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园林中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园林中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对亭的运用入手,分别介绍了亭按功能、材料、地域风格的不同的分类。详细论述了中国园林中亭子所承载的的文化内涵,并从山体建亭、水体建亭、平地建亭等方面介绍了亭的建造工艺及其在园林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园林;亭子;纪念亭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29-02

1 引言

中国园林中亭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南朝和隋唐时期,距今已有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从唐代修建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还可看到那个时代亭子造型已相当丰富,包括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有攒尖顶、歇山顶、重檐顶,有独立式亭,也有和廊结合在一起的角亭等。但多为佛寺建筑,顶上有刹。而明、清时代的亭与唐代的基本相同。到了宋代开始运用“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把亭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明、清以后,园林中的亭式在造型、型制、使用内容各方面都大为发展。

2 学术界关于亭的划分

2.1 按功能分

亭按功能大致可分为观景亭、纪念亭和游乐亭。观景亭常建于路边、山间或园中,供人休息,观赏风景。路边有路亭,桥上有桥亭,如扬州瘦西湖的五桥亭。亭同时也有组景功能。山间或园中一亭,都为园林景观增添了些许情趣。观景亭造型富于变化、多样而灵活。纪念亭多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建。历史名亭中,有纪念岳飞的“翠微亭”,为纪念文天祥的“方饭厅”。为纪念三苏而建的三苏祠内的“百坡亭”。纪念亭通常造型庄重大方,游乐亭有专供人游玩之用,一般体量较大,如兴庆宫中的沉香亭。

2.2 按材料分

亭可分为木亭、竹亭、茅草亭、砖亭和石亭。木亭在古典园林中应用最广,造型别致多样,在皇家和私家园林中均可见到。竹亭在南方较常见,古竹亭已无遗存,只是史料有所记载。茅草亭、砖亭、石亭均采用天然材料,感官上较古朴自然;石亭在福建、江浙一带尚有遗存。

2.3 按地域风格分

由于我国疆域广阔,民族较多,文化习俗各异,经济、技术上也有较大差别,所以园林古亭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风格。一般分为北式亭和南式亭。北式亭一般雄浑、粗犷,体量较大,屋面坡度不大,屋脊稍作弯曲,屋角起翘不高,造型上受程式约束,色彩华丽,如沉香亭。南式亭俊秀、轻巧、体量较小,屋面坡度大,屋脊曲线曲率大,屋角起翘高,造型富于变化,色彩素雅古朴。

3 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物质创造活动的结果。狭义的文化是指排除物质创造过程及其结果,专指精神创造的产品。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主要是狭义的文化,即精神创造的结果。

亭作为园林建筑的一种基本建筑类型,在园林中的运用到清代乾隆时期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建筑型制和文化品格。亭的建筑材料选用木材,表现出人和自然的亲和关系;亭的立面构图灵活多变,具有观赏性能和实用性能,表现了生理需求和精神享受的同一性;亭的空间强调人和宇宙同一的关系,具有明晰的环境生态意识;亭的平面布局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线性系列,接近日常生活,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亭的环境处理反映了高度的环境意识。

亭的平面形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园林的总体功能布局。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扇面形等形式的灵巧运用,能使园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汇聚于有限的园林空间中。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方形亭如梧竹幽居亭,长方形平面如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六角亭如荷风四面亭,八角亭如塔影亭,圆形亭如拙政园的笠亭,扇形平面如与谁同坐轩等。同时亭的平面形式也体现了一定的哲理思想,方形的平面,源自对土地的膜拜。北方皇家园林中有的亭顶为圆形,象征天,方圆结合――体现了“天-地-人”朴素的宇宙观。

亭身的立面形式相对较为独立,是以亭柱为主要表达要素,这种空灵的建筑构造便于人在亭内能充分领略自然,体现了庄子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人和自然是一种亲和、系统、交融的关系。

亭的屋顶形式以各种攒尖顶形式处理,富于变化,如圆攒尖、方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等形式,以屋顶曲线来表达建筑美的形式,具备了观赏和实用,满足了人的生理需求和精神享受。亭的单体建筑造型所蕴含的文化特征,虽然具有独特的个体美,却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应该与其它园林建筑样式组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文化品格。

4 亭在园林中的运用

4.1 亭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景观建筑是建造在园林中供人观赏和游憩的建筑场所,有亭、台、楼、阁、小桥、曲廊、花池、围墙等等,在构成园林景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景观建筑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屋面、门窗、挂落、围栏、座凳等部分的装饰,使得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道景观,与周围环境互相衬托,起着点缀风景和组织环境视觉导向作用。

亭是园林景观中的构景要素,有观景和点景的作用,所以其选址很重要。要满足在亭内朝外有景可看,又要满足整个园林景观构图的要求,能作为构图的焦点,带出高潮的作用。

亭在园林景观中常用作点景、供游人驻足观景、小憩、纳凉、避雨。特征是通透玲珑,拥有相对独立的建筑形象。亭的形式主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类。传统形式有单柱亭、圆亭、方、长方、三角、多边形、半圆、十字、梅花、海棠、双菱形、多单体组合等平面形式。屋顶则有单檐、重檐、三重檐的悬山、歇山、攒尖、卷棚、盔顶、十字等形式。现代形式的屋顶则有平面、弧面、双曲面、坡顶、构架等形式,加上建筑材料有木、石、竹、草、钢筋混凝土、金属、拉膜等,使亭子的造型千差万别、变化丰富。

4.2 亭的建造工艺

4.2.1 山体建亭

小山高度一般在5~7m,亭常建于山顶,以增加山形的高度与体量,更能丰富山形的轮廓,但一般不宜建在山形的几何中心线之顶,以忌构图上的呆板,如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留园的“可亭”,均构建在偏于山顶一侧的位置。中等高度坡上的建亭一般宜在山脊、山顶、山腰建亭,建亭应有足够的体量或成组设置,以取得和山形体量协调的效果。如北京的景山山脊上建的五重亭,体量适宜,体形优美、相互呼应连成一体,与景山体量协调,丰富了山形轮廓。

山体高度较高一般宜在山腰台地或次要山脊建亭,亦可将亭建在山道旁,以显示局部山形地势之美,并有引导游人的作用,如庐山合鄱亭、大山建亭,应避免受到周围树木的遮挡,而且还要根据游人需要的合理休息距离而设置。

4.2.2 水体建亭

水体环境各不相同,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临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碧波坦荡的大水面上,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矶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一般临水建亭,可采取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处。在桥上建亭,更能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4.2.3 平地建亭

平地建亭眺览的意义不大,更多的是供休息、纳凉、游览之用,应尽量结合各种园林要素,如山石、树木、水池等,构成各具特色的景致,如密林、花间石畔、疏梅竹影处都是平地建亭的佳地。更可在道路的交叉点结合游览路线建亭,可引导游人游览及休息。在绿地、草坪、小广场中可结合小水池,喷泉,山石修建小型亭子,以供游人休憩。此外,还可结合园林中的巨石、山泉、洞穴、丘壑等各种特殊地貌建亭,以取得更为奇特的景观效果。

5 结语

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建筑元素,历史悠久。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魂,但并不主张对传统照抄、照搬,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技术重新审视过去,既有其相应的文化传承又有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