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南某钾长石矿的精选除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某钾长石矿的精选除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河南钾长石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浮选除铁工艺流程,可得到产率为77.78%左右、Fe2O3含量为0.28%的中低档钾长石粉产品。为今后低品位钾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钾长石;混合捕收剂;反浮选;除铁

1 引言

该矿石中的主要矿物有微斜长石、斜长石、钠长石、石英及绢云母。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其中,钾长石(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常互为交生)为50%~55%、钠长石为10%、石英为30%~35%、绢云母含量小于1%。原矿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见表1。

长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物,主要用作玻璃和陶瓷的生产原料。在玻璃工业中,长石消费量约占长石总消费量的50%~60%。在陶瓷工业中,长石消费量约占长石总消费量的30%。除此之外,钾长石还应用于化工、磨具磨料、玻璃纤维、电焊条生产等行业。评价长石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是烧成白度和K2O、Na2O的含量。在透明玻璃的生产中,原料中的铁会对玻璃的透光度和颜色产生不良影响;在陶瓷生产中,铁易使制品表面产生黑点、熔疤和熔洞[1-3]。

不同类型矿石的除铁方法和效果不同,主要取决于铁的状态、粒度,以及矿物间的相互关联。磁选工艺是最常用的工艺[4],但对于含铁矿物呈细粒嵌布的长石矿来说,浮选是最主要的选矿方法。当pH值为3~4时,用胺类捕收剂浮选云母;当pH值为4~5时,用磺酸盐类捕收剂浮选含铁矿物[5]。在酸性条件下浮选时,对设备要进行耐腐蚀处理,且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开展在碱性条件下的除铁试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随着高品位钾长石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利用低品位钾长石矿资源迫在眉睫。

我国钾长石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安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四川等23个省区,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以中低品位为主[6]。目前,我国钾长石的利用主要为采富弃贫的方式,即以开采高品质为主。而低品位钾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都未开发利用,成为了“呆滞”资源。

本文以河南某钾长石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浮选除铁工艺流程,可得到产率为77.78%左右、Fe2O3含量为0.28%的中低档钾长石粉产品,为今后低品位钾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2 试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内容

本试验是在弱碱性介质中进行,以脂肪酸作捕收剂、以碳酸钠作pH调整剂、水玻璃作为抑制剂、皂化油酸+731按2:1混合作捕收剂,并采用反浮选工艺进行除铁选矿。其粗选除铁选矿流程见图1。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磨矿细度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在碳酸钠用量为2000g/t、水玻璃用量为300g/t、混合捕收剂用量为900g/t的条件下,进行磨矿细度试验,其试验结果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钾长石精矿产率逐渐降低,精矿中铁含量却逐渐升高。这是因为磨矿粒度过细,矿泥增加造成浮选选择性下降,夹杂严重。研究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为~0.074mm占45%~55%左右时,选别指标较佳。因此,本文选择~0.074mm占50%的磨矿细度。

2.2.2矿浆pH值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本文采用碳酸钠和硫酸作pH调整剂,在水玻璃用量为300g/t、混合捕收剂用量为900g/t条件下,进行了矿浆pH值试验,其试验结果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pH值的增加,钾长石精矿的铁含量逐渐下降。但当pH值超过9之后,精矿中铁含量反而又升高,说明过量的调整剂对含铁矿物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最终确定矿浆pH值为9左右最佳。

2.2.3水玻璃用量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水玻璃常用作硅酸盐矿物的抑制剂和矿泥分散剂,本试验用水玻璃抑制钾长石,可以减少钾长石的损失,其水玻璃用量试验结果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水玻璃用量增加,钾长石精矿产率逐渐增加,精矿铁含量下降。但用量过大对铁矿物有抑制作用,钾长石精矿铁含量增高。因此,本文以水玻璃用量为300g/t最佳。

2.2.4捕收剂用量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本文采用皂化油酸+731按2:1的比例作铁矿物捕收剂,皂化油酸可增加油酸的分散性和捕收性,和731混合可增加药剂的协同效应,其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钾长石精矿产率下降,精矿铁含量下降。但当用量超过1500g/t时,钾长石精矿产率急剧下降,而精矿中铁含量变化不大。从浮选现象可以看出,捕收剂用量过大,造成泡沫发粘,夹杂严重,从而降低了浮选的选择性。本文以捕收剂用量为1500g/t最佳。

2.2.5工艺流程及指标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在最佳粗选条件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精矿中铁含量,因此又增加了两次选铁作业工序,最终试验工艺流程见图6,其试验结果见表2。通过对钾长石精矿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其化学组成如表3所示。原矿与精矿烧后的白度对比示意图如图7所示。

由表2可知,原矿的产率为100%,Fe2O3含量达0.96%。通过两次除铁后,钾长石精矿中的产率达77.88%,Fe2O3含量达0.28%。由此可以看出,通过两次除铁工艺,Fe2O3的含量明显降低,由原来的0.96%降低到0.28%,除铁效果明显。

由表1、表3可知,原矿中样品的白度为12,而精矿中样品的白度为55。所以通过两次除铁后,样品的白度明显提高。

3 结论

(1) 捕收剂用量对矿物除铁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捕收剂用量为1500g/t时,其效果最佳。

(2) 水玻璃用量对矿物除铁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其用量为300g/t时,其效果最佳。

(3) 矿浆的pH值对矿物除铁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矿浆pH值为9左右时,效果最佳。

(4) 磨矿细度对除铁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当其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0%时,效果最佳。

(5) 在满足所有原料最佳的情况下,采用两次除铁工艺,可以使得原矿烧后白度由12提升到55。而Fe2O3的含量明显降低,由原来的0.96%降低到0.28%。(下转第27页)此产品质量可以满足我国部分企业生产对长石原料质量的要求,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高艳丽.铁对玻璃生产的影响[J].玻璃,2008(12):30-31.

[2] 张忠铭.陶瓷原料中的铁[J].中国陶瓷,1974(3):33-36.

[3] 马光华.陶瓷原料质量评价在建陶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陶瓷工业,1999,6(1):26-31.

[4] 李小静.江西某地钾长石尾矿除铁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0(3):20-24.

[5] 郭保万.某高铁钾长石除铁工艺流程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0(2):22-26.

[6] 胡波,韩效钊.我国钾长石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J].化工矿产地质,2005,27(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