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境教学:让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更有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境教学:让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更有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选择环境,这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仅止于“知”,却不能把“知”转化成为“信”和“行”,从而不能完整地达成课程目标。本文从情境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目标。

一、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引领价值判断

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会愿学、乐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和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为了摆脱苍白无力的说教,教师可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营造感人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与体验,从而引领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在教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内容时,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等一系列枯燥的概念,面对学生那疑惑不解的眼神,我适时以视频和PPT展现了“新时代的活雷锋”郭明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又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惨死车轮下,7分钟内18个路人漠然路过、视而不见的悲惨事例,反面证明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些鲜活的材料既是思想教育的源泉,也是丰富学生健康情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丰富养料。学生们纷纷义正言辞地谴责路人的冷漠与见死不救,表示自己坚决不做这样的“冷血动物”,要主动关爱社会,关爱他人,自觉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创设时事生活讨论情境,明辨道德选择

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水平同所掌握的道德概念和道德知识密切相关,多元社会和多元交往方式为学生获得更新、更多、更全的知识,拓宽认知视野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其思想也相应受到来自各方面信息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信息,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迷惑,甚至因不能正确判断是非而导致错误的价值观选择。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其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和引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例就是最好的出发点。

我在讲授《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9月16日深圳发生的一起因反对日本“购岛”发生的示威游行,极少数人因上演街头暴力遭到警方通缉的社会实例。个别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认为“爱国”无罪,这不利于保护国人的爱国热情,会助长日本的嚣张气焰。我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就“街头暴力是否是爱国的表现”为辩题进行辩论。经过辩论,学生逐渐认识到违法行为与正义行为及真正爱国行为的区别,知道了如何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的善恶,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促进道德内化

学生是道德选择的主体,他们具有能动的选择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给学生足够的道德选择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维护财产权》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中学生小陈在校园拾得200元钱,苦寻失主无果,碰巧遇到向灾区捐款,准备捐给灾区。同学小王认为不妥,制止了小陈的行为。我将此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道德选择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认识到拾金不昧固然值得推崇与赞赏,但拾到的钱物不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不能擅自处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到道德两难选择时学会判断与选择。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出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单纯说教为学生主动的道德内化。

【点评】

围绕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这一新增能力目标内容,执教者紧扣时代脉搏,面向社会生活,大胆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直观、体验、讨论等方式启迪学生思想,促进道德内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期待各位一线教师大胆尝试,寻求更多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

——刘奕,重庆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