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物理教学的内容之一,旨在把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培养学习能力转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物理学习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要学好物理就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提出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通过探究式的实验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或规律,并能利用这些原理或规律来解决生活、生产中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

一、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变为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的实验,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在光的色散教学中,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射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立刻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彩虹走进了教室”。紧接着老师提问:“一块小小的三棱镜为什么会将太阳光变成一道绚丽的彩虹呢?”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继续提问“晴天时天空中会出现彩虹吗?雨过天晴空气中与晴天相比含有大量的什么物质?它相当于刚才实验里的什么器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再如在液化现象教学时“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探究,学生由“观察水的沸腾”已经知道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但我们在烧杯上方会看到大量的“白汽”,这些“白汽”是什么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思考。此时在杯口上方一定高度处放一金属盘,仔细观察盘底会看到许多小水珠。学生通过老师的演示、提问,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认识到大自然中雨的形成与此相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时,水蒸气就凝结成雨。通过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水的状态的变化,加强了对液化的理解,并会引发一系列的思考。

二、通过实验情景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以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为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探究、创造,历经峰回路转的探索,享受成功的快乐。

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在学生认识了三种类型的摩擦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将手按在桌面上并向前推。教师提出“手与桌面间是哪种类型的摩擦?”接着提出“根据生活经验你有哪些办法来增大手与桌面间的摩擦?并试着做一做。”学生在老师提问的引领下,通过亲自实验,生活中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很好地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并为下一步的猜测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在学生尝试结束后,教室提出“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作出猜测后再提出“如何改变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应怎样设计实验?”正是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提问中得到了答案,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并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责任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只能让少数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内心没有产生求知的欲望。如在“奥斯特实验”中,演示实验能见度低,根本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将演示改为分组实验势在必行。教学中可安排学生每两人一组,并提供相关的器材,让学生猜想: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并讨论:如何显示磁场?如何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汇报。经历探究实验,学生对于课本上强调“将直导线平行于小磁针放置”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而对于电流周围的磁场强弱及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和记忆。

分组实验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探究的主人,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探究方法和技能,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四、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探究热情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联系实际,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与社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探究的重要性,熟悉生活与物理知识中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电视信号是依靠电磁波传播的;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的原理制冷;电水壶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改变电流改变转速,使风吹在身上有凉爽的感觉,是蒸发吸热的现象;自行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组合,它用到了杠杆、摩擦等力学知识;神舟飞船的顺利升空也用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物理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的热情得到激发,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使科学探究的热情得到升华。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应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