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3所高校416名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量表(SCS)、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 断量表及人口学变量问卷的调查;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 分析。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 大学生在内在自我维度及待人接物、异往、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 科类别的大学生在公众自我、自我总分及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人际关系困扰总 分上差异显著; 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 著;④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异往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内在 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in C o llege Students. Wang Jiaxin, Chen Jianzh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arb 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sciou sness and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i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416 undergraduates were chosen from three universities in Harbin randomly, andSelf-Consciousness Scale(SC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tegrated DiagnosisQuestionnarire and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in the survey. Then One- Way ANOVA, Matrix and Regression were conducted with SPSS 11.0 statistic softwar e.Results ①There were sl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privat e self-consciousness, treating others in proper way, 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and total of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②The differences in public self-cons ciousness and the total of self-consciousness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 so were the interpersonal converstion, 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treating others in proper way and total of interpersonal disturba nces; ③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reating others i n proper way and total of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ade stu dents; ④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reas had differences in heterosexual communica tion. Conclusion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terpersonal di sturbances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 had signif icant predictable effect on interpersonal disturbanc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Interpersonal dist urbances

1 引 言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即个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认识, 并依靠这种认识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就是 自我意识的能力。自我意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心理结构,它在大学生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体或 团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它也是人的心理行为的综合表现,其发展方向、好坏程度, 往往由很多因素所决定。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热点,然而,人 际关系和自我意识这两者有无关系、关系如何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依据自我 意识和人际关系的有关理论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探求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及人际 关系的现状,从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角度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帮助大学 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为学校进 行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随机抽取480名在校本 科大学生进行测试,收回问卷450份,有效问卷416份。其中男生176名,女生240名;大一13 3名,大二133名,大三89名,大四61名;文科生197名,理科生219 名。

2.2 工具

2.2.1 自我意识量表 自我意识量表选用Feningstein、Scheier 和 Buss在1975年编制的 《 自我意识量表》。[1]该量表由两个维度组成:个体自我意识,10个项目;公众自 我意识,7个项目。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4。

2.2.2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 量 表》[2],该量表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道题,每道题作“是 ”、“否 ”回答。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 。量表从四个维度考查了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 、待人接物困扰、与异往困扰。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5。

2.2.3 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 本问卷主要收集被试的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级、学科类 别、家庭居住地等基本情况。

2.3 程序 问卷测试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研究者向主试详细说明了研究目的和施测 方法,规定了统一的指导语,并说明了施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研究者确定主试掌握 了问卷的施测方法后,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测试完成后回收问卷。 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 果

3.1 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的总体情况

3.1.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情况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内在自我的平均得分为26分,公众自我的平均得分为19分。根据单样 本t检验得出结果,该样本大学生内在自我得分与公众自我得分与全国常模 比较无显著差异。

3.1.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从总体得分来看,有35.33%的大学生与他人相 处存在一般程度的行为困扰,有9.86%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行为困扰。从各个维度来看, 在待人接物、人际交谈、异往方面大学生与人相处的困扰较少,而在人际交往方面,大 学生与人相处的困扰相对较多,这说明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以上四个维度的倾向有所 不同。

3.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检验 将性别与自我意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在内在自我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在公众自我 维度及总分上无显著差异。

将性别与人际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男女在人际关系总分上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的总 体状况较好,男女生在待人接物和异往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男生在两个维度上的平 均得分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人际关系的这个两个方面存在的困扰较女生严重。

3.3 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困扰上的差异检验 将学科类别与自我意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大学生在公众自我及总分上文科与理科有显著 差异,而在内在自我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将学科类别与人际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文科生与理科生在人际交谈、待人接物及总分 上差异极其显著,在人际交往维度上也有显著差异。

3.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 表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维度上有显著差异。采用LSD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大一得 分高于大三和大四得分,大二得分高于大四得分。

3.5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分析 为了考察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与人际关系的差异,对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进行方差 分析,结果见表2,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异往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大 学生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而在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和总分方面来自不同 居住地的大学生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3.6 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典型相关分析考察了自我意识(U)与人际关系(W)两组变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获得了两组 典型变量,但只有第一组变量的Wilk'∧ 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第一组典型变量(U1,W1 )的Wilk检验的∧=0.96,P

3.7 自我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自我意识两个维度对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以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为自变量,以人 际关系总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内在自我被纳入回归模型,说明自我 意识中的内在自我维度对人际关系具有预测作用,而公众自我维度则无法对人际关系作出预 测。

4 讨 论

4.1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差异分析 男大学生内在自我的平均得分高于女大学生,表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多的分析自我,更 多的对自我进行思考,对内心体验更加关注,这也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认为男性做事通常会 比女性更加理性的思维。

在公众自我及自我意识总分上,文科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理科生,表明文科生的公众自我意 识较高,他们关注于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在他人面前如何表现自己。这可能与文科生 多以女生为主,而她们更注重一些外在的事物,处事比较感性,这也与上面的研究结果相符 。

4.2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差异分析 男女在人际关系总分上有显著差异,男生平均分高于女生,造成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一些 高校中男女生比例不均衡有关,女生人数相对较多,导致男生的交往范围缩小,因为一般来 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交往更多一些。交际面狭窄可能导致男生人际关系困 扰多一些。男女生在待人接物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总体较高,这与以往的研究 存在着矛盾[3],这可能是由于男生往往缺乏对他人的尊重,而女生常以真诚、宽 容获得好 感与赞同。男女在异往上差异极其显著,女生在异往上总体状况良好,而男生得分 均值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在异往上不如女生那么从容、大方、自然,常因不知道如何把 握好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而陷入困扰之中。有研究显示这可能与男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对 女性持有偏见有关,男大学生在家庭爱情方面比女大学生有显著性的自卑[4],这种 爱情方面 的自卑让男大学生如负重担,不能在异性朋友面前自如的交往,从而产生交际困扰。

在人际交谈、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及总分上,文科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理科生,说明文科生 的人际关系困扰高于理科生。这可能与学科性质有关,理科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具有严密 性,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理智的思考;而文科生多感情丰富,多愁善感,更倾向于感情用 事,这很容易伤害他人感情,也易给自己带来困扰麻烦。

在人际交往方面,大一学生得分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这可能与大一学生刚升入大学有关 。大一新生远离了原有的熟悉环境,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需要时间去磨合、适应。 待人接物和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大四学生的得分显著的低于其它三个年级,这也与以往研 究相符[5]。大四学生经过四年的成长,心智成熟,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面临着 毕业,即 将分离,这会使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最后时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降低。

在异往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说明农村学生在人际 关系上存在更多的困扰。一方面,农村学生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较深,对异往的态度 没有城市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可能源于经济上的压力,城市-农村存在一定贫富差距,男 生在异往时更怕经济上困窘,当经济比较困难时就有可能逃避与异往,从而造成交 往的困扰。

4.3 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的相关与预测分析 内在自我维度对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并且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我意识构成 了个体最基本的特征,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种种行为表现[6]。李晶等(20 03) 研究 认为,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大学生,因此,帮助大学 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5 参考文献

[1]Fenigstein A, Scheier M F, Buss A H. Public and private self-consci o usness: assessment and theor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 75, 43 : 522-527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3]唐为民.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转换的印象知觉对其影响的研究. 心理 科学, 2001, 24 (1):108-109

[4]蒙家宏.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86-91

[5]汪雪莲,许能峰. 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4):247-249

[6]Mischel, W.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99. 315-342

(收稿日期:200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