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悟紫鹃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悟紫鹃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红楼梦》大旨谈情,紫鹃之情为其一绝。其情之专,其情之深,其情之纯,其情之真,净化的心灵,感天动人。紫鹃之情因黛玉而生,因黛玉之亡而失去依托,步入空门;紫鹃与黛玉荣枯实相共,其情为发自内心的诗意之情,不能不为之情而恸哭。立足一个“情”字,从情之缘、情之痴、情之空三个角度分析紫鹃的情感世界,探究紫鹃之情深层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紫鹃之情引导人们追求真性情和诗意人生。对中华文化心灵和情感价值体系的建构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紫鹃;情缘;情痴;情空

[中图分类号]1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5-0065-05

《红楼梦》“大旨不过谈情”①。花月痴人在《红楼幻梦自序》中说:“作是书者,盖生于情,发于情;钟于情,笃于情;深于情,恋于情;纵于情,囿于情;癖于情,痴于情;乐于情,苦于情;失于情,断于情;至极乎情,惟不忘乎情;凡一言一事,一举一动,无在而不用乎情。此之谓情书。”红楼一书,情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处不用情。《红楼梦》之中有情不情、情情,有儿女之真情、儿女之,有世俗之情、高雅之情,几尽天下之情。红楼开篇说道: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情而下凡做人,还他一生一世的眼泪,还的不仅是眼泪而且是深深的情,滴滴眼泪都是情。红楼开篇还说到有一干风流冤家将投胎于世,大观园之女子大都因情而生,紫鹃就是其中一个有着黛玉一般痴情的女子。黛玉泪尽而亡,紫鹃因感黛玉之情而人空门。黛玉是因宝玉而生而死,紫鹃是为黛玉而生而逝。一样的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一样的为情而入空门。黛玉痴情于宝玉,紫鹃专情于黛玉。宝黛之情感天动地,紫鹃之情亦千古一绝。这是前世之债,也是今世之缘,此乃人间真情,此乃诗意人生。在她们的生命里只有情的存在。红楼梦一曲曲悲歌唱到今,无论是悲金悼玉还是千红一窟(哭)还是万艳同杯(悲),都是一个情字在作怪。红楼梦中花万紫千红,红楼梦中情感天动人。紫鹃之情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紫鹃之情超越了世俗之情,超越了儿女私情,有的只是超越一切功利的、人间原始生命的纯洁的情感。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的真故事》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多年来冒天下之大不韪,时时疾呼:《红楼梦》的真主题并不是什么‘爱情悲剧’,而是人与人的高级的关系问题。即最博大、最崇高的情。”紫鹃对黛玉之情为痴情、为纯情、为专一之情、为无我之情;是人世间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感之一。

一、情之缘

(一)主仆之情

紫鹃黛玉之情首先表现为新型的主仆之情。这种主仆之情与传统的主仆之情不同。传统意义上的主仆之情是建立在传统的等级观念之上的。仆人作为主子的附庸而存在,负责主子的衣食住行,如袭人、晴雯等人负责宝玉的衣、食、住,茗烟等小厮负责宝玉的出行。在主子面前,仆人没有言论自由,没有自利,有的是忠心事主的义务。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主仆之情是没有情感基础的。如宝钗、莺儿之间的主仆之情。莺儿、贾环玩耍时,贾环错了,宝钗不但不为莺儿说话,反而训斥莺儿。宝钗不会对莺儿平等相待,更不会考虑莺儿的感受,因为在宝钗的心中,仆人在主子面前要顺从,要尊重主子。这种主仆关系是不稳固的,莺儿只有把委屈埋在肚里。而紫鹃黛玉之情却是建立在平等、相知基础上,紫鹃有她作为奴仆的自由和自利。

紫鹃也看出八九,便劝道:“论前儿的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别人不知宝玉的脾气,难道咱们也不知道?为那玉也不是闹了一遭两遭了。”黛玉啐道:“呸!你倒来替人派我的不是!我怎么浮躁了?”紫鹃道:“好好儿的,为什么铰了那穗子?不是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他,才这么样。”黛玉欲答话,只听院外叫门。紫鹃听了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黛玉听了说:“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口里说着,便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第三十回)

对黛玉小性,在宝黛的小打小闹中犯的错误,她能够直言相劝。紫鹃不是一味的顺从黛玉,能够探其情,劝其过。对黛玉不让紫鹃给宝玉开门的不理智行为,她也会根据现实情况作出自己的决定,主动给宝玉开门。紫鹃在黛玉面前有自主说话的自由和自主行动的自由。这种主仆关系是平等的、合理的。这种主仆之情是建立在黛玉真心相待紫鹃和紫鹃用真心对待黛玉基础上的。黛玉有平等之思想,敢于突破封建壁垒真情相待紫鹃。紫鹃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在黛玉这里找到的心灵、情感的寄托之地。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处境下,紫鹃了解她的境地和内心悲苦,温暖着她孤独忧伤的心,呵护着她弱小的身躯,给黛玉带去亲情般的温暖。在这种人性关怀下,紫鹃默默支持着黛玉,为她的爱情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在黛玉临危时,紫鹃竭尽全力去挽救黛玉;并在黛玉死后,一直默默不忘,为她送灵。因黛玉之情而最终入佛门。这是在新型主仆之情的温暖下,紫鹃之情的真实表现。在等级森严的贾府,在奴仆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社会,紫鹃与黛玉能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建立这种新型的主仆关系需要很大勇气。紫鹃与黛玉这种主仆之情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是互利的,是进步的。

(二)姐妹之情

紫鹃黛玉之情是姐妹之情,是亲人般的情感,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少顷,只见薛姨妈宝钗等也进去了。忽见紫鹃从背后走来说道:“姑娘,吃药去罢,开水又冷了。”黛玉道:“你到底要怎么样?只是催?我吃不吃,与你什么相干?”紫鹃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如今虽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还该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上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歇了。”(第三十五回)黛玉想起有父母的好处时,紫鹃的出现给黛玉带来了父母般的爱和关怀。看到黛玉在潮地上站了很长时间,怕黛玉的身体不能承受。紫鹃了解黛玉的身体状况,因看到黛玉咳嗽才好些所以劝黛玉要仔细吃药。此时紫鹃扮演的是一位黛玉亲人的角色。

紫鹃用真情去呵护黛玉,不仅像姐姐关心妹妹那样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生活起居。并时刻关注着黛玉的成长、情感的变化,关心黛玉的命运和未来。黛玉的爱情是黛玉的生命根本,紫鹃为黛玉的爱情使尽浑身解数。在宝黛两小元猜的童年,他们俩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亲密之余,难免有不虞之隙、求全之毁。宝黛爱情的萌生、发展伴随着口角之争。这时紫鹃会劝说黛玉和宝玉以减小他们之间的矛盾。不会像袭人那样去告密,瓦解宝黛爱情。紫鹃会尽力支持他们,为他们的自由爱情创造条件。贾母相中了宝琴,但宝琴已经订婚。紫鹃由此探知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地位不同往日。宝玉也同无舵的船,随处留情。因而,紫鹃为黛玉的爱情担着巨大风险去试探宝玉。探知了宝玉真情,也使黛玉

不用再担心。紫鹃像一位母亲关心儿女的婚姻爱情。为她的爱情担惊受怕,为黛玉的爱情而发愁、出主意、主动试探宝玉、请求薛姨妈为黛玉说媒。她为黛玉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

黛玉对紫鹃说:“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我的亲妹妹”(九十七回)。可见黛玉把紫鹃作亲妹妹对待,即使是老太太派来的。因为老太太派紫鹃服侍黛玉是希望紫鹃为自己看守好黛玉,有不良倾向及时向她回报这层含义。而紫鹃从不会向贾母汇报什么,只是一心一意的服侍黛玉。因此,紫鹃成了黛玉最知心的亲妹妹。

紫鹃、黛玉之间的姐妹之情是在生活中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中建立起来的。这种姐妹之情不仅温暖着黛玉的心,给黛玉带来家的温暖,也给紫鹃带来家的温暖。紫鹃对黛玉的姐妹之情是无私的、无畏的,超越了忠心事主的狭隘情感,上升为亲情般的生命呵护。

(三)知己之情

知己之情,同高山流水之音,为高山流水之情。知己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人生认识基础之上的。黛玉有两知己,一为宝玉,一为紫鹃。紫鹃黛玉的知己之情是有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观的。“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要像姑娘这样的,有老太太一日好些,一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罢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五十七回)这体现了紫鹃对婚姻爱情的观念和认识。第一,男女双方要脾气性情相投,彼此知心。第二,婚姻要当事人自己拿主意,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挑战。第三,爱情要专一,不要像那些公子王孙那样朝秦暮楚、怜新弃旧。我们可以想见一位无人身自由和婚恋自主的、丫鬟,其内心深处对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的渴望。

黛玉听后感伤的直哭了一夜。紫鹃说出了黛玉的心声,这不仅是紫鹃的婚姻爱情观也是黛玉的婚姻爱情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宝黛的自由爱情思想不能为社会所接受,也不会为贾府接受,连袭人都害怕这种自由爱情。一主一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这样与众不同的认识,说明他们俩心灵相知。

紫鹃黛玉的知己之情,有共同的婚姻爱情观作支撑。同时黛玉出众的才情、高尚人格、纯洁的情感、追求自由的品性、平等之思想深刻影响着紫鹃。在耳濡目染中,紫鹃读懂了黛玉的思想、心灵,并成长为黛玉一般有自由、自主思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与黛玉产生了相知相惜的知己之情。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故乡,也是紫鹃的故乡;紫鹃之情来自黛玉,是无法与黛玉相分离的。黛玉对紫鹃之情是平等相待之情,是精神相知之情,超越了名利超越了物质的更高层次的情。只有心灵相知者才能感受的到。总之,紫鹃之情的来自黛玉的平等相待之情,姐妹般的亲情,心灵相通的知己之情。

二、情之痴

紫鹃之情,至专,至纯,至深。

(一)至专

紫鹃之情至专,专一于黛玉,别无他人;如黛玉之情,专一于宝玉,但黛玉之情为有我之情,紫鹃之情至专之处在于无我,心中仅黛玉一人。

“紫鹃一生心神注于黛玉,惟其于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在紫鹃在第八回为黛玉送小手炉,我们就感觉到她的双眼紧跟着黛玉。紫鹃曾对黛玉说:“姑娘昨晚又咳嗽了一夜”。黛玉走到哪里,紫鹃的心就会跟随到哪里,不管白天黑夜。紫鹃曾说:“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五十七回)紫鹃与袭人、鸳鸯是一伙的,但她很少到园子里与其他姐妹叙旧,很少参加大观园的活动。她不会像平儿那样抹凤姐一脸螃蟹,从没有见过她像袭人、芳官那样醉了唱小曲,也不会见到她像香菱那样把石榴裙弄湿了不敢回家。她不会像袭人那样向王夫人弄巧卖乖,不会像司棋那样在厨房弄权。因为她全身心的守护着潇湘馆守护着黛玉,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为黛玉的存在而存在着,专情于黛玉,其他事无心问、无心管。紫鹃倾注一生的情感专注于黛玉,专注黛玉的身体健康,专注黛玉的婚姻爱情,专注黛玉的一切。黛玉死后,她仍然专注着黛玉,宝玉把紫鹃要到自己房里,她身体虽然在宝玉院里,但是她的心还在黛玉身上,她的情已经被黛玉带走了。这就是紫鹃之情的专一之处,无论黛玉生前死后,紫鹃之情都专一于黛玉,这种情谊是超越生死的,是不求回报的。

紫鹃这种专一之情是贾府甚至大观园中少有的。如教徒那种对神的情感,专一专注。黛玉、晴雯、司棋、尤三姐等有专一之情,但是不够彻底。紫鹃从来不会为自己的考虑,全神贯注于黛玉的一切。这种专一之情,精诚之至。

(二)至纯

紫鹃之情特别纯净,毫无私心、杂念、功利之心。

“这袭人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跟了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第三回)心里就只有一个宝玉的袭人,却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是一条“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她一心想着“宝二姨娘”的虚名、地位,在贾府的地位,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袭人的内心深处不了解宝玉,不能真心为宝玉找想。袭人对宝黛爱情却十分畏惧。当宝玉在黛玉面前痴情的诉说肺腑之言时,袭人听后感到的是“可惊可畏”,担心有不才之事发生。因为如果有不才之事发生,袭人担心自己难逃责任,会受到贾府的处罚。主动报信,可以免罪责,也可以投其所好赢得王夫人的赏识。同时,袭人担心黛玉小性,难以相处,所以扬钗抑黛。可见袭人对宝玉的爱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紫鹃却能为黛玉爱情全心全意,一片赤情。季新在《红楼梦新评》中说:“夫紫鹃生平,只知为黛玉之爱情打算,而绝未尝于自己之爱情作一打算,此当为读书者所共见”紫鹃为黛玉爱情从来不为自己着想,从没有私心杂念。紫鹃与袭人关心黛玉与宝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形同质异。紫鹃关心黛玉的全部,袭人只为了赢得宝玉对自己的认可,最终紫鹃人空门,袭人嫁给了蒋玉菡。归根到底紫鹃关心的是黛玉,而袭人关心的是自己。

通过与袭人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紫鹃之纯情,是无我的,是无功利的,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紫鹃之情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她天真性情的一种表现。通过紫鹃之纯情,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真情的纯洁、自然。

(三)至深

紫鹃对黛玉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不仅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深刻到对黛玉心灵的关心,爱情的关心。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关心一个人就要关心她的身心。她关心的是一个生命,一个脆弱的生命;关注着她的命运,关注着她的幸福。紫鹃曾说道:“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第五十七回)可见紫鹃用心之久、用心之苦、用情之深。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回中为宝玉黛玉的爱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首先,宝玉为贾府的命根,宝玉的健康牵动着贾府每一个人的神经。看宝玉“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五十七回)万一宝玉有三长两短,贾府上下肯定不能相容紫鹃,黛玉也不能承受这份痛苦。其次,宝黛自由爱情是“鬼不像鬼,人不像人”的,为封建世俗所不能容忍。金钏之死,晴雯之死,司棋之死是自由爱情被摧残的结果。此情一旦泄露,紫鹃会岌岌可危。面对贾母的诘问,紫鹃临危不惧,仅说:“并没敢说什么,不过说几句玩话。”可见紫鹃的侠骨柔肠。此情此境,紫鹃为了黛玉的爱情婚姻,拿身家性命作赌注。情的最深处敢为知己两肋插刀,可见紫鹃情之深。

当黛玉临危时,“只见紫鹃在外间空床上躺着,颜色青黄,闭了眼只管流泪,那鼻涕眼泪把一个砌花锦边的褥子已湿了碗大的一片。李纨连忙唤他,那紫鹃才慢慢的睁开眼欠起身来。”(第九十七回)从这一描写中足见紫鹃对黛玉之情有多深。黛玉死后,紫鹃成了她的守灵人,安慰着黛玉的亡灵。黛玉的死使她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依恋,最终顿人空门。这就是紫鹃之情的深刻处,为情而生因情而入空门。

紫鹃之情如尤三姐之情,如晴雯之情,如宝黛之情,皆为真情,是真情感的交流。其情一尘不染,没有世俗没有功利的熏染。情至真处,如宝玉对花草之情,对鸟儿之情,是无我之情,忘我之情。紫鹃之情,至专、至纯、至真。至专在于紫鹃集全身之“精气神”于黛玉。至深在于她敢为黛玉两肋插刀,关心黛玉深到骨髓里。至纯在于紫鹃之情毫无私心杂念、功利之心。紫鹃这种情感的高度是很难达到的。

三、情之空

紫鹃之情言空未必空,紫鹃之空,是对现实的失望,是世俗之情的失望。世俗之情虽空,但是紫鹃对黛玉超越时空的真情从没有空。反而,在佛门会得到重生。

(一)宝黛之情的幻灭

宝黛爱情的结局是“其痛心于黛玉之爱情受人践踏,而又旁观于宝玉之爱情受人愚弄。”紫鹃倾注的大量心血的宝黛爱情就这样受人践踏、受人愚弄,深深的伤害了紫鹃的心,是对紫鹃之情的摧残。紫鹃之情向空幻又迈进了一步。

宝玉爱情是被众人弄神弄鬼办成的,这不是一个人的错,而是众人的错,这是“共同犯罪”的结果;从袭人、王熙凤到贾母、王夫人都参与了这场犯罪。这也不仅仅是一个人制造了宝黛爱情的悲剧。其中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那个时代,原本贵族子弟的通婚就是家族联姻的产物,子女没有爱情的自由,只能听命于长辈。这也是时代的悲剧。同时紫鹃也认识到这是“人生缘分,都有一定。”“及至无可如何”时宝玉的痴呆疯傻也不起作用,黛玉的对月长叹,临风洒泪也是无所谓的举动。宝黛爱情破灭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产物。在这样的时代不能允许自由爱情、真情的存在。同样,紫鹃之情也不可能长存于世俗的贾府,自私的贾府上层。

宝黛爱情的幻灭也是紫鹃爱情理想的幻灭。在她的心中宝黛爱情是正确的、宝贵的、美好的。她向往着自由爱情,而这种自由爱情在现实面前非常脆弱,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荒诞的世界,残酷的人生,世俗的天地抹杀了宝黛自由爱情。她能体会到情感的大悲苦,大荒诞。她的心灵无法承受这份生命之重。此时的她大彻大悟,感悟到人间之情的大虚无。在世俗之地、在尘世,纯洁之情无法立足。

(二)黛玉之死的悲凉

黛玉之死是紫鹃之情走向幻灭的开始。首先从黛玉的死,紫鹃看到了人间之情的虚伪。在林黛玉临死前,最需要人们关心的时刻;贾府的人都离她远去了。贾府对黛玉的态度由热情变的疏远、冷漠甚至摧残。关键时候见真情,紫鹃看到的是贾府的“狠毒冷淡”。贾府上层里没有真情的存在,有的只是家族利益、个人利益。现实的冰冷、世俗的无情与紫鹃火热的真情无法相容的。其次,黛玉的死对紫鹃的打击是致命的。紫鹃之情集于黛玉一人。当一个人的情感系于一人,其情感是十分脆弱的,如尤三姐寄情于柳湘莲,柳湘莲的负心也就意味着尤三姐之情的幻灭。黛玉的逝去也就意味着紫鹃之情失去了依托之所。她心中的情只能化作思念的泪水。“鹃与湘妃谊甚挚,妃之荣枯实共之”。黛玉之枯,紫鹃之枯随之。黛玉的生命就是紫鹃的生命。因为只有黛玉了解她,能对她平等相待。她看到黛玉生命被摧残如同自己生命被摧残。黛玉与紫鹃是生命的同一种存在,为情而生,为情而枯。可见黛玉的死对紫鹃之情的打击是残忍的。

(三)紫鹃入空门

紫鹃入空门,是紫鹃之情的幻灭也是紫鹃之情的重生。紫鹃入空门是因为对黛玉恩重如山的情谊无法回报,借空门来守护黛玉对她的这份深深的情谊。

首先,紫鹃事佛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心已枯、心已死,对现实的世界失去了信心。紫鹃之情的幻灭是世俗之情的幻灭。其次,她心中仅存的是对黛玉的那份情,支撑着她的生命。她不能死,因为她担心这一份情会被现实,被世俗所埋没,她要为这份情找到一个家,在那里不会被世俗被功利所埋没。只有佛门这一方净土,不会吞噬她心中的这份情。因为佛门是清静之地,包容一切,不会破坏紫鹃心中的真情。同时佛门是生死轮回之所,在这里人是会重生的,情也会重生。在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时候,紫鹃之真情会再生,因为紫鹃之情是好的因果,积善积德的因缘。

在紫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红楼一梦的一角,由情入色,由色人空。看到了人世之空,入空门以免其真情在世俗的大海中泯灭。紫鹃之情为至情,紫鹃之空为至空。现实世界让人无处藏身,不会容忍一份真情的存在。这是对世俗之惰、世俗世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忏悔。

四、结语

《红楼梦》是一部情书,一篇情文。《红楼梦》中有史湘云那种率真之情,宝玉那种博爱之情,有宝钗那种含蓄之情,有妙玉那种无情之情等等,一样人有一样情。紫鹃之情是《红楼梦》中情的一种别样之情。它有大观园中清纯女子的真情,又有宝黛爱情般的痴情,也会像宝黛爱情那样被世俗所摧残。紫鹃是其中的一股涓涓清流,那么清澈,那么纯净,她的感情没有晴雯、司棋、尤三姐、鸳鸯那么“烈”,但是紫鹃之情无比的纯净,是山间清泉,真情的自然流露,只为浇灌黛玉那悲伤,孤苦的心田。其情非常专一,如关公专一于刘备,有过五关斩六将的专一。紫鹃之空未必空,因为紫鹃之空是看破尘世丑陋的空,但她心中的情永在。“千红一窟”泪已尽的宝玉,不会为紫鹃出家而哭泣,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同路人,是看破世间幻境的天上之人。黛玉为宝玉撒了一生一世的泪,紫鹃为黛玉担了一生一世的心,黛玉为还前世之泪,而紫鹃呢?紫鹃与宝玉顿悟而入空门,守候着那一份情,等待着人世轮回时再种下那一份真情、纯情。紫鹃之情是文人式的情感,跨越时空界限的真情,有天人般叩问,有心灵的交流,带给人们心灵的纯净和深深的感动。紫鹃之情是人类真情的标本,能丰富和净化人类的情感。紫鹃之情,呼唤真情的存在。对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和情感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花月痴人.红楼幻梦自序[M]//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54.

[2]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5:293.

[3] 刘再复.红楼梦悟[M].北京:三联书店,2009:190.

[4] 季新.红楼梦新评[M]//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315.

[5] 朱作霖.红楼梦文库[M]//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