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轼词作的旷达风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轼词作的旷达风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北宋苏轼开启豪放词风,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自苏轼之后词大体延续“婉约”和“豪放”两个基调并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豪放”来定义苏词特点,远不如用“旷达”定义来的准确。

关键词:苏轼词 旷达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人,他的作品当时广泛流传,身后影响深远。他的诗、文、词的创作都在各自的文类领域内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苏轼则是豪放之宗。词体自开创以来,因温廷筠《花间集》而奠定了温婉,言情的自身特点,在传统士大夫看来,“诗言志,歌咏言”,而“词别是一家”。从北宋之初的二晏、张先、柳永都恪守词的当行本色,表现个人日常生活情感。而词到了苏轼的手中,则一扫当时绮艳柔靡的风气,扩大了词的变现范围,改变了词的风格,将传统的在酒边花下浅斟低唱的“十七八女郎”的婉约词转向了“关西大汉”的豪放词。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在词体改变上做出的贡献。他将历来以柔婉为传统的词体注入了阳刚之气,并将诗歌的表现功能和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使词可以像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和个性。但是纵观苏轼作品除大家熟悉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气势磅礴,风格豪迈的作品外,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作品还是少数的。与其说苏轼作品以豪放见长,不如说更多的作品中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

从苏轼一生波折起伏的宦海生涯中可以看出,苏轼在政治上坚持儒家入世的精神,在生活上较多地采取庄禅旷达的态度,执著超脱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桀骜不驯,多了几分隐忍平和;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痛心疾首,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此时据历史上有名的差点致苏轼于死地的“乌台诗案”(元丰三年)过去已两年。在经历此浩劫之后,劫后余生的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被贬黄州的四年多时间内,也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期。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旷达的人生观。

被贬官之后的苏轼的心理历程,从该词中清晰可见。该词上半阙描写在定慧院居住的寂静,选定夜深人静、月挂疏桐这一特定时间,仿佛只有一个形只影单的孤鸿独自往来。下半阙专写孤鸿,它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无处栖身,最后只能选择冰冷寂寥的沙洲作为自己的归宿。该词的象征寓意颇为明显,以孤鸿寓自己,饱受政治迫害之后的孤独,忧郁;孤芳自赏,不肯同流合污的气节,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心情和处境的真实写照。

再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该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作者从外出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便写出这样一首质朴但不乏人生哲理的作品来。该词上片反映出作者被贬官后无官一身轻的洒脱,但又执拗的表现出对做官的厌恶。“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似乎已清楚的表达出归隐江湖、泰然处之的选择。而该词真正表现苏轼人生态度的关键是下阙,雨过天晴之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仅是苏轼面对自然风雨的态度,更是面对政治上风雨随遇而安的洒脱了。虽然该词句句写实,但细细体会,句句都体现出苏轼潇洒旷达的心胸和开朗襟怀。

写作该词仅几月之后,苏轼又创作《临江仙》。

词的下阙再次清晰地表达了作者旷达恬淡的精神。“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老庄思想的精髓之一,一个人的形体本不属于自己,乃是天地所赋予,为何世人却要去自寻烦恼的为世俗而奔波劳累呢?苏轼在经历了政治上的重大挫折,转而向老庄寻找解脱之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苏轼在痛苦的逆境之中再次表现出了他独有的旷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情怀。

在其他词作中表现苏词旷达超脱的句子依旧信手拈来。“多情却被无情恼”,“此心安处是吾乡”,“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水调歌头》等等,都表达出苏轼在遭受人生挫折时,在进取与退隐之间的矛盾之中超脱开来,从容面对,笑对人生。

像苏轼这样的人物在古代历史上是有伦比的,林语堂在《坡传》中这样高度评价道: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因此,我们与其说苏轼词中豪放的词风开拓了词的新局面,不如说旷达超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了世代的后人至今。

李玉,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