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行”之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行”之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些主流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常常是几大领军企业并列,如通讯服务行业的华为与中兴,家电连锁行业的国美与苏宁,饮料行业的康师傅与农夫山泉,白酒行业的茅台与五粮液,热水器行业的万和与万家乐,乳品行业的蒙牛与伊利等等。这些行业领军企业的出现,是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自然产物。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些希望之星中将有企业逐步成长为世界性领军企业。

中国经济的特点是既是经济大国,也是新兴经济体,产业结构丰富而多层次;既有高新产业,也有传统产业,还不断萌生着新的产业;既有接近世界一流的企业,也有管理水平很低的企业;既有庞大的千亿元规模企业,也有无数草根企业。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多层次性,具有强大的包容能力,为企业产生与崛起提供了足够的机会。

未来时代的领军企业,必定是关注大众市场的企业。无论是美的、海尔等已为市场广泛接受的著名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挑战者,都必须仍然坚持以大众市场为主,高端市场为辅的市场战略,才能笑到最后。

在汽车行业,获得巴菲特青睐的比亚迪宣布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当年的福特还是后来的丰田,都是以大众车型为主体产品,才成为全球的王者。选择做中国的福特,不做中国的宝马,打造最实用的轿车,不做最高档的轿车,顺应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潮流,正是比亚迪的长远之计。

中国企业中的最强者要变成世界最强者,还需跋涉漫漫长路。在未来10年里,对国内领军企业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世界领军企业,也不是来自后发新秀,而是来自如何拥有一流的变革与创新能力。不断保持活力,摆脱膨胀的组织中普遍出现的。所谓领军龙头,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商业规律。正是这样的此起彼落,保持了商业世界的活力。

比亚迪:自主品牌新星

领军企业的诞生不在行业的草创期,也不在成熟期,而在行业的转型期。长虹之于彩电行业,格兰仕之于微波炉企业,都是如此。

关注理由: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可以预见,当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之后,中国也将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到时候,中国的第一大汽车企业亦将成为全球汽车巨头。

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必然是自主品牌的天下。比亚迪品牌后发先至,进入汽车行业才五年,即有进入主流车企的迹象。比亚迪是中国发展最迅速的汽车企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获得了股神的青睐,后劲充足,未来不可限量。王传福也因此当选为胡润和福布斯双料首富。

企业表现:

纵观大局,2009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量600万辆,比2008年上半年的360万辆增幅达66.25%。其中比亚迪完成销量176,795辆,销量增176%,比行业的增幅高出近110个百分点,当之无愧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汽车品牌。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企业的排名亦发生变化。2008年的国内排名前十位的轿车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奇瑞、广州本田、北京现代、吉利和长安福特,比亚迪在十甲之外。而今年上半年,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企业分别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奇瑞、比亚迪、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和吉利,销量分别为32.58万辆、31.46万辆、27.41万辆、25.70万辆、22.51万辆、20.96万辆、17.68万辆、16.61万辆、16.34万辆和14.29万辆。比亚迪一举进入前七名。

比亚迪2009年的销售目标是40万辆,如完成预期,比亚迪有可能超越奇瑞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一大自主品牌。事实上,今年5月,比亚迪整体销量32,633辆,已首次超越奇瑞汽车成为自主品牌月销量冠军。在单车项目中,比亚迪F3以118,922辆的成绩排名上半年销量榜首。

国内汽车市场纵使以年均增长50%的超高速度发展,到2010年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也不过10%,远未达到普及程度。平民将成为消费主流,这使国内未来的汽车市场具备两大特征。其一,汽车消费普及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大国,市场容量将超过美国与欧洲容量之和。其二,中国的汽车消费将主要以低端车型为主。国家汽车行业振兴计划对1.6L排量及以下的车型实施新的购置税,亦有引导经济车成为主流车型的用意。

国内汽车企业第一阵营的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战略模式是“市场换技术”以及“股权换管理”,发展动力有限。近几年来,三大合资品牌不仅增长缓慢,而且兴趣集中在中高档车市场。

中国汽车企业的未来将在于自主品牌。而目前的自主品牌普遍以微型车为主打产品。在比亚迪F3之前,奇瑞QQ是中国微型车的代表。而相对吉利和奇瑞,比亚迪可谓后发先至。吉利和奇瑞近年来扩展速度放缓,而比亚迪创立5年来年均增长竟然超过100%,有可能在今年成为国内第一大销量的自主品牌。

比亚迪宣布要在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要有这样的非常成就,不仅需要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更需要非常之时机。领军企业的诞生不在行业的草创期,也不在成熟期,而在行业的转型期。长虹之于彩电行业,格兰仕之于微波炉行业,都是如此。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处于转型期,从半垄断半开放,向完全竞争市场转变,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整个市场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当年福特汽车开发出微型车,掀起普及型产品的潮流,就势成为企业巨头。在市场爆发期引领行业普及潮流的企业,才能迅速崛起。比亚迪在未来做微型车领域的领导者,而非高端领域的挑战者,也许更为明智。在大众消费领域,中国的第一,也许就是世界第一。

比亚迪2009年的40万销售目标中,F3为18万辆,是五大车型最主要的车型,占其目标销量的近50%,符合小排量车在中国未来成为主流的趋势。比亚迪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潜力非常巨大。7月,巴菲特通过其旗下的中美能源,正式完成了与比亚迪的参股交易。中美能源将持有比亚迪注册资本总额约9.89%股权和H股的28.37%。面对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主流的未来,比亚迪已获得了先发优势,被普遍看好。

未来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比亚迪的发展速度能保持多久?比亚迪5年来平均增逮100%以上,为中国所有汽车品牌发展的速度之冠。比亚迪能否保持增长速度,将决定其未来三年的关键成长期内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第二个挑战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期有多长?新能源汽车是一项长期计划,如果开发期太长,投入过大的话,将影响整体市场的布局。

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处于转型期,从半垄断半开放,向完全竞争市场转变,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整个市场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华为:突破两大局限

在国内市场,随看中国3G的启动,华为作为中国电信

服务商的领军企业,机会巨大,去年华为已经在CDMA招标中胜出,抢得先机。

关注理由: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后服务业的比重将继续加大。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电信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期,作为目前中国电信服务商的翘楚,华为的未来不可限量。

华为表现:

在全球电信业因金融危机而遭遇寒冬时,华为却逆势而上,继续高歌猛进。2008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8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2007年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28.6亿美元,同比增长48%。去年的净利润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截至2008年底,华为拥有的现金流达到30.8亿美元。

华为业绩飙升的一大原因,是其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大。目前,华为的收入中已有75%来自国际市场,终端业务的销售收入也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终端业务80%以上的收入也来自国际市场。华为在南部非洲、中东北非、原独联体市场排名第二;亚太、拉美进入市场前三强。此前,华为在北美、欧洲等全球主流市场进展相对缓慢。如今,华为亦开始突破。5月底,美国电信运营商Cox Communications选中华为为其提供CDMA移动网络解决方案,华为首次成功打入北美市场。2008年,华为在欧洲售额增长42%,北美更增长了58%。

在国内市场,随着中国3G的启动,华为作为中国电信服务商的领军企业,机会巨大。去年华为已经在CDMA招标中胜出,抢得先机,在国内市场已经取代中兴。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国际电信巨头普遍受到冲击。2008年,爱立信净收入减少46.3%,诺基亚西门子亏损3.01亿欧元,2008年末季份额从一年前的27%下降为23%,第三大设备商阿尔卡特朗讯则从16%下降为14%。而在GSM设备新增发货量以及CDMA设备发货量方面,华为甚至已经跃居全球第二。未来有可能出现国际设备商之间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而这对于华为来说,也可能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在未来,华为增长的驱动力,将主要来自亚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中国3G市场,以及在北美、欧洲等主流市场的突破。

华为的挑战:

华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地位不独立。作为电信设备商,华为本质上不过是中国电信行业的下游产业链之一端,犹如滔滔大江,上游涨落,直接决定下游有水还是无水。在电信行业,上游是移动、联通等垄断巨头,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发展,要受到其极大的制约。

肉在垄断的上游商业,下游产业只得其骨。华为的利润率从2005年的14%迅速滑落到5%。华为虽以6.9亿的超低价在CDMA招标中抢下了30%的份额,不过本次投标造成的亏损足够消减华为2008年一半以上的利润。政策性的变化更是不可抗拒的,因为小灵通政策的变化而导致UT斯达康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撤退,足可为先鉴。

二是主流市场的弱势。虽然海外市场已占华为主导,但主要依靠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的市场。而纵使华为把这些非主流市场全部收归帐下,亦不算世界性巨头。在欧美等高端市场,希望华为与美国Cox Communications的合作可以突破这一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所养成的行为风格,与国际主流市场格格不入。华为习惯于以超低价格来打击竞争对手,这在国内市场或有效,但是在欧美等市场,不仅面临着利润压力,更面临很多法律风险。华为要融入世界主流市场,在商业规则、商业伦理方面,尚需付出努力。

家电连锁:美苏双雄

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国美和苏宁会成为“越来越像”的企业,彼此可以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关注理由:

家电连锁行业中,国美与苏宁在大城市几乎达到70%的份额,已形成实际垄断,其格局不仅一般的地方分销商难以改变,甚至国外巨头亦无法与其抗衡。国美与苏宁作为家电产业链的双雄,彼此从对方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企业表现:

持续多年的双雄会早些年是国美占据了主导地位。2008年是国美与苏宁最接近的一年,国美2008年总收入为458.9亿元,比苏宁少41亿元。通过并购和开店,国美总店数达到859家,增加133家,而门店每平米销售收入为15,503元,同比略微下降。而苏宁店面数略少,为812家门店。

虽然近来国美业绩遭遇挫折,但是可以预期,国美与苏宁之间的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国美仍然是家电行业无可争议的领军,对整个家电行业的产业链的利益格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整个家电产业链上,国美、苏宁与制造商之间,实际上形成了战略三角,造成均势竞争的态势。国美与苏宁之间的对抗,使制造商多了选择余地,增加了与家电连锁商博弈的筹码,因此,虽然在国美动荡期间,苏宁加强了扩张步伐,采取攻势,但是,作为平衡器的制造商将会对苏宁的扩张造成一定制衡。不仅如此,在未来的漫长竞争期,国美与苏宁之间,都很难以出现一家对于另外一家的绝对优势。

在企业治理方面,苏宁最近几年走在了前头,在与国美门店相当、收入相当的情况下,利润却高出一倍,显示其运营管理能力高于国美。此前,苏宁在上市的时候造就了众多的富翁,在“利益共享”和权力分配方面,苏宁似乎更胜一筹。而国美在治理方面,是典型的一元权力模式,缺乏适当的授权,在财富方面,亦未有合理的激励与分享计划。不过,局面似乎在改变:国美与贝恩资本达成融资协议,通过发行可转债和新股的方式共融资32.36亿港元。而通过相关交易,贝恩资本将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贝恩本次注资国美亦无意中开启了国美的改革之门,促使其加速转型。国美在引入贝恩投资的同时,将对公司内部管理进行变革,变革的核心之一就是推行股权激励措施。在新的经营管理层的努力下,国美逐步调整策略,将在“后老板时代”发生企业治理的质变与飞跃。

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国美和苏宁会成为“越来越像”的企业,彼此可以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形成稳固的双雄会。

联想:凤凰浴火 成就辉煌

联想并购IBM提升了联想品牌和技术,在进程中形成了国际化管理团队,这些都是可贵的财富。联想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国际公司,而伟大的公司,往往要经历多次凤凰涅,才得成正果。

关注理由:

联想是中国最大电脑生产商,在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2008年,联想成为中国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竞争性企业,其未来足以值得期待。随着个人消费的兴起,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消费大国。联想重新确立立足于中国市场的战略后,有望由目前的全球第四再上一层楼。

企业表现:

联想1984年创立,历经20余年终于奠定了国内PC市场的霸主地位,2004年底联想凭借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商。2008年,凭借2007年收入167.8亿美元的业绩,联想首次排名《财富》全球500强第499位,成为中国进入全球500强的第一家竞争性企业。

进入2008年之后,联想遭遇到巨大挫折,2008/09财年营收149亿美元,同比下滑8.9%,亏损2.26亿美元,为联想25年来的最大亏损,而曾经的全球第三的位置,亦被宏取代。同时,联想的股价跌幅高达72%,为全球四大PC厂商中最惨烈的一个。

在市场方面,联想在中国市场份额只是略有下降,但欧美市场份额下降比较明显。联想在美洲区销量下降6%,高于该区整体市场下降3%的比例;在欧洲及中东区,销量下降3%,而该地区整体市场销量则上升1‰联想收购IBM之后,致力于海外市场,忽略了传统的中国市场优势,是其巨亏的根源。而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大型企业用户需求锐减,使得联想主攻商用PC市场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受挫。

过度专注于欧美发达市场的商用PC市场,使得联想消费类PC业务的传统优势反成为“短板”。联想2008年财报显示,联想的笔记本电脑综合销售下降20%,台式电脑销售额下降21%。此外,联想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在下降。上网本刚出现时,联想对其不屑一顾,没想到其后,上网本风生水起,使联想痛失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

凤凰浴火:

虽然联想在2008年以来遭遇危机,但是仍然有望再续辉煌。在联想历史上,也曾多次遭遇内忧外患,最后都劫后重生。台湾的宏曾经在国际化以及内部业务发展方面遭遇挫折,经过两次再造,才成就今日的恢弘格局。联想也已开始其再造之旅。2009年春,柳传志以65岁的年龄冒着巨大风险临危复出,对于联想来说,柳传志的回归被期许为史蒂夫・乔布斯重振苹果辉煌之举。

柳传志回归后负责制订战略,杨元庆重回一线负责执行战略,得以回归其攻城略地的战将本色。曾任IBM高管的罗里・瑞德被任命为首席运营官,执掌成熟的欧美高端业务,是协助杨元庆完成联想国际化任务的左膀右臂。至此,联想形成了比较完善,优势互补的治理结构。柳传志对人才的培养和扶持眼光独到,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与赵令欢,均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帅才。在华人企业界,“泛联想系”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泛宏系”那样产业聚群、人才辈出的恢弘格局。

在调整治理结构的同时,联想进行了战略转型。3月底设立了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两个市场集团,也设立了Think产品和Idea产品两个产品集团。市场和产品并重,加大消费类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联想将以中国市场作为“大本营”,以其为全球业务和未来成长战略的基石。2008年联想总收入中,中国市场由之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可谓对其一度“重海外而轻本土”战略失误的修正。

联想并购IBM提升了联想品牌和技术,在进程中形成了国际化管理团队,这些’都是可贵的财富。联想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国际公司,而伟大的公司,往往要经历多次凤凰涅,才得成正果。

家电业:美的生活,美的未来

关注理由:

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十年前的知名家电品牌,如今不少已烟消云散,印证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残酷。在这场持续的竞争中,综合实力强大的美的品牌可能会登临高山之巅。

企业表现:

以规模而论,海尔无疑是目前家电企业的领军品牌。但是自2001年以来,海尔即遭遇增长的困局,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甚至一度出现主业亏损的窘境。从2005年到2008年,美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45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900亿元,年均增长达35%,同期,格力的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也近25%,而海尔销售额年均增幅仅为5%。在空调行业,美的销售额增长28.77%,收入已三倍于海尔。在主营业务方面,美的的增长前景有望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第一领军。

相对而言,美的在几大领军之中,产业格局最为均衡和合理。目前,在大家电领域,美的空调雄踞行业次席,在压缩机领域,美的独步国内,涉足冰箱才7年,美的冰箱亦进入行业前三名,洗衣机也在行业前列。在小家电领域,美的拥有中国最完整的产业群,并且在风扇、电饭煲等行业多年来占据行业龙头位置。而在微波炉行业,美的虽是后起之秀,目前却已成为行业第二,风头直逼格兰仕。近年来,美的表现出强大的扩张能力,通过并购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布局更为完整,规模迅速扩大。完善的产业链和多层次的产业布局,使美的成为目前中国家电企业中盈利能力和战略调整能力最强的企业。

在群雄并起的家电行业,最高形式的竞争,必然是比拼企业内力,最后胜出的,必然是综合实力最强的。美的希望巨大。

美的挑战:

一是商业模式及产业链利益的重新分配。其实,美的原来是强势制造企业,原来的商业模式是产业链一体化。但是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巨头日益做大,发展到拥有压倒优势的话语权。造成美的的隐忧是未来与连锁巨头的矛盾,可以预见,美的的渠道模式将发生改变。

二是产业链的平衡与并购整合。美的拥有家电行业最为完善的产业链,但是战线过长也有其弊端。美的需要不断调整其各产业的比重,而在目前的事业部体制下,“诸侯经济”开始显现,将对其产业控制造成制约。

三是企业治理的隐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力平衡使美的的未来充满变数。这种因为企业大股东的变化而导致的变局在家电行业有前车之鉴。

沙钢:实现超越

沙钢的迅速崛起,显示出其强大的经营能力与效率,在未来沙铜有望超越一众老企业,成为颔“行”之星

关注理由:

随着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航天、汽车、地产等行业的发展,钢铁行业仍然是基础性的上游产业。沙钢的迅速崛起,显示出其强大的经营能力与效率,在未来沙钢有望超越一众老企业,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领“行”之星。

企业表现:

在不久前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江苏沙钢集团以208.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排名第444位,成为中国内地上榜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在最新的全球钢铁企业排行榜上,沙钢以1920万吨的产量排名全球第十四名。虽然其产量比上年的2290万吨稍有下降,排名亦由去年的全球第九到现在的跌出前十,但是沙钢仍是中国第一大民营钢铁企业,稳居全国四大钢铁企业之一。

沙钢整合的策略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内后外”。2006年以来,沙钢先后收购了江苏淮钢、河南最大民营钢

铁企业永兴钢铁、江苏永钢以及常州鑫瑞特钢,由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举成为国内钢铁业巨头。在未来,沙钢仍然有机会进一步完成整合。目前,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了42%,但是相对于2020年达到70%的目标,尚有较大空间,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宝钢也不过占全行业的5%,整个行业市场仍然分散,这就给予企业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沙钢在市场反应和企业运营上效率较高。同时,由于行政权力的条块分割,国有企业的跨区并购异常艰难。身为民营企业的沙钢体制灵活,收购的几家企业分布在河南、常州、连云港等地。民营企业收购可以回避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成为集大成的整合者。

未来挑战:

挑战是沙钢能否保有独立。在本次并购浪潮中,宝钢正联合杭钢并购宁波钢铁,持股高达56.15%,山东日钢也被山钢集团收购。能否坚持到本轮并购结束,是沙钢未来发展的关键。

万科:造万众之房

万科坚持以普通住宅为主的经营模式,造“万众之房”,体现了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远见。

关注理由:

在住房的刚性需求下,中国住房的市场化将造就一个全球最大的房市。而在现实中,经济处于起飞期的国家和地区,房市亦往往成为造就富豪与企业的战场,例如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腾飞造就了长江、恒基等房地产业巨头。

万科是国内房企无可置疑的领军人。在房地产的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万科坚持以普通住宅为主的经营模式,将使其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地产企业。

企业表现:

在2008年的《福布斯》“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评选中,万科,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地产企业,当年总资产已经超过1.100亿。2008年全国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只有三家,万科478.7亿元,第二名中海266.6亿元,第三名保利地产205.11亿;万科一家的销售收入比第二名与第三名之和还要大。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牵头组成的“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的公告中,万科成为翘楚,以逾千亿资产稳坐规模交椅。在“运营效率”上,万科远远超过同行,高居第一名。而在成长性方面,在赢利性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万科为全行业第二。几乎在所有的重要领域,万科均排名行业前一二名,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产企业。

万科的竞争力表现在持久的增长能力与专业化。从1992年至2007年,万科上市16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其增长速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堪称中国地产行业的奇迹。中国地产行业既是―个相对暴利行业,也是跌宕起落的行业。但是万科一直坚持造大众化的房子,对暴利保持足够的警惕,所以能稳居第一。

王石曾在2007年底抛出“拐点论”,而2008年万科的业绩确实遭遇“拐点”。2008年,万科的净利润相比2007年下降了16.7%,从48.4亿元下降至40.3亿元,也由此终结上市16年的净利润持续增长,并首度出现负增长。万科2008年的利润下降,某种程度上,与其基于中国房市拐点来临的判断有关。在2008年初,万科掀起了降价风潮。降价引发一系列老业主的退房纠纷、市场对万科住宅质量的质疑,以及行业对万科的孤立,对万科造成了巨大冲击。

事实上万科2008年的困境更多与当年的房地产大环境与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关,当年众多地产行业均遭遇利润大幅下降,非独万科一家。2009年房市与地市的双重回热,更多是因为国家经济刺激的短期政策所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中国地产市场的内部调整。真正的拐点仍未来临,但是万科仍然坚持以普通住宅为主的经营模式。造“万众之房”,这正是万科的远见。

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住房消费必然大众化,而目前房价远超一般家庭承受能力,在大众收入水平短期无法获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要释放如此巨大市场空间,唯一的途径,就是大规模的降价。房地产行业将像家电业一样,由精英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走向微利时代。事实上,全球地产巨头美国房地产企业帕尔迪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也就在6%~8%之间。

未来挑战:

自2008年末起,政府给予房地产行业各项政策支持,众多开发商获得喘息的机会。资金实力强大的中央企业开始纷纷进军地产企业,央企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庞大的资金,将对万科造成巨大威胁。

无锡尚德:顺应未来

无锡尚德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代表,还采用了新型的经营模式。

关注理由: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产业大国,作为中国最大的产业龙头,无锡尚德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企业。作为新能源行业企业的代表,无锡尚德顺应了中国乃至全球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前景非常广阔。无锡尚德这种立足本国,放眼全球的战略,有可能代表全球化时代的新型企业模式。

企业表现: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2005年,无锡尚德借助高盛等引入8000万美元国际风险投资,完成了企业重组,随后在当年12月14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在国际主流资本市场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至2009年,无锡尚德已形成100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光伏前三强。

2008年无锡尚德一度遭遇挫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洲太阳能市场呈现萧条之势,传统的太阳能大国德国和西班牙遭受重创。无锡尚德75%的市场集中在德国等欧洲市场,由于欧洲市场的销售急剧下降,造成2008年开工不足。由于与上游硅供应商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而多晶硅价格暴跌50%%左右,形成了大量计提。

就企业数量而言,国内的光伏企业已达500多家,其中材料方面企业40余家、硅定硅片70余家、电池30余家。当中已经有10家在国外上市。不到三年,中国一跃而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第一大国,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2008年8月,无锡尚德以9,890万美元收购单晶硅棒和切片制造企业顺大控股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外,与国内外25家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建立了对于上游产业链的控制能力,解决了未来受制于人的隐陇。

全球危机爆发并没有改变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奥巴马政府拟在十年内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和下一代的生物燃料,美国光伏产业可望在2009年之后发生飞跃性增长。无锡尚德将其海外市场重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同时与日本进行合作,其市场布局相对以往集中在欧洲,变得更为合理和均衡。

目前,中国政府拟在未来投资3万亿

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光伏产业在中国市场未来将获得爆发性增长。无锡尚德在攀枝花市投资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在宁夏石嘴山市投资建设500兆瓦光伏产业基地,与中国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开发200兆瓦太阳能项目。这三大合约涉及的产能已经超过目前无锡尚德的总产能。

无锡尚德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代表,还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无锡尚德自创业开始就是全球化的企业。中国创业,美国上市,其资产重组和上市的资金来源于高盛等国际巨头,其所需要的硅等上游资源50%以上来自美国MEMC公司、巴西、日本等国的知名供应商,75%的产品销往欧洲、日本、美国等海外市场。通过并购日本专业太阳能光伏企业MSK公司,无锡尚德拥有一支设计、制造了数千个高效光伏发电系统的多学科工程师队伍,成为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光伏系统生产商之一。技术水平达到全球一流,使其在欧洲等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市场通行无阻。

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市场日益交融,全球化一体化更为深入的未来,无锡尚德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也许更顺应市场,即根植于本国,又拥有全球视野。

未来挑战:

在欧洲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美国市场能否取代?毕竟,无锡尚德在欧洲集中了75%的市场,船大难调头,短期内难以见效。

招商银行:私人业务

在未来,招商银行最令人期待的,还是其零售及私人理财业务。随着白领阶层的壮大,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大规模个人消费浪潮,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将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

关注理由:

招商银行的零售以及私人理财业务在国内银行中首屈一指。仅信用卡业务,招商银行就占了国内市场的40%。而在未来,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庞大的消费群,将使招商银行成为国内最大的私人业务银行。

企业表现:

招商银行1987年成立,历时22年,从当年偏居深圳蛇口的地方性小银行成长为位居第六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其净资本从当年创业时候的1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040.39亿元,增长了1000倍,资产总额达到15717.97亿元。跃居中国第六,进入全球100大银行之列,招商银行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作为国内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优势,获得荣誉无数。连续四年被《亚洲货币》评为“中国本土最佳现金管理银行”、“本土最佳私人银行”;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奖”;被《亚洲银行家》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并连续五次获得“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多年来在革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面创造了国内金融业的数十个第一。

2008年,招商银行营业收入共计553.08亿元,同比增长35.04%;净利润为210.77亿元,同比增长38.27%,成为全球银行业逆势上扬的典型。2009年3月2日,招商银行的大小非全部解禁,成了自股改以来第一只实行全流通的银行股,也一举成为沪深两市流通市值最大的个股。

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招商银行也有所突破。2008年,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在华尔街开业。同时,招商银行成功并购了具有75年历史的永隆银行,将有利于开拓香港、东南亚乃至全球的业务。

在未来,招商银行最令人期待的,还是其零售及私人理财业务。此前,招商银行多次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奖”,被《亚洲银行家》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足见其在这两项业务上的影响力。在2008年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招商仍然成为十大商业银行中储蓄涨幅最显著的银行,其零售银行储蓄和个人贷款市场份额增幅最高。

自招商银行推出“一卡通”业务之后,已经积累了超过4000万零售客户和4000亿个人储蓄存款。截至2008年末,“一卡通”累计发卡4907万张,卡均存款居中国银行卡最高。零售收入占据全行总收入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招商银行最大亮点,其个人客户主要为白领或富裕阶层。而在未来,随着白领阶层的壮大,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大规模个人消费浪潮,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将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

招商银行的服务相对一流,这是吸引个人零售业务的重要原因。尽管受到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依然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势头,截至5月底,私人银行客户数和管理总资产都取得了10%以上的增长业绩,计划在年底前将私人银行业务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

从“一卡通”到“一网通”、从信用卡到双币信用卡、从“金葵花”到财富账户,招商银行成长的过程就是―个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由于率先调整业务结构,招行逐渐形成了低资本消耗、低风险、高效益的业务发展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招行的资产质量依然保持在良好水平。截2008年末,招行不良贷款率为1.11%,是国内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之一。

综合而言,招商银行是中国银行业最具潜力、最有前途的商业银行,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香港顶级富豪均投资招行,可以表明大众对它的预期。

未来挑战:

中国银行业面临净息差收窄、非利息收入增长放缓、信贷风险不断加大的不利因素。这也是招商银行面对的问题。

中国远洋:未来的世界船王

随着中国内需时代的到来,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使中国变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而届时的中国远洋,亦将从“中国船王”进化为“世界船王”。

关注理由:

在全球化的现实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航运的中心。在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韩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第一港口大国;在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航运大国。

起自香港的环球航运曾一度成为世界船王。而中国远洋作为国内现代航运企业的领军人,正航行在成为世界船王的途中。

企业表现:

中国远洋的母公司中远集团是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大航运公司。经营着800余艘现代化商船,50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干散货船队排名世界第一。集装箱船队规模为国内第一。2008年,中远集团营业收入达274.303亿美元,排名全球500强第327位,接近全球航运龙头马士基的一半。

中国远洋是中远集团的骨干企业。2008年,中国远洋收入人民币1149.7亿元,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公司,运力占全球干散货船队约8%,是第二名的2.6倍。中远集装箱船队的运力为世界第五。

2007年是中国远洋飞跃的一年。当年7月,中国远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通过增发收购,中国远洋将中远散货、青岛远洋、Golden View和深圳远洋四家干散货运输公司收归旗下,并购后中国远洋资产几乎扩大一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干散货运输企业。干散货运输业务与现有的集装箱航运业务形成互补,形成了中远双翼战略的格局。当年中国远洋总收入猛增37%,净利润超过190亿元,增幅达135%,其中干散货运输贡献了利润的80%以上。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远洋的业务。中国远洋2008年年报显示,公司较2007年下降43.3%。集装箱航运主要与欧美航线联系,欧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导致这一业务严重受挫。而散货运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仍增长34.1%。2009年一季度,中国远洋亏损33亿元,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国际航运市场受到重大影响,集装箱船队经营出现较大亏损,干散货市场虽有回升,但仍为亏损,7月末,中国远洋公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依然为亏损。预期今年中期净利将按年下降超过50%。

2009年,中远集团计划将油轮和造船业务注入中国远洋,以降低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同时,缩减近30%的开支,决定取消126艘的购船计划。预计中国远洋的主要业务在未来1~2年就可恢复赢利。全球贸易一旦有所复苏,集装箱航运市场就有望步入回升。在干散货运输方面,5月份后BDI强劲回升。2009年国内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更多基础材料的进口将使干散货市场飙升。

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内需时代的到来,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使中国变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而届时的中国远洋,亦将从“中国船王”进化为“世界船王”。

未来挑战:

唯一能对中国远洋造成挑战的,只有世界经济的复苏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