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用心探索,灵活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纯熟的教学技巧,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进取的精神、无私的爱心。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手好字,满腹诗书;一笔好文,满腔真情;一颗爱心,满面春风。面对大幅度的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也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思考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如何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推进新课程的关键是更新观念,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唯书”、“唯上”,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要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以新课标理念指导开展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是动态,而非静态。教师必须要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所谓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是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目前达不到的,是需要努力争取的,准备将要达到的目的。一个恰当的教学目标,取决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也取决于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把握。因此,制定一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要充分深入学生,最好选三四个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备课,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方法。从教师方面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进而选择切实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的方式方法,预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方面说,参与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本身就是学习,同时,还会有一种潜在的成就感。这样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才能服务于学生,成就于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流向和认知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解决学生问题,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事先预设与随堂生成相结合中,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纯熟的教学技巧。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还墨守不变教学模式,陈腐落后,课堂效率极低。教师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朗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的习惯。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路,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但是就当前而言,朗读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教师给学生预留的朗读时间并不合理。当前大前提下,许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朗读时间的必要性,因而预读性的朗读时间存在于课堂中,但是未必真的能让学生通读课文,读准生词等。有的教师甚至因为配合新课程理念,在对新课程标准没有深刻理解的前提下便胡乱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一节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自己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时间浪费了,课堂喧哗了,教学任务拖沓了。初中生喜欢冒进,喜欢新奇的事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别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首要任务是做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要有效地进行范读。教师很好地把握好教材以后,利用他自身的朗读热情,对学生进行引导朗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文章意义。这是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当然初中生已经发展了相当的自我意识,范读的时间量要适当减少。这时候,建议教师采取相当大规模的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特别是遇到情趣浓厚的课文时,要求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朗读,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生活是学习的来源,我们在语文教学与学习时要注重生活性。重视实践学习、追求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语文学习不能引导学生深陷枯燥抽象的文字符号的泥潭,而要越过文字符号的屏障,寻求与生活经验和文化环境丰富而深刻的内在关联,在多样化的相互作用中引发学生的心灵碰撞和个性发展。在“课标实验教材”中,包括前面提到的“感受自然”和“探索月球奥秘”,还有“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让世界充满爱”、“莲文化的魅力”、“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雨的诉说”及“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等主题性综合性学习,都体现了人与环境、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关联,并且暗含着自我――自然――社会――文化的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原则。这种编写体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初中学生亲历自然、体察社会并感悟文化。这和“大纲修订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多是知识性、竞争性的比赛活动截然不同。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我也在我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思索: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应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既习得语文知识和技能,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绝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更应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作为人,是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而生命的生长表征为自我吸收。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需要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展示生命的价值,从而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