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小麦白穗发生主要是病虫害危害造成,分别为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赤霉病、全蚀病、金针虫,从当前小麦栽培技术现状及气候条件分析发生原因,提出农业防治、以播种时用戊唑醇和甲基异柳磷包衣拌种为主的化学防治等对策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期减少白穗率的发生。

关键词 小麦枯白穗;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62-01

1 表现症状及发生原因

1.1 小麦纹枯病

小麦在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亡、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冬前的麦苗发病,以接触土壤的叶鞘为主,此部分病株是后期形成枯白穗的主要来源[1]。小麦进入灌浆期后田间有零星分布的枯白穗,整株死亡,拔起病株时,叶鞘有云纹状病斑,剥掉叶鞘发现茎秆上有坏死病斑,且病斑超过茎秆圆周3/4,病穗籽粒秕瘦或无籽。

发生原因:一是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没有达到抗性水平,只有个别品种具有耐病性,因此在苗期的发病率高,温、湿度条件适宜时扩展快,发病重,后期可以形成枯白穗。二是病源菌充足,纹枯病是当地常发性病害,病害连年发生,土壤中存有大量病菌,再加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病残体不能清理出田外,成为致病菌源,这些病菌成为秋季麦苗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三是气候。鹿邑县小麦播种大多在10月10日左右,温度较高,对小麦纹枯病的侵染无不利影响,因此苗期病株率高。由于近几年冬天属于暖冬天气,有利于病菌侵染和扩展。小麦返青拔节期的雨水加上气温回升快,也是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的有利条件。四是小麦播种时播量大和播期早,会造成田间群体过大,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条件差,导致病害加重。五是在播种时农民只注重杀虫剂拌种而忽视使用杀菌剂拌种(包衣),不能有效遏制苗期发病率;在小麦返青拔节期药剂防治面积小,效果不理想[2]。

1.2 小麦茎基腐病

因小麦茎基腐病引起的枯白穗,植株整株死亡,当拔起病株时,会从节间断开,节留在下面,断开处有明显的缢缩,灰白色,没有明显病斑。发生原因与纹枯病相似[3]。

1.3 小麦赤霉病

从幼苗至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赤霉病引起的死穗,麦穗的部分或全部枯死,但茎秆没有死亡。一般在扬花后的5~7 d出现;当空气湿度大时,死穗表面形成粉红色霉层,手捏时有黏的感觉。由于茎秆没有枯死,到小麦收获时,茎秆下部节间会生长出小麦苗,有的还可以长出幼穗甚至结籽。

发生原因:小麦扬花期遇到阴雨天气,田间赤霉病菌遇水萌发,侵入到颖壳内侵染小花、小穗,小穗被侵染后,条件适宜时,3~5 d即可表现症状。然后菌丝逐渐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向垂直方向穿透小穗轴进入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穗出现枯萎。一般如果扬花期没有降雨时,不会发生该病害。但是,近年来,小麦进入高产阶段,群体密度大,田间通风条件差,若田间湿度大时,即使扬花期没有阴雨天气,也能发生赤霉病。

1.4 小麦全蚀病

病株整株死亡,病死植株容易从土中拔出,可以看到植株的次生根少,颜色呈褐色,在第1节茎秆上有黑色霉层,用手可以擦掉,被霉层附着的茎秆较硬。

发生原因:该病是一种典型性的根病,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 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到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田块茎基部表面布满了条点状的黑斑。小麦全蚀病属河南省检疫性病害,由于农作物种子市场的开放,导致一些没有经过检疫的小麦种子流入市场,使全蚀病得以传播蔓延。

1.5 地下害虫

主要是金针虫危害形成的枯白穗。白穗植株枯死,提起时,断处边缘不整齐,常残留有秸秆碎屑。主要原因是苗期的金针虫在地下危害,随着小麦生长,到成株期时有的上升至地上部分的茎秆内钻蛀取食[4]。逐年加重的原因是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的改变及地下害虫防治效果不够理想。小麦种植时以旋耕代替犁地,耕层浅,致使单位面积地下害虫数量增加;秋作物以玉米和大豆为主,并且是铁茬种植,有利于害虫的存活;茎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也有利于地下害虫的发生。

2 防治对策

3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张玉聚,武予清,崔金杰,等.中国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孙元峰,夏立,闫振领.新农药应用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9.

[4] 张永杰.小麦枯白穗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