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柘荣布袋戏音乐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柘荣布袋戏音乐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孔舒艺(1985年―)、女、福建福州、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打击乐。

摘 要:柘荣布袋戏在柘荣人民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融合中形成其独特之处。本文首先通过田野调查、访谈艺人等途径介绍柘荣布袋戏的概况(包括当地的戏班情况、演出情况、演出剧目等);其次,通过现场观看布袋戏艺人的表演,详细叙述布袋戏艺人的表演技巧。本文的重点是布袋戏音乐方面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搜集音像资料、记谱等途径对布袋戏音乐的唱腔系统、说白念唱(柘荣方言)、各角色的唱腔特点这几个方面做深入调查研究。

关键词:布袋戏;演出技巧;剧目;唱腔

1.柘荣布袋戏的概况

1.1柘荣布袋戏的来源

“布袋戏发展于后唐(公元923―936年),至明朝洪武帝朱元璋(1644年)时达到巅峰。柘荣布袋戏现存可考的历史始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一直延续至今”①。“布袋戏先在泉州府属五县繁衍,再由泉州传入漳州、浙南(平阳、苍南)一带,大约在清末传入闽东,大部分集中在柘荣、福鼎等讲闽南语的地方活动”②。由此可见,柘荣布袋戏是由泉州流传过来。

据《柘荣文史资料》介绍柘荣布袋戏最初是由膨膨鼓演变而来的,当时艺人的表演形式为:左手持膨膨鼓,右手拿夹板,口中唱着书。柘荣人民又称“布袋戏”为“指头戏”,之所以称之为“指头戏”是因为各种木偶形式的表演均由艺人的手指操控。

1.2柘荣布袋戏班的传承情况

1.3柘荣布袋戏剧目及其表演情况

柘荣布袋戏以明清章回小说为主,分为连台戏(正本)和折子戏(插曲),如《五美兴唐》、《八美打擂》、《万花楼》《英雄传》、《水浒传》、《杨家将》等。

柘荣现存布袋戏艺人极少,许多艺人纷纷转行,有些老艺人相继去世。本人通过访问江惠明、郑运德两位师傅,了解到他们的表演情况:

柘荣布袋戏艺人多数出演的是连台戏,一部戏能演上十天半个月。人们每每带着期待的心情来观看表演,艺人们看到观众渴望的表情也能够表演得越发生动。一整部戏结束时,观众品尝到了好戏而感到满足,同时艺人也因收入颇丰而感到开心。柘荣布袋戏艺人还有一项绝活,那便是表演路头戏(路头戏是指没有文字剧本,由艺人述说戏文内容、故事梗概,艺人按照政治形势和近现代的题材去编唱剧目,临场说唱、即兴表演。)

2.柘荣布袋戏的艺术特点

2.1柘荣布袋戏艺人的演出技巧

柘荣布袋戏原本只是一个简陋的舞台(一座木雕的小台阁,下面垂着红布)。到了清代才发展成为精雕细琢的舞台,木偶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更加栩栩如生。清代以后布袋戏的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成为风靡民间的剧种之一。

柘荣布袋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一人一台戏”,艺人们只需一根扁担便可挑起一整个戏班,走遍各乡镇演出。布袋戏艺人必须硬功与软功兼备,硬功是用来表演武夫,软功则是用来表演文人的。布袋戏艺人还有其特色之处,便是“集演唱鼓乐于一身”。他们脚踩锣(脚拇指与脚食指夹着系锣的绳子,上下晃动,以便发出声响);右手闲余时敲打羯鼓、箍鼓、小锣,有时根据需要,右手同时敲打两个乐器。艺人们的嘴上功夫更是堪称一绝。他们口中唱着各种曲调,不同的角色变换不同的唱腔;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打闹声音等。除了用柘荣方言演唱以外,柘荣布袋戏艺人还能用福鼎方言和些许的闽南方言演唱。

布袋戏艺人演出前事先将本场戏要用的木偶一部分挂在帷幕两旁,另一部分放在艺人前方的篮子里,(艺人前方有两个篮子,一个用来放木偶,另一个用来放刀、枪、剑、棍等道具),以便艺人用最快的速度更换木偶,表演完的木偶艺人便将其放在戏台顶上。艺人一般同时演两个木偶,左、右手各持一个,交替演戏。特殊需要时,艺人们则可同时演几个木偶,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表演武戏时,当左手木偶与右手木偶打斗,一个木偶败下,艺人便将败下的木偶身体朝下趴在戏台旁作死状,紧接着用另一个木偶表演打斗场面。或者表演一些技巧动作,如一个偶人背另外一个偶人,这就要求艺人一只手同时抓住两个偶人,将两个偶人重叠在一起,一上一下,表现背的动作。有的演出片断艺人一只手要敲打乐器,另一只手要准备下一个偶人,他们便将上一个木偶固定在戏台上,口中唱着,让观众觉得木偶仍然在表演。然后停止敲打乐器,将腾出的手取下固定的木偶再次进行表演。

那么,艺人的手是如何控制一个木偶的呢?总体而言,艺人手的上臂就可以形成一个木偶表演的完整造型。他们的食指用来套木偶的头,是表演头部的;大拇指用来套木偶的手,大拇指同时还要协助食指控制木偶头部的一些转动;另外三个指头用来套木偶另外一只手。艺人手掌的腕就是木偶的腰部(表演时要求艺人的手腕直立,这样木偶才能挺直腰杆,否则台下的观众看到的都是俯背弯腰、低着头的木偶),艺人手腕摇动就可表现木偶弯腰、哈哈大笑等动作。木偶腿的动作基本上被忽略,布袋戏木偶自身具有局限性,不能像提线木偶那样很好地控制木偶的每个部位,表现高难度动作。因此在戏台上,艺人只让木偶露出五分之四的身体,将木偶的腿隐藏在帜幕后,柘荣布袋戏木偶的脚只具有装饰性质。

2.2柘荣布袋戏音乐的艺术特点

柘荣布袋戏属于“南派”,“南派”重于文戏。柘荣布袋戏艺人擅长表演抒情性文戏,特别是表演文生、武生、旦角、男女丑角时,能够做到引人入胜,唯妙唯肖,深受观众喜爱。

2.2.1柘荣布袋戏音乐的唱腔系统:

“柘荣布袋戏音乐唱腔属于南管音乐系统,其唱腔、曲牌大多是乱弹”③。柘荣布袋戏流传于泉州,因此继承了泉州的南管音乐。浙江在越剧问世之前是乱弹的天下,而柘荣邻近浙江,因此布袋戏音乐深受其影响。除了借鉴之外,柘荣布袋戏还有其民族性、地方性特色,便是采用柘荣山歌曲调,曲词多采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韵文组合成句。曲调中旋律平稳,节奏自由,属五声调式,偶尔出现偏音。曲词多采用七字句、十字句的韵文组合成句。柘荣布袋戏的说白念唱以柘荣方言为主,语言有其显著的艺术特色。

2.2.2各角色唱腔的特点

布袋戏的角色可分为:七生(文生、武生、青生、八卦衣、员外衣、老外衣、三花脸);八旦(青衣、红衣、梅香、丑妇、武旦、宫庄、妇莽、当家旦);十丑(奴才、师爷、将军、长工、师爷、士兵等)。

按传统要求,每一行当或角色都有其唱腔旋律及表演特征,以便于具体形象地抒发各自的思想内涵。总体而言,布袋戏音乐音域较低,旋律平缓。布袋戏艺人在表演各角色时,尾音处都有下滑音,多用颤音来演唱,尾音的字最终都归结到ou这个韵母。在众多角色中,文生、武生、旦等属于主角,因此以唱为主,唱中夹杂着说。而其他角色以说为主,说中带唱,抑扬顿挫。表演文生、武生、将军、员外衣等男声时,布袋戏艺人就用正常的发声来演唱;而表演当家旦、宫庄、妇莽等女声时,布袋戏艺人则需要通过假声演唱、压低至喉咙处、置于头腔处等方法演唱。

2.2.3打击乐器的演奏

表演不同角色时,打击乐器的演奏也有区别:

2.2.3.1文生:小锣和箍鼓一起敲打。

节奏为:2/4x. x― xxx.x―xxx.x―xxx -敲打时力度轻点。

演唱时,节奏变为4/4x x xxxx x xxx

2.2.3.2武生:小锣和羯鼓一起敲打。

节奏为:2/4x.x―xxx.x―xxx.x―xxx -敲打时力度较重。

2.2.3.3将军:小锣和羯鼓一起敲打,还加上大锣。

节奏均为:2/4x.x―xxx.x―xxx.x―xxx -

2.2.3.4旦、梅香:以小锣为主。

节奏为:2/4xxxx―xxxxx―x这个节奏是用来表现角色出场时轻盈的步伐。

2.2.3.5表现各木偶角色高兴、喜悦的心情时:

就用这个节奏2/4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 -

当大锣,羯鼓同时敲击一声,木偶角色便出场表演。各角色间隔处或词白间歇处,都敲打x. x―xxx.x―xxx.x―xxx -这个节奏用来过渡。

结语

本人通过布袋戏唱腔特点、布袋戏艺人的演出技巧、各角色唱腔特点几个方面对布袋戏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但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能查找到的文字、影像资料甚少。本人只能通过访问柘荣布袋戏艺人,并请他们演出,将演出的剧目拍摄当作影像资料,结合访问得到的知识及自身对所掌握的音像资料不断分析、揣摩来归纳总结。其次,柘荣布袋戏师傅学习布袋戏的方式均为口传心授,艺人们表演时即兴成分较多,演唱与谱例有些差异。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延芳,金良.柘荣积极抢救民间布袋戏.闽东日报,2005年,04期:16.

[2] 马铁鹰.布袋戏:方寸天地的喧闹与孤独.民族论坛,2004年,11期:28-29.

[3] 赵辉.掌上乾坤百年风华布袋戏.台声,2007年,06期:83―87.

[4] 刘海潮.湖南邵阳布袋戏渊源考.音乐探索,2011年,04期:17-21.

[5] 阮温凌. 小人戏演千秋功业.福建艺术,2004年,02期:60.

[6] 东淑梅.小人小马小刀枪.大舞台,1999年,02期: 6465.

[7] 陈炎森.在偶人世界中追求浅析布袋木偶戏表演及人物塑造.中国戏剧,2004年,06期:3739.

[8] 姚武,龙钢华.邵阳布袋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及其传承考察.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133-135.

注解:

① 柘荣布袋戏的历史渊源.宁德市文化与出版局

② 黄寿祺.掌中乾坤:柘荣布袋戏.柘荣文史资料,第八辑・民间艺术专辑:158

③ 柘荣县志.中华书局出版. 柘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