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从危机中寻找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从危机中寻找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初,“新浪2008中国教育盛典”颁奖典礼举办主题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副教授的主持下,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北大青鸟IT教育CEO杨明,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小平和新浪网信息中心总监梅景松,以“中国教育界如何从金融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为题开辩。主持人提问字字珠玑,嘉宾论道句句妙语,在他们的一来一往中,让与会者感受到了思想的光芒。

金融危机带来的未尝不是机会人才市场进入按价值分配时代

于丹:大家知道,2008年新浪网评选出的关于教育的十大新闻中有1/3是关于就业压力的。我自己也有很多的感慨,十年前的硕士几乎全部可以轻松地进入大学去做老师,但是这两年毕业的博士,屡次去中学应聘,还可能聘不上,尤其是女博士们。今天台上都是重量级的嘉宾,面对这样一个压力巨大的状况,请教一下大家的想法。

我要请教李总,您在大学生心中是一个温暖的,贴近理想的人物,您一直在鼓励他们,他们也觉得您的从业经历非常辉煌。处于这个瓶颈下,2009年在金融危机全面显示出后果的情况下,您对这种就业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您又怎么鼓励学生学习呢?

李开复:其实我觉得金融危机带来的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过去大学生就业往往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品牌公司,能赚多少钱,而忽视了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我的天赋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充分做一个职业的规划,就是说五年之后我想在什么公司做什么职位;如何走好第一步,才能达到未来的理想。第一步选择比较有限,或者没有过去那么好,但是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让众多大学生今年能够好好想想,我要去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够有更好的学习成长;去什么地方,今天或未来才能做我感兴趣的职位。金融危机现在看起来虽然很糟糕,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它一定会过去。如果你充好电,做好准备,也许在未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机会。

于丹:谢谢您给大学生鼓劲,金融危机肯定是要过去的,但是我们有好多学生在问,我正好被选择在过去的两年毕业了,就业的时候我想去一些好的地方,它真的能接受我吗?我也想请教一下杨总,北大青鸟今年的翅膀沉重吗?有这么多有梦想的学生,他们真的还能跨进这一个飞翔的门坎吗?

杨明:我觉得金融危机对整个就业形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认为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是来得早和晚的问题。因为这个社会的市场化程度越演越烈,社会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知道原来是按劳分配,天经地义。改革开放之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是按学历分配的,按级别分配。那么市场化程度高了,资本也加进来了,人才也加进来了,这个时候分配的体制就完全市场化了。按什么分配呢?是按价值分配,就是说员工、学生潜在的这种就业需求者,你能够给社会和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你就能够回报相应的价值。我想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分配体制这种体现就更加突出和鲜明,可能给我们的缓冲时间一下就没有了,这个对我们整个教育界和毕业生也是一个好的及时的提醒。只要明白这个体制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的,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你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承认现实,放宽心态储备技能,善于规划

于丹:按照这种价值分配的原则,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有一些现实操作中的困惑,一个大学生,他可能未来有潜力,但是目前毕业的时候,你完全看不到他未来的价值。我是教影视传媒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是一个天才,他是为电影而生的人,他熟知整个世界上大量的经典影片和镜头的语言,我相信他以后能成为大师,但是现在的应试教育中他外语考28分,政治也不及格,他连研究生都考不上,他一旦出去打工挣钱可能永远也拍不上电影了。我作为他们的老师、系主任,没办法改变制度。

今天台上嘉宾里,我跟杨东平老师是认识最早的,他提倡了很多理念。这样一个严峻的就业形势摆在眼前,但是我们的价值空间又不能及时开发的困境下,您说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什么应对措施吗?

杨东平:金融危机背景下,教育实际上反而是一个社会的领域,因为越来越多人需要充电,所以包括国内的很多教育培训机构获得了风险投资,显示了教育市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当中反而占领了一些机会。但是对今年就走进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个人对于马上要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放宽心态。从总量而言,中国16岁以上的劳动力人口当中,大专以上的学生才不到7%,远远不能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已经饱和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看,我相信假以时日,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于丹:杨老师,特别感谢您,就是因为您说真话。我觉得我们承认现实,放宽心,在现实到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能储备什么?刚才在对徐总的介绍中,除了新东方的身份之外,他前面还有一个辉煌的头衔,就是人生规划的一个导师,对于远景的规划您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实在的建议,怎么样提升效率,缩短过程,让他们能够尽快上一个台阶?

徐小平:巴菲特说过一句话,当海潮退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在同样的形势下谁能找到工作?依然是那些善于找工作、有职业规划意识、职业规划蓝图、求职的技能以及找到工作以后有正确的职业心态的人。你不要责备社会、政府或者就业环境,因为任何好的环境,都会有失业的人,任何坏的环境都会有就业的人。能找到工作的是可以及早把社会和学校连接起来,把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的那些人。在现在的情况下,我更加强烈地呼吁我们的学生要自己提升这方面的技能,这样你就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

于丹:你说的这个我很有感受,我在大学里面,每年最早找着工作的很少是真正的专业尖子,我们好些尖子砸在手里,反而专业中上等,头脑活络的会先找到工作。他们说没有成功这种行业,只有成功的企业。对大学来讲,可能没有说包分配的专业,只有能够融入社会的专业中的个人。

我们把眼光放到社会资源平台上,比如说新浪。请教一下梅总,新浪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门户网站,在这样严峻的一个就业形势下,办这样一个活动,是想起到一个什么推动的作用?

梅景松:新浪网作为全球第一大华人门户,各个频道都是行业第一。在2000年时,我们初创了新浪教育频道,当各个网站在发教育新闻的时候,我们说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那一年我们第一次把高考的试卷和答案,在考试之后第一天放到互联网上,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人们发现互联网还能做这些事情。

我08年接手教育频道的时候,很多人说你现在做教育,快告诉我哪有比较好的教育机构,或者我的孩子是上大学好,还是留学好,你给我一个建议。我想原来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给大家提供足够的信息。大家知道互联网可以改变生活,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将近3亿网民,按照专家来统计,大概在三、四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网民将要达到5个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希望我们在一块儿探讨,在21世纪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平台,为教育行业、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做点什么。

给年轻人一种状态与给他们能力同等重要大学生就业难反应的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于丹:很感谢新浪的这份情怀。因为我们作为大学老师,有的时候确实是感到很无助,希望学生怎么走能够跟社会接轨。我们现在这个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是知识,但很多不是应用。这一点,有很多民办的教育机构反而会更灵活,比如说大家尊敬的新东方,我们的学生疯狂地上新东方,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梦想之邦,我们经常说怎么从新东方上完课回来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其实对年轻的学生来讲挫折感太强,给他们一种状态跟给他们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不知道徐总这里,新东方今年有什么新的调整,针对这个就业环境,怎样让没有上新东方的学生们也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信心?

徐小平:我们擅长短期培训,有一个班叫少儿英语师资班,许多人进来的时候英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像他们本地方言,但是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培训,就能够上岗,可以在少儿部里做老师。当你和应用需求结合起来的时候,就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毕业以后,找到他们的出路。所以励志是虚的,励志还是为了他的幸福、成功、到社会上活得好一点。我们不想励志时很兴奋,到社会上就崩溃了,又回来交钱上新东方。我们想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眼界,一些不同的角度、思路,能够帮助他们过得更好。而过得更好一个核心定义,能够让他们找到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的应用之途。

于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产定销,就是出口决定进口。去年我对影视传媒系的研究生课程做了一个调整,教研究生要上动手的课,学摄像、飞线编辑,这样他们才有饭碗。这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危机去做的调整,请教杨老师,从整体教育来讲,我们有没有可能跟社会完成接轨,在这样一个危机感之前从教育者角度做更有效的推进?

杨东平:大学生就业难反应的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包括我们这种过于激烈的大规模扩招,市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新增加的几百万学生,比如我们的教育过程并没有有效地回应市场的需要,而是一种知识灌输型的教育。还有一个现象,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的比例特别小,据2007年的调查,本科毕业生当中为0.7%,高职高专为1.6%。关于硕士研究生的定位是一个特殊问题,需要我们面对。我们过去是把他定位于一种研究型人才,现在看来这么大规模,事实上不可能从事研究型的工作。西方国家硕士生是一个过度性学制,学制很短。中国的三年学制是80年代初模仿苏联模式设立的,现在看来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教育的共同规律是:经济紧缩时,快速发展;潮落时,质量和口碑变得更重要

于丹: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操作中最困惑的,现在的本科生说实在的是当成技术工人去培养的,硕士到底是干什么的?如果作为一种过度性的学历,三年显得又太长了。三年以后他们去和本科生竞争,既没有就业上的优势,再去考博出路又太窄。在这样一个人数巨多,但就业面相对狭隘,培养专业过于宽泛,对接不明确的情况下,您估计我们的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在多快的速度内能够有一些改善的成效?

杨东平:事实上我们有大量的专业明显是供过于求,尤其本科生。我们知道国外很多国家的新闻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都是不招本科生的,是从在职人员中再经过两年培训。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收反应大家的意见,能够有效的改革现实?这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确定这个过程。

于丹:请教杨总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今年像北大青鸟这样一个大的企业,对于学生的培训课程会有什么相应调整吗?

杨明:目前不会有任何调整,都是针对就业定期去更新的。我想教育有共同的规律,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这个行业快速发展,机会多多。潮落时,质量、口碑变得更重要,这个时候消费者更容易清晰地甄别出哪个品牌是好的,哪个质量是好的。消费者会更清晰地意识到教育培训就是对自己未来的投资。投资看什么呢?投资看轨道,所以潮落的时候我们的观点就是所有培训机构,精力集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质量上。

于丹:所以这样有口碑的教育机构是令人尊敬的。现在想请教一下李总,大家都知道大公司都在裁员,大公司对进人方面今年还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吗?

李开复:从这个IT产业来说,确实整体的情况是比较严峻。但是谷歌确实还在招人,可能要求会比以前更高,招的人数比以前少。对IT企业,我觉得无论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动手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很会写论文,甚至能够得奖的论文人来到IT企业去应征一个高级研究人员、高级工程师的职位,他如果不能跟本科生一样做编程的工作,是没有竞争力的。我去高校招聘时,我们写过10万代码,学生都不敢相信,说只写过两千。有动手能力,还是可以得到机会的。

于丹:综合各位权威专家提出的观点,首先我们要认可当下的现实,认可当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点,大家都说到做一个能够跟社会延展真正接轨的人,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出口,不仅仅是那些夸夸其谈,不仅仅沉迷于一种理论的自恋,而是用行为建立自己的未来。

第三点,就是教育的社会化延伸,无论我们的民办教育机构,还是我们的这种网络媒体,大家都在提供更多元的信息完成一个人的自我成长。

基于这三点,我想可能所有我的学生们和面对就业的年轻人,都希望有一天大鹏展翅。现在这个时候,是把自己从小鱼养成大鱼的时候,如果我们只让自己成为一个尺把长的小鱼,是变不成大鹏的。养鱼不仅仅在学校,也在整个社会。

(新浪教育频道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