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车联网领域的三国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车联网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2005 年至今车联网用户也迅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国内车联网用户将增长至千万量级,而根据易观国际的预测,今年我国汽车产量规划达到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而伴随着车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车联网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并形成车内网,车际网,车载移动互联网等综合网络服务体系,包括智能监测、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智能驾驶等四大领域。
智能检测领域,OBD(车载诊断系统)设备供应、UBI(基于使用量的保险)车险、4S店 CRM 客户管理、整车厂开发定制等模式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智能交通领域,其服务基础在于通过智能交通保障增强车辆的交通属性,其中 ETC 不停车电子收费、智能停车、车队管理等已经趋向成熟,电子车牌等新兴变革有望深入推进;
智能服务的创新模式更加丰富,包括基于道路实时状况的导航、基于行驶路线的 LBS 服务、基于驾驶需求的广告投放等等,未来车联网智能服务有望成为最具场景属性的O2O 服务之一;
智能驾驶则更趋于车联网的终极目标,目前诸多企业在此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并不断取得突破。
根据 ABI Re-search 公司的研究,随着车内连接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车载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几乎增加了一倍。从 2005 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 5 万增长至700多万户,中国将全面进入车联网时代。
但是目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车联网产业链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虽然目前车联网的整体行业生态还没构建完成,可挖掘的应用场景大概有 OBD 硬件提供,UBI 保险业务,ETC电子收费,车载导航,线路规划,无人驾驶等方向。但其蕴含的千亿市场蛋糕已经吸引大量企业争相进入,行业内竞争者主要包括各大车企、互联网巨头、部分成熟的联网公司以及一些初创公司,不同的竞争者从不同的角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车企跑马圈地
从最初的通用 O n S t a r,丰田G - B O O K 到现在的福特SYNC+AppLink,宝马的 iDrive。国内外车企不约而同的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产品,车企在车联网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车企掌控着车联网的源头汽车制造,车联网的一切发展都是基于汽车平台,同时还决定着汽车关键协议和接口是否开放,这也将影响车联网的发展速度及格局。目前车企开拓车联网大多通过前装市场,在汽车出厂前预装自家的车联网系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品牌吸引力,以智能汽车为卖点吸引客户,一方面可以通过预装的车联网系统对客户进行后续收费。
通过统计市面上现有的车联网系统,可以看到,车企目前大多采用先免费后收费的模式,通过前期免费使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驾乘体验,再进行后续的收费逐渐实现盈利。但是当下的车企的车联网系统还处在积累用户数量培养用户习惯的阶段,续费率很低,国内车联网系统续费率大概只有 10%~30,这同样代表着车联网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消除用户痛点,那么以中汽协的预测,2015 全年销量为2513万辆,按照车联网渗透率10%,每辆车年续费500元计算,每年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100 亿以上规模,存在很大市场空间。
除了传统的大型车企,谈到车联网就不得不提到 Tesla,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及车联网技术创 造诞生的特斯拉智能汽车诞生之初就已经具有车联网的基因,自 2003 年创立,Tesla现已迈入了第12个年头,在车联网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领先于其他车企的前瞻性成果。
传统汽油车无论是添加新的功能,还是整体性能的提升,都需要车主驾车跑去 4S 店或 专业改装店,斥巨资花时间去搞定。有时候,甚至必须要更换一辆新车。而对于特斯拉来说,这个过程仅仅通过点击安装从网络上推送给车主的升级包就可以轻松搞定。每一次升级都会使车辆的性 能和体验更好,比如,2014 年10月份推出新车Model S P85D从零到百公里的加速时间是3.4秒,但之后特斯拉通过软件升级,使P85D的加速时间缩短到 3.3 秒。
特斯拉车主在路上发生任何突况,均可致电特斯拉服务中心请求协助,小到指导车主排除系统故障,大到交通事故派去拖车,特斯拉车主都可轻松获得来自特斯拉官方售后服务部门的帮助。特斯拉之所以能实现远程诊断,得益于17寸中央显示屏背后的强大支持系统。有别于传统汽车,特斯拉内置了3G和Wi-Fi模块,汽车永远在线,服务中心后台可以持续跟踪获取车身信息,如果发生故障或事故,服务中心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并为车主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所有汽油车只能按照已经设定的速度巡航,而特斯拉则可以根据与前车的车距判断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跟车。比如在高速公路上进入收费站前,大家还是非常有秩序的在开车, 但速度非常缓慢,走走停停。这种情况下,特斯拉的主动巡航系统可以实现对前车速度的实时跟踪,跟踪他的加速、减速、停车以及重新启动,在低速状态下实现主动巡航。此外,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特斯拉也可以轻松实现变速巡航,如果设定巡航速度是90公里/小时,而前方遇到了速度为60公里/小时的卡车,特斯拉就会自动减速,在保证安全车距的条件下,实现跟车。结合了大量先进车联网技术的 Tesla 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得到了追捧,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美国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下降3%,在此背景下Tesla 销量能够逆势上升,达到11600 量,稳居销量第一。
车联网为 Tesla 带来的空中升级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它解决了由于垂直供应链造成的当前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汽车一但产出,功能及体验便被确定。传统的汽车要想提升性能改善体验必须进行硬件改造,而 Tesla 的空中升级能够使你驾驶同一辆车却能始终体验最新的功能。这些前瞻的体验预示着汽车产业的前进方向,车联网必将为我们带来更智能的驾乘体验。
互联网巨头合纵连横
虽然车联网行业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是互联网巨头都看到了这个市场存在的商机,纷纷提前布局,从国外的 google,苹果,到国内的百度,腾讯,阿里,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一直在车联网系统闪现。由于先天没有汽车企业的优势,所以互联网巨头大多通过跨界合作或者收购增强自身实力,跨入车联网。
除了上述巨头,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蠢蠢欲动,乐视在早先宣布LeUI 解决方案后,于 2015 年7月25日宣布与酷派在5G技术上深度合作,打造史上最快最酷炫的车联网,小米也在 2014 年 10 月巨额投资凯立德,夺下车联网行业的一张地图门票。
从以上合作方式可以看出,互联网公司涉足车联网主要有三条主线 1. 抢夺地图入口,直接切入汽车移动互联;2. 联手大型车企,提供解决方案;3.硬件产品,发力智能监测后装市场。
以苹果为例, 2014 年3月3日,苹果公司正式宣布,将与法拉利、奔驰及沃尔沃等合作推出 CarPlay 车载系统,iPhone 用户可以用更直观、安全的方式来接打电话、使用地图、听音乐与查看信息,通过 CarPlay 苹果完成了从手机屏幕映射到车载屏幕的过程。
一直以来虽然苹果官方还没有承认,但是其造车意图通过各方媒体的报道已经路人皆知 了。最近根据德国经理人杂志的报道,苹果 CEO Tim Cook 对他们的电动车型基于宝马 i3 打造很有兴趣,而且他们2014 年的秋天开始就对这个想法在公司内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反应了苹果自己并不满意手机映射的概念希望通过打造自己的汽车充分实现 iOS 在车内空间与外部世界的无缝链接,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入口”。
同时,市值第二的 google 公司除了推出车载系统,也在无人驾驶方面一直进行探索,其新款自动驾驶汽车车型已做好上路的准备,目前正在加州山景城的街道上测试。
对比国外和国内互联网巨头在车联网方面的布局,可以明显看出,相比之下国内企业更加注重OBD(车载诊断系统)设备的推出。主要是国外汽车信息公开程度更高,国外驾驶者对汽车的了解程度更高,而国内驾驶者在汽车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所以对OBD设备需求相对较高。
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车联网领域,创业公司也有很多机遇,实时路况,声控互联,无人驾驶等等领域都有可能诞生无数新的创业公司,并有胜出者将其做大做强,成为车联网领域不可忽视的一角,甚至成为车联网领域的“预料之外”的掌控者。但是在车联网如此火热的时候,创业公司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通过差异化竞争在各大车企和互联网巨头中找到生存空间。
以 Mojio为例探索初创企业的成功特点。Mojio 今年4月份刚刚获得德国电信 800 万美金的A轮融资,Mojio之前在种子期已经获得过 230 万美金的投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两点。硬件形态上优于竞争对手:表面上看 Mojio 的硬件产品和 Automatic 类似,都是通过插在车辆的诊断OBD口从而进行一些在线服务,但和Automatic 等竞争对手纯粹依靠手机蓝牙连接不同的是,Mojio内置了GPS和3G通讯模块。
Mojio 定位自己为一个开放的数据平台,所有开发者可以基于该平台开发自己的业务APP。所以,Mojio不仅仅是一个车联网方案提供商,而是在打造一个车联网生态圈的平台公司, 截至目前,Mojio 号称他们现在已经有500多名活跃开发者在他们的数据平台上。
目前国内OBD 市场参与者众多,但类似于 Mojio 这样的数据开放平台形态并不多见。基于 Mojio 的硬件+平台,可以让第三方开发者快速获得车载数据服务支持,从而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业务实现,更快的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车联网的发展过程必然离不开大批创业公司的推动,不同的创业公司会选择不同的细分领域,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商业模式,但当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模式还依赖创业者的摸索。
(来源:东方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