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难治性抑郁是指经过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而疗效不佳者, 有关研究显示15%~30%的抑郁症为难治性抑郁症[1], 目前临床多采取换药、加量, 联合或强化治疗策略, 近年有报道认为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有较好加强作用, 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与氟西汀的比较分析上[2], 有关奥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较少, 为此, 作者进行这一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来自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既往无躁狂发作史。③既往经过两类或以上抗抑郁剂足量(为最大有效剂量2/3)、足程治疗至少6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版减分率≤50%。④年龄≤60岁。⑤无心、肝、肾、脑等重大的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者。共入组60例, 无脱落病例, 其中男25例, 女35例。年龄26~55岁, 平均(38.3±4.7)岁, 本次抑郁的病期3~6个月, 平均(3.7±0.63)个月。入组时均有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将入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36.8±4.3)岁, 病期平均(3.8±0.7)个月;对照组男1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37.3±3.6)岁, 病期平均(4.3±0.6)个月。两组以上各项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2 研究组奥氮平剂量初始为5 mg/d,一周内加至10 mg/d, 帕罗西汀起始量20 mg, 一周内加至40 mg/d。对照组帕罗西汀起始量20 mg/d,一周内加至40~60 mg /d,若有失眠障碍可适当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 观察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治疗时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治疗前、2、4、6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1. 2. 3 疗效评定 以HAMD减分率计算≥75%为痊愈, ≥50%为显进, ≥25%为进步,

1.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作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HAMD及CGI评分比较见表1, 2。

表1示: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两周时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示:治疗前SI评分经统计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时SI、GI、EI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2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见表3。

表3示:将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临床治疗有效病例来统计, 以此来计算有效率, 则研究组治疗2周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 P0.05)。治疗6周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1 P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心电图、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2、4、6周时TESS评分分别为研究组(1.47±0.23)、(1.22±0.21)、(1.02±0.16);对照组(1.69±0.36)、(1.54±0.33)、(1.32 ±0.2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病, 有关研究显示19%~34%患者对第一次抗抑郁治疗完全无效, 12%~15%仅部分有效, 有15%~30%患者虽经两类以上不同抗抑郁药物治疗仍难以达到明显疗效[3]。本研究结果显示: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抑郁症较帕罗西汀加量治疗, 起效较快, 治疗两周时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帕罗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较帕罗西汀加量治疗起效快, 缓解程度较高, 疗效、安全性指数较优, 不足之处是由于研究对象特点样本较难收集, 其结论还需在今后研究中通过多中心研究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以便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喻东山.抗抑郁药的强化与联合.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7, 34(2): 101-104.

[2] Tohen M, Shelton R, Tollefson GD, et al. Olanzaplne plus fluoxetine: double-blind and open-label results in treatment-resistant mafor depressive disorder.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iogy, 1999(9):246.

[3] 饶冬平,唐牟尼,徐贵云.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8,35(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