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虎虎”生“威”“洲”老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虎虎”生“威”“洲”老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一场“周老虎”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陕西村民周正龙宣称在野外拍摄到濒危动物野生华南虎的照片,后来又被证实为弄虚作假,嘘声一片。此次,我们再去探访华南虎,见到的育虎专家“洲老虎”则是名副其实、成果斐然。他用富有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表明,真英雄可以不问出处,有志者必能成就大事。

看到文章的标题,有些读者也许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里面有三个引号,都是什么意思呢?先来向您解释一下:“虎虎生威”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按照字面理解,是说虎作为百兽之王的威风之态和繁育专家扩大虎群数量的威武之举;第二层含义中,“虎虎”是指韶关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的一公一母两只老虎,它们共同成功繁殖的第一只幼崽叫做“威威”,所以叫“虎虎”生“威”。而“洲”老虎则是指本文的主人公――育虎专家李石洲,他依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不懈付出,让韶关的华南虎从2只增加到现在的12只,成为闻名遐迩、名副其实的“老虎之父”,所以昵称他为“洲”老虎也丝毫不夸张。

创新方式,

从基础薄弱到硕果累累

走进位于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边,刚刚建成的“华南虎幼儿园”已经投入使用;而另一边,依山而建的老虎笼舍也已然配备齐全,只剩下墙边顺势而上的甬道在重新翻建。

“根据老虎的习性,我们现在使用了这种半野生放养的方式。你看传统动物园里由于场地所限,给老虎留下的活动空间通常很少,很多时候它们不得不呆在笼子里。天气炎热的时候,笼子的水泥顶棚和地面会散发出大量热气,老虎会感觉非常难受,这些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而现在在我们中心,白天老虎都是跑到山上我们圈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傍晚喂食时才回到笼舍,晚上在里面休息。山上有树有草,有助于老虎回归自然本性,也避免受到游客过多打扰。事实证明,放养之后老虎们的长势更好,繁殖能力也得到了加强,所以我们正在积极促进这种模式在全国推广。”

“当老虎们跑到树林深处,有时候游客来了还不容易发现它们了是吧?”

“是啊,有这种可能,所以我们规划了环山一周的游览线路。这条在翻修的甬道原来是土路,现在修成整洁的水泥路,以便游客行走。我们还在围墙上留出了一些窗户,如果老虎们还在笼舍,游客们就能透过玻璃非常近距离地观察到老虎;如果它们已经跑进山里,游客就可以一边沿着甬道散步一边寻找老虎,还增加了乐趣呢。”说到这,我和李石洲都笑起来。的确,比起传统的动物园,这里有更接近野外辽阔开放的氛围,人和动物既相伴而行,又互不干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展示得淋漓尽致。

说话间走到一座笼舍旁,一只老虎赫然现于眼前,李石洲说这就是威威了。闻听此言,我不由得更加仔细地打量起来,比起之前我在其他动物园所看到的华南虎,威威的毛色果然更加鲜艳有光泽,体型也更大,走动起来雄壮有力,威风凛凛。

“我们现在的成年虎都属于超大虎,应该和饲养的方式比较科学有关。还有日常的疾病防治,我们也非常重视,在不断进行着课题研究,基本上每年都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比如去年我们完成的对于雌虎性激素的日常监控课题。因为雌虎怀孕后体型变化不大,所以有时候很难发现后是否怀了幼崽,后来我就研究出通过粪便检测雌虎性激素变化的方法,解决了饲养员不能及时发现雌虎怀孕的难题。现在我们最新进行的是关于华南虎的血常规指标的设定。之前给老虎验血没有可对照的标准,等研究出来就能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更准确的把握了。别看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多少,我们已经连续五年获得了韶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才始创基地,2010开始尝试人工繁育,现在就已经让园内的华南虎从最初的2只增加到12只,还完成了这么多的科研项目,年年获奖。这些不禁让人对李石洲的敬意油然而生,想来他应该是生物、动物或者医学方面科班毕业的高材生吧,于是问道:“您是学什么专业的,又是什么契机开始从事虎群繁育工作的呢?”

听到我的询问,李石洲笑起来,“如果我说自己只是高中毕业,没上过正规的大学,曾经只是林场的一名工人,你信吗?”

执着坚守,

从林业工人到育虎专家

上世纪60年代,李石洲出生于韶关市始兴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莽莽大山,这使李石洲从小便与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高考落榜后,李石洲无奈地回到故乡。为了生计,第二年春天,经人介绍,18岁的他扛着行李步行10多公里,来到当时公社筹办的樟栋水林场,成为了一名林业生产工人。那里的生活十分艰苦,工友们一起挤在茅棚里,没有电也没有任何娱乐方式,只有起早摸黑地上山种树,以比别人植树更多为荣。很多人因为吃不了这种苦而另求出路,但热爱自然的李石洲却执着地留了下来。

80年代初,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来到林场考察,认为樟栋水林场的森林状况较好、物种资源丰富,还经常有华南虎出没,建议在此设立自然保护区。于是1981年,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保护区成立后,大部分工人都离开了这里,而李石洲却再次选择了坚持与山林相伴,继续当一名生产工人。

这期间,也有很多人“规劝”李石洲,“别在这里死守了,也赚不到什么钱,没有出路。不如跟我们一起学手艺,或者合伙做生意去吧!”李石洲听了总是笑着摇摇头,婉拒了朋友们的好意。

1984年,李石洲的人生终于迎来了转机。一天,保护区的领导跟他说,现在有一个去中山大学培训的机会,主要学习生物知识,我们认为你很合适,但单位现在资金困难,差旅费必须自己先解决,你去不去,自己考虑一下。李石洲深知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家里人会同意吗?

回到家,李石洲忐忑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家人很支持,还帮他借到了300元路费。于是,李石洲只身来到中山大学,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把大学生物课程全部学完,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来,单位又先后派他到华东师范大学、仲恺农学院学习野生动物专业知识。李石洲本人也相当勤奋刻苦,相继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东北林业大学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林业专业中专、野生动物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等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真正用专业知识武装起了自己。

后来,李石洲又经常跟随华南农业大学、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到野外开展调查活动,虚心向他们请教,学到了许多森林生态和动植物分类知识,采集制作了大量动植物标本。并且一手建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车八岭自然博物馆,成为保护区科研工作负责人。

之后李石洲又砥砺奋发,从无到有地创立起韶关粤北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为处境危殆的华南虎群踏踏实实地安置了一个舒服的“家”。

克服困难,

从一穷二白到初具规模

风雨兼程20载,如今的韶关粤北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不断壮大发展,不但成虎数量稳定保持在12只,而且科研、教学、硬件建设水平都在稳步提升。但是当我问起李石洲他们目前是否面临什么困难时,李石洲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一脸苦笑地说:“你能想到吗?我们中心现在还没有编制呢。而且和我一起工作的就是三个饲养员小伙子,他们也全都没有编制,拿着标准偏低的工资,基本都是在依靠满腔热情工作。”

说着他指了指旁边一个身材健壮、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这位是小雷,2003年我就带着他了,他现在对于日常的饲养、护理都已经很在行,但是科研教学那一块对他还是有难度。所以大到论文、报告,小到一个平常的文档都只能靠我一个人完成。还有现在进行的园区建设,怎么设计,怎么施工,基本上也都是我来主导。之前中心也专门招过一个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但没干两天,人家说志不在此,就走了。所以想来想去,我们还是得依靠自己,没其他办法。”

“其实能够维持目前的状况也还好,但是过几年我也要面临退休了,那时候恐怕就是最艰难的。想要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使华南虎的族群数量扩大,除了日常的饲养要科学,疾病防止要及时外,改良它们的基因也很重要。根据专家考证,目前登记在案的华南虎都是最早的6只虎的后代,所以彼此都一度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如果近交系数高于0.5,就还能基本保证虎是健康的,如果系数偏低,就可能导致出现智力低下的‘傻瓜’虎。我们基地就有一只,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常常目光呆滞。系数低还可能造成虎没有要求,无法繁衍。”

虎群的饲养繁育,园区的日常维护,楼舍的改造翻新,再加上科研的有序开展,教学的逐步推进……算下来一笔笔都是不菲的花销,作为一个没有编制的单位,繁育研究中心能负担得起吗?我不禁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提到经费,李石洲又是苦笑了一下,“我们的确是面临着不少困难,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大部分支出都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大家都知道,饲养猛兽花费很大,园里一只老虎每天就要吃8~10公斤的肉类,另外还要补充维生素。还有园区建设,这些年陆续开设了虎文化宣教中心、华南虎幼儿园,还在兴建研究中心、专家楼。这些总计已经花了700多万。虽然700多万乍一听起来好像感觉也不少,但比起做的这么多事情,确实只是小数目。江苏的华南虎繁育基地是近几年才重新完善的,一次性就投入了1个亿。我们只是他们的零头都不到呢。”

既然没有固定经费,那花出去的700多万又是从何而来呢?李石洲说除了来自一些包括港澳籍在内的热心人士的捐款,还有一笔550万元的资金补贴完全得益于领导的关怀。这笔钱的得来让他感觉就像天上突然“掉馅饼”一样,讲起来这其中还包含着一段机缘巧合的故事。

当时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刘昆到韶关参加会议,会后安排视察韶关的生态保护情况,因为日程紧张,所以刘昆就建议把原来市郊的视察地点改为市中心,于是韶关当地的领导就带他来到华南虎繁育基地。

其时恰逢有小虎崽出生,虎头虎脑的样子煞是可爱,刘昆看了非常喜欢。他也很关切地询问起基地的发展情况,当得知李石洲他们正面临资金匮乏、发展受限的困境时,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沉吟了一阵,果断而坚决地做出省市两级共同以补贴方式资助基地建设的批示。“踏破铁鞋无觅处”的550万资金支持正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李石洲团队的燃眉之急,为其后基地的扩充壮大奠定了基础。

一路走来如此不易,繁育研究中心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作为像父亲一样呵护着虎群的李石洲,对于未来华南虎种群恢复的情况,应该是态度比较乐观吧。没想到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李石洲的回答更是语出惊人:“它们早晚是会灭绝的。靠这种人工繁育,能保存的数量相当有限。东北虎之所以还能有野生种群,是因为周边国家对保护高度重视,它们也还有比较适宜的生存条件,比如今年普京亲自放生的三只‘总统虎’就很有代表性。但是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不但森林大片消失,连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数量都越来越少,没有了栖息地,让华南虎去哪里生存呢?”

听了李石洲的一番话,我的心情不禁格外沉重起来,头脑里开始溜号了――灰霾遍布的天空、干涸龟裂的大地、枯萎稀少的植被,我们只能指着图片对孩子说:这是老虎、熊猫、金丝猴、白D豚、藏羚羊……希望这一幕只会出现在噩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