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国强借100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国强借100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香港传媒大王邵逸夫一手打造的TVB已过了不惑之年。2006年,出现了邵爵士欲出售其74.92%的邵氏股份的传闻。相关消息时而频仍,时而静默,此起彼伏,扑朔迷离。从李泽楷、周亦卿、陈国强、默多克到黑石基金(又译百仕通)、凯雷投资、贝恩资本等外资PE,再到央视、渤海基金等内资机构,传闻中涉及收购的买家已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2008年5-6月间,TVB股权收购“剧情”中又出现了一位新主角。

5月27日,一向谨言慎行的英国媒体爆料称:杨国强击败了包括黑石基金和凯雷在内的PE基金,将获得TVB的控股股权。随后, TVB迅速公告辟谣。TVB收购“剧情”再陷迷局。到底谁有资格接下TVB,传承邵逸夫的毕生心血?

关于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的收购传闻,近来又是风生水起。这家曾以拍摄《岁月风云》、《大时代》等商战经典电视剧而著称的全球最大的华文媒体之一,目前却成为了旁人编写商战电视剧的最佳原型。

由香港传媒大王邵逸夫一手打造的TVB已过了不惑之年。2006年,出现了邵爵士欲出售其74.92%的邵氏股份的传闻。相关消息时而频仍,时而静默,此起彼伏,扑朔迷离。从李泽楷、周亦卿、陈国强、默多克到黑石基金(又译百仕通)、凯雷投资、贝恩资本等外资PE,再到渤海基金等内资机构,传闻中涉及收购的买家已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2008年5-6月间,TVB股权收购“剧情”中又出现了一位新主角。内地首富杨国强,一个类似于TVB剧集《建筑友情天》中的主角,一个从泥瓦匠起家的地产大亨,从幕后冒将出来。5月27日,一向谨言慎行的英国媒体爆料称:杨国强击败了包括黑石基金和凯雷在内的PE基金,将获得TVB的控股股权。随后, TVB迅速公告辟谣。TVB收购“剧情”再陷迷局。到底谁有资格接下TVB,传承邵逸夫的毕生心血?

邵逸夫:毕生心血交给谁?

1967年,邵逸夫从如日中天的电影业转向电视业,用40年时间,集毕生心血打造了TVB电视王国。但是,近年来,因各种主客观原因,TVB的前途走向与接班人问题,困扰着这位百岁老人的晚年生活。

2006年,邵夫人方逸华对传媒表示,因其夫的健康问题,邵老计划出售其在邵氏兄弟公司名下的TVB股权(占总股权的26%)。作为一家有4500名雇员,年营业额超43亿港元的企业,其命运仍要系于一位耄耋老人,确实是无奈之举。

邵老与原配夫人黄美珍女士共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长女邵素雯、二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自小都交由其兄邵仁枚抚养长大。邵维铭与邵维钟曾是邵氏公司的管理层核心人员。但是,当他们的“后妈”方逸华入主邵氏公司后,邵家子女就退出了公司董事局,出走新加坡,彼此不相往来20年。2007年,邵维铭公开表示对接掌TVB没有兴趣。知情人士透露,邵老急于卖盘,主要是避免将来发生如龚如心一样的因遗产划分与“交棒”无人导致的悲剧。

而对TVB本身来说,内部的纷争与外部的竞争,也是迫使邵老寻求“解套”的原因。自2000年方逸华全面接掌TVB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精简人员架构和减少福利开支等)使TVB中高层几经震荡,导致一批老臣重臣与当家红星出走。2007年,公司骨干费道宜与何定钧“反水”投奔老对头亚洲电视,陈慧琳、郑秀文等当红歌手也拒绝续约。而另外三大实力人物乐易玲、梁家树、曾励珍也因各自利益,内讧不止。最后由邵逸夫亲自出面才得以安抚。同时,随着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等新兴传媒的出现,TVB在香港影视领域的霸主地位正在被削弱,无论是内容、节目、技术,TVB皆显“老态”。另外,香港本地电视市场增长空间已十分有限。业内人士认为,TVB已经到了需要进行变革的时候,需要有新的血液来领导公司。所以,邵老出售股权找人接手是必然之举。不过,要找这样的人也绝非易事。

博弈者: 默多克、梁锦松、李泽楷……

为此,已有不下10人觊觎过这些TVB股权,看中了TVB这块金饽饽。

其实,早在1980年代,TVB就发生过股权收购战了。1988年,邵逸夫曾吸纳了马来西亚郭鹤年财团入股TVB,郭鹤年位列TVB董事会副主席。1996年,郭鹤年退出TVB,并通过其掌握的《南华早报》欲主动收购TVB,遭到邵逸夫的反击。后因香港《广播条例》中对“跨媒体持股”的条款限制,郭的收购计划才搁浅。1987年世界传媒大亨、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提出收购TVB,遭到了邵逸夫的拒绝。2006年,默多克再次出手收购,又被邵逸夫100亿港元的要价吓走。同时被这100亿吓走的还有香港本地富商“壳王”陈国强。

虽然如此,也有坚持长期作战,对收购TVB股权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人。比如李嘉诚公子――电盈集团主席、“小小超”李泽楷。1988年,李泽楷找到邵逸夫,表露了对TVB股权的“爱意”。当时,邵老笑着对他说:“你太年轻,我还是先教你追女孩子吧。”眼看单挑肉搏不行,李泽楷便采取了迂回作战的策略。2002年,“小小超”委托著名传媒人俞铮游说邵逸夫,仍被婉言拒绝。2007年,李泽楷又“推手”陈国强以3.5亿港元购下TVB收费电视的股权,将其并入NOW宽频电视旗下。之后,邵逸夫在选择TVB股权买家时,更显得谨慎。

2008年5月13日,当市场又传邵氏出售TVB股权的消息后,传言中的买家又多出了原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现任美国黑石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及中国区主席梁锦松。其后还有凯雷投资、贝恩资本等著名的国际PE资本。甚至还有央视、渤海基金等内资参与收购的猜测。

那么,邵逸夫心中的最中意买家究竟是怎样的呢?2001年,他曾在访问中透露TVB股权倾向卖给中国大陆,而不考虑卖给中国台湾或外国财团,邵老认为TVB是香港重要的媒体,哪怕有人接手,这个人也应该是代表中国的。于是所有的焦点都对准了杨国强。

杨国强:借资100亿收购?

2008年5月底6月初,TVB股权交易的传闻再次沸腾。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广东碧桂园集团董事长杨国强已与邵氏开始谈判股权收购事宜。

与颜料铺老板之子邵逸夫一样,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也是一个从泥瓦匠起家一路摸爬滚打,历经磨难的商界成功者(见本刊2007年11月号的“封面人物”《神秘女首富杨惠妍》)。2007年4月,碧桂园集团(2007.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130亿港元,一跃成为内地在港上市企业之首。以房地产业为主的碧桂园以广东顺德为中心,所开发经营的楼盘遍及珠三角。所以,无论是出于个人理想追求还是平衡企业风险,杨国强考虑涉及其他产业的商业意图是种必然。

杨国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的典型,因个人投资理念的超前,资源的丰富而使项目开发成本低廉,企业得以迅速成长,迅速规模化。但是自2003年后,持续的市场宏观调控,新一代房地产企业的兴起,都使这类企业的营运风险递增。有专业人士根据碧桂园的年报估算,其2008年的企业资金缺口有60亿-70亿港元。寻求IPO、投资新产业或收购其他优质资产,或许成为了杨国强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TVB,一个影响力覆盖与海外华人圈,年营业额超43亿港元的企业,谁能接手它,谁就能控制港澳的中文影视娱乐市场,还能成功打入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市场。想法虽好,但他又如何面临100亿元的要价呢?

据碧桂园的招股文件和2007年股息发放文件,碧桂园可查资金相当清晰。杨国强在2004-2006年的股息收入共约25亿港元,杨惠妍股息收入约10亿港元,父女俩可查资金大约为35亿港元。业内称,要最终获取邵逸夫所持邵氏兄弟约75%股权,杨国强需投入146亿元。除自有的35亿港元外,其余的收购资金钱又从哪里来?

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在5月25日证实,杨国强曾向他提出用于资金周转而借款30亿元。此前,有多达十多家银行获邀参与杨国强筹组的银团贷款,金额约为70亿元,而资金担保则来自杨惠妍所持碧桂园股权作为抵押。假若两项借款成立,杨国强将借得100亿港元。

最后,对于TVB收购传闻,故事涉及的各方反应各不相同。碧桂园5月20日的公告称:“本公司或任何附属公司并没有参与任何有关潜在收购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或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权益的磋商。本公司无意偏离其核心业务房地产开发至其他业务。”香港邵氏兄弟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先后公告,称邵氏目前并没就收购达成任何协议,并称传媒出售该公司26%权益的报道,仅属揣测,并不真确。而TVB签约演员陈自瑶的回答更具“打酱油”风格,她说:“没听说过啊!我们这些小演员哪关心得了那么多,我只是希望可以加人工,不要减人工。”

但是,有一个人却信誓旦旦地表示,杨国强收购TVB或许会成功。和杨国强同为顺德同乡的李兆基在被媒体问及碧桂园收购TVB时说:“照常理应该会买得成。”并表示:“外国人收购TVB可能乱讲事,由香港人收购,对香港好。”(杨国强具有香港居民身份。)

专家们对此却显得悲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内地资本入主TVB的影响,反而未必像人们一开始设想的那么美好。即使TVB变身为内资企业,要想在三五年内大规模在珠三角以外的内地城市落地,不大可能。喻国明说:“内地电视行业不会在短期内开放,因此海外电视台要想以完整的一个频道在内地落地,可能性很低。”

对于TVB股权交易。我们只能说:一切都是假设,一切也都有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