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刘生福 “抠门”企业家的慈善情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刘生福 “抠门”企业家的慈善情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蓝色衬衫的衣领和袖口磨出了毛边,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一看就是地摊货。花白的发茬从帽檐漏了出来。说话时,粗糙的手指总是习惯性的摸索自己的鬓角,指尖不时的发出“刺啦、刺啦”的摩擦声。甚至在他的笑容中,也能感受到一种农民的的善良与和蔼。这样质朴的形象,谁会把他与拥有千万元资产的企业家联系起来呢?他就是刘生福,从1995年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总共拿出170多万元,去帮助别人。以爱人之心,得到了更多人的爱戴。

写进公司章程的慈善约定

只有一提起慈善,刘生福的眼眸中就会流露出另一种光华。

刘生福慈善事业可以追溯到十七岁。那时的刘生福在一家工厂里当学徒工,日子过得倒也充实,有一天,他路过西宁市花园北街的一处大坡时,看见一个骑车的姑娘沿着坡飞速而下。与自己擦肩而过后,骑车的姑娘一头跌在了路边的大坑里。坑很深,足足有十多米。刘生福回头看时,发现那位姑娘已经昏迷,嘴里流出了大量鲜血。刘生福喊了几声,可是路上没有一个人,他便小心翼翼地下到坑底,将昏迷的姑娘扛上了肩头。到了青海省人民医院,刘生福用母亲给的两元零花钱为姑娘挂了号。医生告诉刘生福,因为事故原因还没有查清,他必须留在医院里。刘生福很害怕,他想,万一姑娘死了,自己还能说清吗?厂里还不知道这件事,今天自己上班迟到了,会不会扣工资?于是心头一动,悄悄地从急救室里溜了出来。后来的几天里,刘生福心里总是安定不下来,生怕那位姑娘出什么意外而将责任推卸到他身上。事情闹大后,刘生福看见几个陌生人领着一个警察到自己家,慌忙躲了起来。好在他们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原来是姑娘醒过来了,她的家人带着礼物来向刘生福表示感谢,刘生福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自那之后,刘生福将这件事看做是自己慈善事业的开端,他将陌生人的来访看作是社会对自己从事慈善事业的认可,并下定决心要将慈善做下去。

1995年,刘生福从工厂下岗了,刚刚失业的刘生福并没有因为失业而放弃慈善事业,这反到激起了他的斗志。刘生福与几名工友集资在祁连路上开办了一家五金门市部,这就是刘生福的企业――青海异型金属物资有限公司的前身。在集资开门市部的时候,刘生福便于同伴商定,如果公司盈利了,每年必须拿出5万到10万元资金从事慈善事业。后来,这个约定被写进了青海异型金属物资有限公司的章程中。如今,公司一直履行着这个约定。资助贫困生、帮扶困难人群,十几年来,经刘生福资助的人已达上百人,他投入到慈善事业的开销,占据了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刘生福在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就将慈善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他说,对于企业家来说,他拥有的财富都是社会给予的,这样的财富,必须要反哺社会,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十年往事,至今难忘

王海滨是刘生福资助的一名大学生,就在刘生福在祁连路上开起那家五金门市部的那一年,王海滨与他的父母也从平安来到了西宁。王海滨的父亲给办事处烧锅炉收入微薄,母亲体弱多病,一家人住在办事处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锅炉房里。庆幸的是,王海滨和两个姐姐学习成绩都很好,这算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刘生福这样形容第一次见到王海滨的情景:屋里的光线很暗,几个孩子头挨头地趴在屋子中间那盏光线昏暗的灯下写作业。因为光线不足,王海滨的头埋得很低。“孩子们都很有礼貌,憨厚而招人喜爱。”“一定得帮他,不能把娃娃亏下了。”他默默地想着。从那一刻起,刘生福就将王海滨当作了自己的捐助对象,由此,他与王海滨便有了一段跨越十年的情缘。

刘生福与王海滨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连续剧,这部连续剧在王海滨考大学的那年迎来了高潮。那一年,王海滨的两个姐姐先后考上了大学,当王海滨将大学录取通知书递到父母的手中时,他的父母长叹一口气后,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因为家境拮据,只好让王海滨外出打工,和父亲一起为两个姐姐挣学费。听到这个消息,刘生福匆匆赶到了王海滨家。“不能把娃娃亏下了。”还是那个朴素的想法,让刘生福决定资助王海滨上大学。当年,刘生福为王海滨支付了学费。十年来,刘生福与王海滨情同父子。如今,王海滨早已大学毕业,并且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王海滨说,“当年要不是阿爸帮了我一把,我还不知道会成啥样呢。”

教育是改变穷苦生活的最佳方式,刘生福秉承着“不能把娃娃亏下”的想法,多年来一直在资助贫困大学生,像王海滨这样的贫困学生,刘生福资助了不知多少个。让他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有机会改变人生的命运,同时,也传递着这份爱,让更多的人有志向,有信心,有爱心。

小气鬼”的大气事

“别看我们经理对别人挺大方,对自己抠着呢。”青海异型金属物资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这样说。作为堂堂董事长的刘生福,平常少不了出差,他总是背着一箱方便面就全国各地跑开了。超过十二点,他绝对不在旅馆住宿(超过十二点,旅馆就要收取全天的房价),火车站、广场就是他常去的旅馆;除了业务必须,他从不在饭馆吃“工作餐”,顿顿都是家里的粗茶淡饭;脚上穿的袜子是在地摊买的;衣服裤子也是最为普通的。就是这样生活的一个质朴的企业家,截至目前,他累计已救助过1000余个家庭,解了5000余名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让行善献爱心成为一道最美风景。

周维军和邻居坐着三轮摩托,兴高采烈地从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办事处的院子里出来,车上装着清油和面粉。大家高兴地说:“刘老板真是好人啊!”大家口中的刘老板就是刘生福,身为人大代表的刘生福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多次慷慨解囊济贫救困。几年来,刘生福已经累计拿出20余万元,用于救助林家崖地区的困难群众。今年,林家崖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辖区内有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孩子上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就再次找到了刘生福,刘生福二话没说拿出了3万元钱,给辖区的55户困难家庭,每户赠送了一袋面粉,一桶清油和300元钱,另外,还给困难学生捐赠了学费。

刘生福的家就在西宁市城东区林家崖村,对待社区居民刘生福甚至比对待家人还要好,从来都是大度的帮助困难的居民。得知辖区居民马淑青的丈夫去世后,艰难地带着两个女儿度日,眼下正在为刚刚考上高中的小女儿的学费发愁时,刘生福当即表示,孩子高中三年的学费全部由他承担。任炳恭兄弟俩品学兼优,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辍学了。刘生福得知后,赶紧给兄弟俩送去3000元钱,“再苦再难,都得把学上下去。有我在,就不能让你们没钱上学。”刘生福资助任炳恭兄弟直到两人完成学业。兄弟俩对他充满了感激:“刘经理是救了我们一家的好人啊!”

林家崖社区居民马红卫的丈夫因车祸过世,她跟孩子拿不到赔偿金。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马红卫又没有收入,日子过得很艰苦。屋漏偏逢连阴雨,偏偏家里的房屋又因年久失修倒塌了。就在马红卫发愁之际,刘生福马上将4000元钱送到马红卫家里。他还支持马红卫打赢了官司,使马红卫拿到了应有的赔偿款。另外,他还每月都拿出500元作为马红卫跟孩子的生活费。至今两年时间,他的资助没有落下过一个月。

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刘生福捐款10万元,用于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十多年来,刘生福先后给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县、贵德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贫困大学生、残疾人捐款、捐物累计达150万元.

2009年国庆之际,长刘生福为辖区特困家庭及贫困学生送温暖献爱心,同时,为困难群众送去了4万余元的大米、面粉、清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

2012春节前夕,身为西宁市城东区人大代表、青海异型金属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生福得知,因前往玉树救灾遇车祸去世的韩德山一家目前生活困难,就和妻子一起带着大米、面粉、青油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上门看望。韩德山去世后,家里的生活很拮据,妻子黄存梅说,“刘代表他一直管我们着,每月给我给点生活费,1000、500、800,经常给我拿来着,丫头上大学他还给了5000块钱,就这个刘代表操心着就给我把户口办下来了,把低保给我办给了。”

2008年11月,刘生福获青海西宁市“最具爱心慈善事业捐赠个人奖”。

20011年9月,刘生福获首届“西宁好人”称号。

2012年2月28日至29日,刘生福作为青海省唯一的代表,以基层公民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

家人眼中的“抠”

刘生福将自己的事业与慈善紧紧捆绑在一起,每年都拿出五万元以上的资金进行社会捐助,特别见义有为的、贫困大学生、孤寡老人这方面,十几年来一直这样坚持到现在了。他虽拥有千万资产,但在成为有钱人16年来,刘生福对自己和家人很吝啬。他的“抠”,曾一度让家人很不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和质朴的行为,让更多地人体会到刘生福所传递的爱心,和对慈善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刘生福的家里,虽然有车,可他却给家人每人办了一张公交卡,并叮嘱大家能不开车就不开车,拿他的话说:“汽油太贵,老开车,负担不起。”自己出差在外也是节俭有序,能省则省,候车厅是他临时休息的“宾馆”,方便面是他充饥的“佳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奢侈的享受,有的只是助人的信念。有一次,刘生福意外发现儿子刘俊的手机中自己的名字竟然是“慈善家”。刘生福知道这三个字中包含着儿子的不满,可是他不想和儿子解释太多,他想,儿子总有一天会理解慈善和爱的全部含义。“我们老刘做的不错,这就是我的幸福。”刘生福的爱人马秀英多年来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的事业他的慈善,把家里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照顾的细致入微。现在,儿子慢慢理解了刘生福,父亲十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做慈善帮助他人,对他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为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如今,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一腔热血为慈善事业,孜孜不倦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历程评述:

生活中传递着道德的力量,诠释着人间真善美,以璀璨的人性光辉烛照人们的心灵;刘生福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却坚守着内心那份真和善,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关心送给他人。把爱和责任化作涓涓细流,在工作和生活中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身边的人,在平凡中尽显崇高,在朴实中尽献大爱。他用行动十几年如一日践行着奉献爱心的承诺,他的爱心温暖了受助群众,带动了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