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琵琶音乐的文化意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琵琶音乐的文化意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时,有两件乐器总不能离开研究者的视线,一件是华夏正声乐器――古琴,一件是胡汉杂陈乐器――琵琶,这两件乐器的历史文化就是我国音乐发展的文化缩影。琵琶是一件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乐器,是音乐与文化相互交融的载体,它代表了我国中古时期繁盛的音乐形态与文化气息,是中国传统音乐与四域音乐相互交融的典范。琵琶最早的本字为“批把”、“枇杷”,东汉末年的东汉名士应劭的《风俗通义》里有这样的记载:“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事实上,在隋唐以前琵琶曾是弹拨一类乐器的统称。中国土生的是秦琵琶,包括秦汉子、阮成、盘圆柄直:西域传人的是胡琵琶,包括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等。直到唐代以后,琵琶才开始逐渐一种乐器的专称。琵琶由六相、二十四品构成了音域宽广的十二平均律,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音色优美而多变的。琵琶音乐被很多文人喜爱,并且在他们的诗句中得以展现,再加上琵琶乐曲自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因此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境。

一、琵琶的声音特点

根据乐器分类法琵琶属于弦鸣类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使用十二平均律乐制,具有固定音高。由于琵琶的演奏手法十分繁复,如右手技法:弹、挑、摭、分、轮、扫、拂、滚、摇等;左手技法:推、拉、吟、揉、擞、带、打等,所以其声音特征十分的丰富,富于变化,律动感鲜明,具有穿透力,演奏声音饱满、音色明亮。琵琶既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点,又富于歌唱性的音乐风格。

事实上,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采用不同指法可以产生截然不同的声音效果。具体而言,大摭分指法可发出倏坚之声、倏利之声;快夹弹或急夹弹指法可发出跫然之声;夹弹或滚奏指法变换可发出游移飘忽之声;扫拂指法可发出倏轰之声;划拂划指法可发出倏轰鸣之声;凤点头指法可发出应和之声;弦数变化指法可发出隐现幻化之声;并弦指法可发出砉然嘶鸣之声;绞弦指法可发出铮铮之声;夹滚指法可发出铿锵镗之声;弹面板指法可发出响劲之声;伏指法可发出抑止之声;摇指法可发出浑厚之声;煞指法可发出切切之声;拍指法可发出裂断之声。在琵琶音乐中,不同的音区也具有不同的特色:比如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琵琶的声音特点在唐代诗人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中得到了十分贴切的描绘,也十分生动地展现了琵琶的声音特点,读其句,如闻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作为我国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乐器,琵琶用它丰富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向人们展示出了独特的声音魅力。

二、琵琶音乐的审美特征

1、琵琶音乐演奏中的审美

琵琶音乐是作曲者与演奏者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形式。作曲者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以及演奏者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都采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由衷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因此,琵琶音乐审美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特征被很好的传达出来。尤其是琵琶音乐独特的演奏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表现力,使琵琶音乐更加富有审美魅力。琵琶乐曲,从演奏的角度讲是非常重视旋律性的,这也是琵琶独具审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琵琶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它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琵琶的器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转变和改进,融合了我国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士的智慧与情感,也正是由于琵琶的历史悠久、雅俗共赏,使得琵琶音乐成为了一种拥有广泛的爱好群体的民族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琵琶音乐可以通过不同指法、不同音色的使用,表现出不同音乐的不同内容。例如琵琶的扫弦,在武曲中要有力度、爆发力,而在文曲与大曲的演奏中则要求声音干净、集中不能出现噪音。演奏文曲时需要用指甲更深地接触琴弦,从而使声音更加厚实饱满,而演奏快速乐曲时需要是指尖立起,使声音明亮轻快。琵琶是以“点”为主的弹拨乐器,但是琵琶的轮指、滚奏、摇指等却是用点联成线的指法,在演奏中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形成“线中有点”、“点中连线”的音色形式。刘德海先生曾经说过,琵琶演奏的特色具有右手阴阳之美、曲线之美和左手虚实之美,这句话概括了琵琶演奏中的审美要求。右手弹挑的阴阳互动,形成了琵琶最基本的指法;轮指的点线对应形式起伏错落的线条感;而左手的推拉吟揉形成了中国传统“音腔”(沈洽提出)的虚实之美,这就是琵琶演奏中赋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2、琵琶音乐语言蕴含的审美

琵琶音乐可以表达出作曲家多样的情感,琵琶音乐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作曲家和演奏者内心深处一种感情的独白,这其中既有包含充满诗意的柔情的作品,表达着作曲家对生活的各种感悟;也有充满强烈而深厚的民族情感的作品。这些音乐语言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把创作者和演奏者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的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让听众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琵琶音乐中著名的十大名曲就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体会。比如《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开头是天鹅展翅翱翔天空的情景,音乐是舒展起伏的,天鹅是自在逍遥的。之后,舒缓的音乐还来不及有半刻的停顿就急转直下。直到最后,音乐终于变回了抒情,天地归于了宁静,生命又呈现出了暂时的和谐。

《塞上曲》是琵琶文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充分应用琵琶文曲左手的各种推、拉、吟、揉技法来装饰旋律,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怀念故国家园的心情,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痛苦内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十面埋伏》则是曲中经典,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武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中在垓下决战,汉军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这个历史故事。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以其技巧的丰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流派纷呈流传于世。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霸王卸甲》的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只不过《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而这首曲子的主角是项羽,乐曲显得沉闷悲壮,带有同情和叹息之感,渲染了项羽的无奈和痛苦。

《草原小姐妹》讲述了蒙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乐曲流畅生动形象,叙事性很强,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

《大浪淘沙》是阿炳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和阿炳的身世密切相关,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控诉的情感,这首乐曲的音乐语言蕴藏着极大的愤怒与反抗情绪,通过锣鼓的节奏音型,表达了一种跌宕起伏,颇具气魄的势态,同时又展现出一种坚定不屈、向往光明、向往美好未来的情感。

三、琵琶音乐的文化意境

1、琵琶乐曲自身的文学性

在传统的琵琶音乐中,许多曲目都与一定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文学题材紧相关联,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从这些曲子都可以看出琵琶传统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性和耐人寻位的深刻内涵。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比如与昭君出塞这一历史典故相关的曲子就包括了《塞上曲》《思春》《昭君出塞》《武林逸韵》等知名的乐曲,这些乐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用相似或者不同的演奏技法表达了作曲者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的理解和情感。还有一些曲子则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屈原的景仰、怀念、歌颂感情,比如《离骚》《渔父吟》《龙船》等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也取材于同一个历史典故,都描述了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只是前者着重描写了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取得战斗的胜利,而后者的主角是项羽,注重人物感情的刻画,乐曲表现了项羽的无奈和痛苦,尤其是别姬一段极为哀痛,

传统的琵琶曲可分为武曲、文曲以及大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都是武曲的著名代表作,这些都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的;文曲则恰好相反,通过运用左手技法为主,通常采用抒情优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文曲的代表作包括《浔阳月夜》《陈隋》《飞花点翠》《夕阳箫鼓》《塞上曲》《汉宫秋月》等等;大曲的作品包括《阳春古曲》《高山流水》《灯月交辉》等等,这些曲子则兼具文曲和武曲的演奏风格特点,都表现了一定的情节或故事,综合运用了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琵琶音乐发展到了19世纪以后,南派琵琶在江浙一带兴起,逐渐形成了主要以地域为界定的无锡派、崇明派、上海派、平湖派、浦东派等近代琵琶演奏流派。这些流派的发展对文曲、武曲和文武曲的进步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更加提高了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丰富了琵琶乐曲的文学性。可以说,琵琶音乐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融汇中外,贯穿东西,波及到文学艺术、绘画、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其自身的文学意境不断的得到加深,在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2、文人对琵琶音乐的寄托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琵琶拥有大量的知音,在众多的诗文中人们可以发现,关于琵琶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优美的诗句数不胜数。在历代文人对琵琶及琵琶音乐的描述中,透过这些具体而又生动的文字描写,使我们对琵琶的形制、音色、演奏技巧及其表现力有深刻的了解。而且许多文人除了具备高超的文学素质外,往往都喜好音乐,甚至能够操奏乐器,咏歌唱和。一些文人除了创作了很多与琵琶相关的诗词歌赋之外,还通过自己的演奏活动对乐曲进行创造、加工或者改编,表达特定的情绪情感特征,展现自己对琵琶音乐的理解。事实上,有些文人自己也能弹得一手好琵琶。比如诗人王维、刘希夷等就是琵琶演奏的高手,由王维作曲并演奏的《郁轮袍》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琵琶名曲。

自古以来,琵琶是文人经常操弄的乐器之一。可以说,琵琶音乐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这更加赋予了琵琶音乐浓厚的文化意境。尤其是在唐代,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都创作了这类诗歌,唐诗用文字的形式将琵琶艺术加以记述、描绘,有的诗词直接描写了琵琶乐器本身,如《玉琵琶》《琵琶弦》等;有的诗词则描写了琵琶音乐的演奏特点和自己对这种音乐的欣赏,比如《琵琶行》《五弦弹》等;也有的诗词是重点描绘了演奏者的技艺高超,如《曹刚》《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泰娘歌》等。在这些诗词歌赋中,最为著名的则是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白居易通过比拟、比喻、对比、抑扬、纵横等多种手法形容了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就是经典的句子之一。著名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也在其诗作《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中描写了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不见啄木鸟,但闻啄木声。春风和暖百鸟语,山路硗确行人行”。元人的宋无《琵琶》一诗坦言道:“一片相思木,声含古塞秋。琵琶是谁制,长拨别离愁。”从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琵琶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文人们对琵琶音乐的情感寄托和诗词咏唱,使琵琶音乐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使得音乐这一文化组成部分成为文化的重要体现,说起琵琶自然就会联系到盛唐大曲,联想到那个开放、繁荣的时代,也会立刻联想到它丰富的演奏技法与文化魅力。黄翔鹏先生曾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琵琶这件胡乐经过中国人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代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乐器之一,可以说琵琶在中国的传统乐器中占有极为的位置。从琵琶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历经一千多年的流传与发展,从形制和曲目积累上都日益完善。自古以来,这一乐器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从琵琶的声音特点,还是从琵琶的音乐语言中都可以发现,其中既展现了琵琶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审美特征,又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既蕴涵着文人的文化底蕴,又凝结着了民间音乐家的心血。

正是因为琵琶音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文化的寓意,展现了作曲者和演奏者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音乐观,也使得听众受到熏陶,以音乐语言为载体,通过听觉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