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建设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建设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的建设,对整个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平台化课程的建设意义,对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建设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建设举措,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群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群;平台化课程

近年来,为了应对新的就业形势,适应社会发展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都在不断加强学校各个专业群的建设,而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专业课程的建设。系统、科学建设专业平台化课程,有利于更好地整合优化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有效推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下面从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的概述、建设意义与建设举措三个方面来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概述

1.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概念

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建设并不是指单个专业课程的达标建设,而应该是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特点,包含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师资培养与建设、教学资源集中与优化的综合性工程。

在各专业的基础课和大部分技术基础课已经打通的基础上,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将原有涵盖于专业群下各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方向课)整合成新的课群——我们称之为专业平台课群。①概括来说,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是针对一个专业群的所有专业,涵盖该专业群下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体现本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能力的若干门课程的有机组合。

2.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特点

(1)有机组合,精选优化。每个专业群下包含若干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各专业或专业方向下包含的专业课程累计起来可能达到十多门甚至更多,其中许多课程内容是重复或者高度相似的,造成师资与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必须对这些课程进行有机组合与精选优化。从整个专业群的总体发展特点与人才培养计划来看,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专业课程合在一起,必须站在整体的位置重新研究专业群下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明确各门课程在专业群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按照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的定义与要求,增加体现专业群核心能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去掉过时重复的内容,使得新的平台化课程能够满足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针对性强,注重基础。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应该以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特点为主要目标,针对整个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能力来设置,能够支撑本专业群的所有专业。同时,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从课程内容来讲依然是基础性的,能够反映本专业群的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从课程中精炼出基础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的内容不仅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专业共通性的特点,而且更利于转换为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所包含的科学与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3)把握全局,突出特色。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都非常注重对课程内容与技术细节的深入描述,但是过于重视细节的教学模式对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应当改变以往那种过于注重细节的教学内容与传授模式,对深奥的细节进行精简,着重表现本专业群的全局思想,体现本专业群的专业特色,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思路,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建设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的意义

1.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而建设各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融合了师资、实验实训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的变化,能够更好的调整、拓展整个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建设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切入点,对于整个专业群内各个专业提高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2.对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与发展,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建设立足于整个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并与专业群所对应的岗位技能群紧密挂钩,适应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反映专业群的人才定位、发展方向及就业需求,既能加强专业群人才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也能有效促进专业群人才的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全面提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

三、建设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的举措

1.科学选择、合理开设平台化课程,优化组织课程内容

(1)对于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的开设,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某些平台化课程建设仅仅停留在纸面方案中,没有付诸实现;有些只是简单地将各专业课程计划中相近或类似的课程筛选出来,即定义为“专业平台课”,这样开设出来的专业平台课专业定位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对于本专业群的教学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平台课必须针对本专业群的专业定位与就业需求,结合本专业群的教学特点,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地分析,才能开设出真正符合专业建设与教学要求的专业平台课程。

(2)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的内容组织非常重要,既要符合本专业群的专业定位,又要符合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教学要求,更需要体现出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可以说专业平台课课程内容的合理组织是成功开设专业平台课的关键。因此,必须把专业拓宽和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进一步结合起来,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整合与优化,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名称改动(譬如把“专业”改成“专业方向”,把“专业课”改成“专业方向课”)和课程的加减混合。②专业平台课的内容组织并不是把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地修改,而应该在学大纲的前提下,采用注重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重视专业基本技能培养的原则,合理调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动态分配各教学课时,构建出模块化的专业平台化课程。

2.以全新的思维、有效的手段建设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教学团队

能否建设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平台化课程的建设。因此,应在原有的常规方式基础上,由学校一级颁布基于专业群的专业平台化课程管理政策,院系两级出台专门的专业平台化课程建设实施办法与细则,在此基础上将专业群内各专业教研室教师横向联系起来,建设一支跨专业、跨教研室的平台化课程教学团队,这样的教学团队在统一了建设目标与思想的基础上,既能在纵向上保持与本专业的紧密联系,继续深入研究本专业的教学,又能在横向上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教师形成良好合作与交流,了解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情况、熟悉其他专业的教学专业侧重点与教学要求,促进各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从而有效解决原有传统方式的缺陷,建设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符合专业平台化课程建设特点的教学团队。

3.借助网络平台,发挥网络优势,最大化共享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平台化课程的作用

目前,许多平台化课程的应用方式都限于在一般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中,推广范围一般也限于在本专业群或本院系当中,推广力度和范围都有待加强。其实,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不应当仅局限于一个专业群、一个院系或一个学校当中,它应该推广到更多的高校课程中,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推广途径。具体来说,以网络的优势最大化地共享平台化课程的资源,它应当具备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课程系统的互动性。这个互动性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与课程之间的互动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指的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实时在线的网上辅导、答疑、谈心、讨论等。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指的是学生之间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的讨论,协作交流,网上会议等。课程之间的互动性是指国内各院校、各专业的平台化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各方面的共享,集中优化各课程资源,并实现各平台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充分合作。第二,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平台化课程的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在总体上,它应该根据专业群的发展趋势、就业需求的变化、专业知识的更新等进行修改调整,在局部上,它应该根据课程系统互动中授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反馈情况、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情况及各教学团队相互交流合作的经验与心得等进行平台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调整,从而实现一个整体上相对完整稳定、局部上动态变化的平台化课程,保证平台化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与创新性。

结语

基于专业群的平台化课程的建设,对整个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的建设与发展除了各专业教学机构与各课程教学团队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省厅和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大力投入。在现有平台化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专业群的就业需求与发展特点为导向,全面剖析平台化课程体系中的问题,总结平台化课程教学经验与心得,深入分析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与缺陷,不断提升平台化课程建设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专业群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标。

注释:

①郝世栋,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平台课群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0(19):1。

②郝世栋,拓宽专业口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4):2。

参考文献:

[1]刘兴家.高等教育改革和专业平台课建设的几点思考.教书育人[J].2001,(9)。

[2]杨晓辉.“信息通信网络概论”平台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02,(12)。

[3]娄锐.构建(二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平台的实施方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5,(4)。

[4]戴先中.高等学校跨院系校级平台课建设措施与建设规范.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07,(12)。

[5]戴先中.高等学校跨院系校级平台课建设实践与体会.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08,(6)。

[6]郝世栋.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平台课群建设.中国高等教育[J].2000,(19)。

[7]胡毓智.谈跨学科跨专业平台的构建与创新.教育与职业[J].2004,(30)。

[8]郝世栋.推进平台课群建设,制定新的培养计划.东北大学学报[J].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