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信息,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信息,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本文从设计课堂提问前的准备、课堂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个“度”、 对课堂提问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从设计课堂提问前的准备来看
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每篇课文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能较准确地认识有关的特点,明确重点、难点。只有熟练地驾驭教材,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解难;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选好提问的突破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提问的对象。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智力、基础有差异,个性、社会环境、生活空间等也不同。对同一个问题,问甲有效,问乙未必有效。
二、从课堂提问的方式来看
课堂提问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选择什么方式既要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
1.“激趣式”提问
可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抓好导入课文的环节而巧妙运用。如:教苏教版语文七(上)教材中《往事依依》,一上课可这样导入:“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自己年少的生活总是记忆犹新,鲁迅的笔下有着神秘的百草园;高尔基的笔下有着令人刻骨铭心的童年。他们都对自己的年少生活难以忘怀,我们今天学习《往事依依》这篇课文,去看一下于漪老师的少年生活是什么样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求知的新境界。
2.“诱导式”提问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选出若干能突破疑点、重点、难点的问题,提问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苏教版语文七(上)教材中《济南的冬天》一文,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归纳出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温晴”。在讲到冬天的各种景物的时候,要启发学生:“在总的‘温晴’的特点下,那雪、那山、那水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逐点启发,学生才能掌握本课的实质。
三、从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个“度”来看
1.角度要新颖
课堂提问的角度应力求新颖,讲究新意,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教苏教版语文七(上)教材中的《梦溪笔谈二则――》一文,对文中两个人物形象(喻皓、匠师)进行分析时,很多老师会直接发问:“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问得比较机械,角度也很“官方”,没有什么亮点,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提问,那么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如可以问学生:“你觉得主人公是谁?”问题看似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学生通过相互质疑、辩论,可以看出:“喻皓是本文的主人公。”这时老师再追问理由,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在回答中涉及两个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这里,从直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提问,切换角度,改为对“本文主人公是谁?理由是什么?”的探讨和辩论,角度更加新颖,殊途同归,而且带动课堂的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进行生本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再如,钱梦龙老师教《石壕吏》时,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注意,有的赞同,有的反对,各自在文中找依据,争论十分热烈。这样的提问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有所改造和创新,使教与学都从文章表面结构进入深层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
2.难度要适中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设疑,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即跳起来摘果子。这也包括提问。如果太易,便失去思考的价值;太难,则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既不注意太熟悉的内容,又不注意完全不熟悉的内容。如教苏教版语文七(上)教材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如问学生:“作者在文章中怎样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寻求第二种答案,需要创新性思维’这个论点?”这个问题不适应学生的思维层次,他们很难回答清楚。可以改问:“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创新性思维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每个例子分别证明了作者的哪些观点?这几个例子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这样提问能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把握论证技巧。
3.坡度要明显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提问的深浅层次,把握提问的坡度。由浅入深、逐步升级的台阶式提问,让学生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钱梦龙老师说:“一般说来,问题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座山峰,又有一座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这是经验之谈,也是提问设计应遵循的要求。
四、从对课堂提问的评价来看
课堂提问中,对答问的学生而言,评价是来自教师的信息反馈。我们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做出准确、恰当的评议,是对学生积极思维的最好鼓励,是对学生情绪的最好调节,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最好体现。
学生对问题回答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回答基本正确;二是回答不够完整;三是回答完全偏离所提的问题。
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肯定,激发热情。对于有创造性的回答更应大力赞扬和鼓励,这种鼓励可以是一束赞许的目光,也可以是一个满意的微笑。总之,要力争通过教师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和思维的结果,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强化和鼓励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思考学习,此时的评价语言应简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感染力。
第二种情况,教师应补充不足,完善回答。由于理解力和概括力的限制,学生有时顾此失彼,答问不严密、不完整,有时只看到现象,抓不住实质,有时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恰当。这时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引导、点拨,补充不足,使答问更完满。
第三种情况,教师应该纠正错误,措辞委婉。学生在答问时出现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述混乱或者理解上的偏差错误,都在情理之中。教师对错误的答问千万不要草率处理,不能打断学生的回答,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回答问题的热情。
综上所述,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提问式”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教师应该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师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梁翠芬.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与学生心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论文专刊版46-47).
[2]王恩健.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科技教育,2009.第4期:89.
[3]高永芳.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J].教育艺术,2009年4月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