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尤其理科课堂教学是殊途同归的。它们都包括教师、教材、学生等要素环节,它们之间由“教学”联系起来。教法是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所在。所谓“教法”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由教师、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

对于学生来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教法;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该拿出适合自己气质、拥有自我风格的教法;

对于教材来说,在教材的编排合理前提下,原则上教法应该与教材相协调。

本文主要反思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忽视学生因素;其二,教师教学僵硬;其三,教师在有效应用教材方面有所欠缺。

反思一:忽视学生因素

有些老师认为,数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其教育应该是严肃的,对科学保持严肃是必须的,但是严肃不意味着刻板。在此“严肃”是指教师对数学教学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使数学课堂的氛围“严肃”。小学生的行为思想是处在一生之中最活跃的阶段,所以他们不喜欢枯燥无味的课堂。如果小学数学教学一味地追求严肃,就可能导致枯燥课堂的出现。仅仅罗列公式和程序化的教法,其课堂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所以,教师必须在尊重算式和公式的基础上改变严肃的局面。笔者认为,教法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这种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比较排斥,所以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局限于刻板地讲述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总结出一种所谓应试技巧来教学生,而是要通过我们丰富的讲授内容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内容和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很多教师看来,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所以使教学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具有主观能动的知识接受者。随着新时代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强,更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要发展创造性教学。事实上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不让学生仅仅满足于应试。创造性是学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如今的小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广,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学生的眼界大大加宽,教师和书本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提倡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挖掘出新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打造完美课堂。

反思二:教师教学僵硬

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现在把眼光定在我们小学的数学课堂,看到的是教师教学僵硬,缺乏生动感,教和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分离,这也是当代教育急需改进的弊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是课程创生与开发,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互动,而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严格说来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如老师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直接的结果是教一道数学题,学生只会根据公式一步步套,很多时候学生竟然忘记改换原公式中的数字。

我们暂且跳出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局限来看美国的数学教育。很多中学生试验做美国高考的试题,数学科成绩基本获得满分,他们认为美国高考数学十分简单,其试题要求的水平只相当于中国要求初中生的水平。可是为什么美国学生上了大学后,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遥遥领先世界同龄人呢?笔者认为,根源在于他们的数学教学方式,即数学教学中包含的整体多学科内容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笔者常常通过网络观看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公开课,也看了他们的考试方式。如他们的小学数学考试只是让每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一道题,然后为大家讲解,结果对与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与大家分享自己思维的过程。这些方式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借鉴。让学生演算并讲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课堂教学中,僵硬的宣读课本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病,必须从多角度改进。改变旧课堂教学,需要讲究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为目的,要做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把教学辅助手段和语言讲解有机结合起来;启发性原则要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达到从学习数学到热爱数学的飞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正确认识感知和理解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跨越,同时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举例来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循序渐进原则方面,数学是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时应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进行,切勿急功近利,追赶进度。要顺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反思三:不能有效利用教材

众说周知,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2001年我国实现了新教材改革,更加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加密切,为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应用还尚未达到最大化。

关于教材的利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教材是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的集结,往往有清晰的框架和脉络。我们要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体系,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对教材有个明确的认识。把握宏观上的脉络后,才能将知识成系统地渗透给学生。教师要深入地理解教材,掌握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解。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使教材利用最大化。

第二,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对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发挥。在教材应用上,应该依据教材而又超越教材,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创造性教学。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指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第三,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地补充,与时俱进的向学生输入新观念。灵活地引进一些新知识,使之和教材相辅相成。

第四,合理选择辅助教材。如果有条件选择辅助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选择结构新颖、图文并茂的版本。小学生对于世界好奇心强,辅助教材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从广义上讲,教材已经不局限于教科书,VCR、电视和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已经成为教材的重要部分,有效利用各种教材是学生扩大知识领域的重要方式。

小学教育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与其说教育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教育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上文提到的弊端只是片面的一部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素质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贯彻。教育不同的学生,要因人而异,教师和学生要教学相长。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中融合人文知识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每堂课上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发展史的相关知识,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使其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科兴趣,同时通过对数学家轶事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在很多方面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地反思,更多的新举措需要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作者电话:15878641322;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