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提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变化、发展的可塑性很强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产生如此多的学困生呢?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呢?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

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生因素

(1)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说明了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底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别人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坚持始终;认真听课的习惯,教师在上课时会用语言、动作、表情传递信息并与学生交流信息.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上课记笔记的习惯;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在课堂中听懂了,就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等等.

(2)独立学习能力差.由于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基本公式认识错误,基本计算、基本定理掌握不牢,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学生自学能力差,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识,没掌握哪些知识.不能回答课本的问题,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应用学过的知识解题,

(3)对练习,作业不认真.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马虎虎,偷工减料,抄袭应付了事.不知道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应用,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列不出解题过程.或解题时不按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运用公式,定理,生搬硬套.或不做,不看,不思考.

(4)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比如我班的罗某,父母离异,和爷爷、爸爸一起住,为了和家里的人对着干,上课讲话,睡觉,不做作业,不交作业.不管老师怎么做思想工作,都不改变现状.

2.家庭和社会因素

家长忙于工作,很少顾及孩子的成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寄托在教师的身上;家长素质低,即使知道孩子已经偏离学习很远,但缺乏正确引导的能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调查问卷中,身处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学困生占82%.还有部分从小在父母溺爱下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会感恩,贪图享乐,不求上进.大量的游戏厅、网吧、不良影视作品,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放纵享受,吞噬学生的心灵,厌学,弃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

3.教师因素

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没有倾向于学困生,课外拓展的内容少,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致使学困生没有兴趣学习,因而在课堂中有如下表现:讲话,玩耍,睡觉,发呆.教师对此现象视而不见,不采取任何措施.作业难易程度不适,学困生无力完成,抄袭、缺交成了家常便饭,教师未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学困生的增加.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学生因素引起的学困生的对策

(1)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对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关心和耐心,学困生比其他的学生更期待老师的关心、激励和尊重.像朋友似的常常聊天,谈谈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哪怕是一个热情的目光,一次表现的机会,一句口头表扬,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契机,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2)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提出统一的硬性要求.

(3)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习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而且数学理论的学习更加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为重要.首先,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其次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听好一节课呢?第一,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以便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以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为主.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并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学困生的对策

数学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注重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重要性,及广泛应用.

3.教师因素引起的学困生的对策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什么变为学什么.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唤醒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多一些形象和生动,适合他们的理解方式;多一些复习和回顾,适合学生的记忆方式;多一些耐心和期待,给他们有变化的时间;建立学困生跟踪档案,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以便第一时间掌握他们转变的关键期.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减少学困生的数量,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努力给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这样,数学课堂一定能成为学生的期待和向往,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