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之一:每个孩子都是画家

孩子的画、画画的过程,这是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不单纯是在把周围世界中的某种东西搬到纸上,而是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进入了这个世界,并作为美的创造者欣赏着这种美。……儿童的创作——这是他们精神生活中十分独特的一个范畴,是鲜明揭示每个孩子个人独特性的一种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这种独特性不可能用大家都必须遵循的某种统一法则去概括。

不能让孩子幻想的这种绝妙语言来迁就我们成人的语言。要让孩子们彼此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话。我对低年级老师说,教给孩子们比例、透视、相称规律——这都很好,但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天地,切不可破坏孩子观察世界的那种童话语言。

每个孩子都想讲讲他画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讲述中,那些鲜明的形象和比喻放射着宝石般的异彩。绘画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育人三部曲》,第56页至57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是天生的画家。我们经常无法解释,许多孩子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可以涂鸦出精彩绝伦的作品。无论是色彩、构图,总是那么新颖独特。

正如苏霍姆斯基所说的那样:原来小孩子看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眼光,有他们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语言,不论你怎样努力,也是无法仿效的。他举了一个自己与孩子们一起画巨人铁匠的例子。他画的铁匠“戴着普通的帽子和围裙,留着长胡须,穿着大皮靴”。而孩子画的“那力大无穷的铁匠的蓬松头发周围却闪耀着火星四射的光彩,胡须也非同寻常,而似火舌狂卷的火焰一般。巨大的铁锤几乎比人头还大上一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孩子来讲,这不是脱离真实,而是鲜明的真实——是想象力和灵巧性的真实,是强大的人与火焰力量的童话统一性的真实。

绘画,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孩子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不能够过早地把成人的绘画语言教给孩子,应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有可能,我们更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随时让孩子们带着图画本和铅笔,把周围世界中他所喜爱的那一角随意画在里面,这个画册,就是孩子们“集体的生活和精神发展的一幅画卷”。

亲爱的父母们,让你的孩子拿起笔来,绘出他看到的世界,他想象的世界!

之二:童年是培养善良的学校

经验证明,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慈、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善良情感、情感修养——这是人性的核心。如果在童年培养不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起来了,因为在心灵中确定真正人性的东西,是和认识最初的最重要的真理和体验与感受本民族语言的细微色彩同时进行的。人在童年时期应当经历一个培养情感的学校——培养善良的学校。(《育人三部曲》,第63页至64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期应该是对生命充满热爱、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时期。因此,孩子们对待生物和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经常使他非常不安,而孩子的那种乍看起来令人不解的残忍行为更使他心痛。他曾经对男孩子做过一次“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调查,结果有许多答案:想成为力气大的、大胆的、勇敢的、聪明的、机灵的、无所畏惧的人……但谁也没说成为善良的人。这使他非常失望。

其实,善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是人性的核心。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那种出自内心的温暖,就不可能有心灵的美。“善的根源在于建造、创作、确立生命和美。善与美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亲爱的父母们,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的人,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从对冬天的一棵小树的怜悯,对受伤的一只小鸟的开始,为每一个生命歌唱。

之三:聆听大自然的音乐

音乐、旋律、乐音之美是人的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能使人看到大自然的美、道德关系的美、劳动的美。人借助音乐不仅可以认识周围世界的美,而且也可以认识自身的崇高、壮丽和美好。音乐是自我教育的有力手段。……我认为教育儿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使音乐作品的感知同那种能够使人借以理解和感受到音乐美的背景的感知交替进行,也就是同感知田野和草原的寂静、树林的飒飒声响、晴空云雀的鸣唱、成熟麦穗的窃窃私语、蜜蜂和熊蜂的嗡嗡,等等,交替进行。这一切也就是大自然的音乐,就是人在创作音乐旋律时从中摄取灵感的那个源泉。(《育人三部曲》,第66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音乐教育的意义,他认为音乐不仅是艺术教育,对于德性养成和智力发展,对于审美情趣和自我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音乐作品和听大自然的音乐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儿童时期是感受音乐和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灵对本族语言、对大自然的美和对音乐旋律,其敏感程度是相同的”,而这个时期如果错过了音乐,会很难在成年岁月中进行弥补。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经常为他的孩子们选择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音乐:小鸟啾啾,树叶飒飒,雷声隆隆,流水潺潺等。他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孩子们欣赏美的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天性中诗情和想象的成分,让孩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之四:智力发展需要音乐的唤醒

音乐——这是强大的思想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使儿童得到长足的智力发展。音乐的最初本源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还有人本身,他的精神世界、思想和言语。音乐形象按新的方式向人们揭示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孩子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音乐从另一种角度展现在他面前的那些事物和现象上,于是他的思想便描绘出一幅鲜明的图画:这幅图画又要求用语言来描述。孩子从世间为新的想象和思考摄取素材,并用语言进行创作。

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孩子就是按照这样一条途径发展他的精神力量的。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一些鲜明的表象。它是培养理智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孩子们一面听着格里格的乐曲,一面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神奇的山洞、茂密的森林以及善良和凶恶的人物。最不爱说话的也想说话了;孩子们把手伸向了笔和画本,要把童话形象留在纸上。音乐甚至把最消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激发起来了。似乎音乐给思维物质的细胞注入了一种能产生奇效的力量。我认为音乐影响下的这种智力高涨,就是思维的情感源泉。(《育人三部曲》,第69页至70页)

朱永新解读:

音乐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远远没有被认识和发现。

许多父母和老师都把音乐作为一项简单的技艺,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作为装潢门面的饰品,而没有真正作为智力与情感发展的重要路径。

其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是人认识世界与自我的重要本源。“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作”的逻辑发展,可能是儿童精神力量形成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旋律,唤起想象力和思维力,能够让不爱言语的孩子说话,让不爱动笔的孩子开始写作。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使童话形象具有了有力的脉搏和活跃的思想”,把孩子带到善的世界。

在教育中,真善美是统一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意志发展是一体的,音乐的力量也是整合的。

亲爱的父母们,尽早帮助你的孩子走进音乐的王国吧!

之五:别让孩子的精神之花枯萎

我们的教育学经常忘记,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大半时间内他首先还是个孩子。教师在往孩子头脑里填塞现成说法、结论和论断时,常常甚至不给儿童机会去接近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不对,这是不应该的。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不能让学生失掉欢快的精神生活。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育人三部曲》,第71页)

朱永新解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学习不可能是轻松的游戏,也不可能纯粹是娱乐或经常不断的娱乐。“学习首先是劳动。但是在组织这种劳动时,要照顾儿童在他智力、道德、情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各个阶段中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儿童的学习与成年人的学习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成年人可以为意义而努力,而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没有伴随情感的愉悦和快乐的体验,学习是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的。“如果这个源泉涸竭了,任你用什么办法也不可能让孩子坐下来念书。”

亲爱的父母们,我们绝对不能够把孩子作为一部学习的机器,把各种东西装进孩子的大脑;不能够把孩子关在家里或者校园内,与活生生的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要努力让孩子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造的世界中,让孩子的生命充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