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常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空间,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就会更加多姿多彩了。

大自然多姿多彩,孩子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他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自然中感知、认识、思维、想象。如带领学生去寻找春天的足迹:看那草木返青、燕儿翻飞、鸭子戏水;看那8700平方公里海面,烟波浩淼,清澈澄碧;众多海礁滩石,鬼斧神工;32庄岛屿,多姿多彩,开态各异;此时正是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写好旅游日记的最佳时机。学生

走得多了,见得也多了,犹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定期开展“旅游见闻”作品展览活动,活动内容有:图文并茂的景点介绍、游记、诗歌、记叙文等。学生在快乐的“游山玩水”中享受怡然自得的语文生活,岂不快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