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方相氏原型意义及在南丰傩戏中的沉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方相氏原型意义及在南丰傩戏中的沉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江西傩历史悠久,至今遗留着古驱傩仪中的驱鬼逐疫的原始面貌,保留着神秘、古朴的风格,具有深邃的文化内蕴。南丰傩中的钟馗、开山实则是古傩仪中方相原型在其中的沉淀。

关键词:方相氏 沉淀 南丰傩戏

江西傩历史悠久,至今遗留着古驱傩仪中的驱鬼逐疫的原始面貌。被称为“傩舞艺术之乡”的南丰,至今保留着神秘、古朴的风格,具有深邃的文化内蕴。南丰傩中的钟馗、开山实则是古傩仪中方相氏原型在其中的沉淀。

一、方相氏原型意义在历代中的流变

方相氏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枢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方相氏是古傩仪中的重要神o,是最早的驱傩之神,这已成为公认。其主要体现在“时傩”时进行驱逐疠疫、“大丧”时驱除厉鬼。

方相氏自《周礼》后,其形象也逐步出现在各朝各代,并不断演变。在春秋战国时期,方相氏是在“时傩”和“大丧”中行使着驱鬼逐疫职责的神o,是驱傩的首领。王胜华先生说:“傩最初也许是皇权的专利,如《周礼》所说‘天子乃傩’、‘国傩’、‘有司打傩’等。”方相氏出现在最高级别的国傩上,同时还出现在“大丧”仪式上进行驱鬼。春秋战国时期傩是一种纯粹的为了驱除疠疫的活动,具有庄重性和严肃性,同时具有皇权特质。

魏晋南北朝时傩礼盛行,民间傩得以发展,逐渐地融入了娱乐成分,并且出现了军傩。这时期出现了以金刚力士为主神进行驱傩的活动。梁朝宗檀《荆楚岁时记》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出击细腰鼓,戴胡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驱傩队是由村人带着胡人状的假头扮作的金刚力士,击细腰鼓以驱鬼逐疫。驱傩者不再是蒙熊皮,玄衣朱裳,而是戴着胡。

唐代时期,傩事日益兴盛。宫廷傩日趋世俗化,民间傩形式多样,傩仪式从周礼时期的只有诸侯才能举行的宫廷傩,演变为百官官府,甚至民间也能举行的傩礼。皇权特质逐渐弱化。唐代又出现一位新傩神――钟馗。方相氏逐渐淡出宫廷傩,并且地位逐渐下降,职能也相对削弱了。行傩的职责与意义中虽然重振军威及娱神乐人的成分增加,但是主要还是继承了周礼时期行傩的职责,即为了驱鬼逐疫。

宋元明清时期无论是宫廷傩还是民间傩都非常兴盛。驱傩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娱乐成分增加,由肃穆的驱鬼逐渐转变为娱神乐人。驱傩的主神方相氏的地方,被其他傩神判官、小妹,尤其是钟馗所取代。

二、方相氏驱疫逐祟功能的扩大及向钟馗文化的转变

周礼文明开始后,社会虽然比原始部落有所进步,但是生产力依然是非常低下,人们非常迷信,迷信鬼神,崇尚天命。

“季冬,聘王占,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梦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驱疫。”方相氏开始在皇宫中驱逐疫鬼,祈求平安。在《周礼・夏官》中“大丧,先枢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的郑玄云:“方良,魍魉也。”可见方相氏在大丧仪式中的职责是驱逐一路上的鬼怪。随后在汉代,汉墓中用方相氏守卫魂灵。方相氏驱鬼的功能逐渐显现。

从春秋战国至汉代,方相氏行傩只有在国傩宫廷傩,即时才出现。而到了唐代,傩逐渐进入民间,到了明清时代受戏曲的影响,傩仪也逐步演变为傩戏。其古傩仪中的重要神o方相氏也就逐步转变成钟馗。毛礼镁先生说:“唐代敦煌文献中《钟馗驱傩文》,对钟馗的描述是:亲主岁领十万,熊罴爪硬,钢头银额,浑身总是豹皮,尽使朱砂杂赤,感称我是钟馗,捉取江游浪鬼。若与汉唐方相氏的形象比较,钟馗却有方相氏演变的痕迹。”此时无论是钟馗的外貌形象还是职责都明显有方相氏的痕迹。钟馗“亲主岁领十万”正如方相氏“帅百隶”;外形“熊罴爪硬”也如方相氏的“掌蒙熊皮”。其职责也跟方相氏一样,具有驱鬼的本质。黎国韬先生说:“至宋代,大傩较多采用钟馗。方相氏变为钟馗,有其内在的原因,钟馗本来就是驱鬼之物。注:指‘终葵’,即古代用的驱鬼神棒。”因而钟馗与方相氏一样具有驱疫逐祟的功能。

三、方相氏原型在江西南丰傩戏中的沉淀

江西傩历史悠久,至今仍遗留着古驱傩仪中的驱鬼逐疫的原始面貌。被称为“傩舞艺术之乡”的南丰,至今保留着神秘、古朴的风格,具有深邃的文化内蕴。

南丰是傩舞重要的栖息地,也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傩舞艺术之乡”。南丰傩班遍布,至今沿袭着古傩仪的祭祀仪式。毛礼镁认为“南丰县跳傩还保留了驱鬼逐疫的仪式”,据石邮乡的《吴氏族谱・乡傩记》载:“元宵后一夜,灯烛辉煌,金鼓齐喧,诗歌互唱,手执铁链,铮然有声,房屋厅堂,遍处驱逐,以除不详,神威达旦,是夜寂然,鸡犬无声,乡人又名曰‘搜傩’。这种‘搜傩’是由钟馗、开山率小鬼进行的。”钟馗“手执铁链”正如方相氏“执戈扬盾”,其“搜傩”跟方相氏一样是为了驱鬼逐疫。南丰至今保留着《钟馗捉鬼》和《开山》等节目。在南丰傩面具中“钟馗又称黑须判官,著名的捉鬼大神,面具造型:黑脸长须,颜面饰金,双眉紧锁,怒目圆睁,戴乌纱帽,神情忧愤。”由此可见,钟馗无不有方相氏的演变痕迹。钟馗颜面饰金意寓跟方相氏一样,戴着面具,怒目圆睁,正如方相氏黄金四目一样,凶狠恐怖,给人惊魂之感。在石邮傩中钟馗驱傩无论是“形”还是“神”,都是方相氏原型的衍化,是方相氏驱疫逐祟功能在其中的沉淀。再论“开山”,《开山》是南丰石邮傩中的第一个节目。开山面目乌黑圆睁,嘴露獠牙,头上有一对棱角,半人半兽,手持猎斧,应着激烈短促的鼓点上窜下跃,在厅堂四处搜寻,激烈奔放。龚国光先生认为“开山即为方相氏。”南丰傩舞研究学者曾志巩认为“开山,有的大傩班称开路神,古傩方相氏衍化之神”。毛礼镁先生认为“开山是从古方相氏衍化过来的武将。”暂不论“开山”的驱傩意义,仅从其外形来看,半人半兽的形象正如方相氏掌蒙熊皮半人半兽;面目乌黑圆睁,嘴露獠牙,正如方相氏“黄金四目”让人惊魂;手持猎斧向厅堂四处搜寻,也正如方相氏“执戈扬盾”索室驱疫。再论“开山”的驱傩本质,开山同样是为了驱鬼逐疫,驱除不详之气,这与方相氏驱鬼逐疫的本质是一致的。

南丰傩中钟馗、开山驱傩无不遗留着古驱傩仪中的驱鬼逐疫原始面貌,保留着古傩中粗犷、古朴的风格。但也有其特殊性,因南丰既是“傩舞之乡”也是“戏曲之乡”,所以会受到戏曲的影响与渗透,从而呈现它独有的特殊性。在“跳开山”中开山是应着激烈短促的鼓点上窜下跃,即在跳傩中融入了鼓乐的因素,配以鼓乐而跳,具有舞蹈功能。

方相氏是古傩仪中的重要神祗,其演变历经春秋、汉代时期,到唐、宋、元、明、清,方相氏还是起着驱疫逐祟的作用,但是它不再是最高级别的傩仪式,而是渗透到了民间傩仪中,并且驱疫逐祟的功能逐渐扩大,其原型也转变为驱鬼逐疫的钟馗。至今南丰傩班中保留着钟馗、开山驱鬼逐疫的原始面貌,这应是方相氏驱疫逐祟原型意义在其中的沉淀。因而研究方相氏的原型意义及其演变对于研究傩文化来说是有着其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547卷三十一.

[2]王胜华撰.先秦表演艺术史汇笺・戏剧卷[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2).

[3]谭麟.荆楚岁时记 译注[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133.

[4]杨天宇.周礼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58.

[5]毛礼镁.江西傩及目连戏[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4.

[6]黎国韬.古代乐官与戏剧[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04:287.

[7]曾志巩.江西南丰傩文化[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153.

[8]龚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294.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