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单亲家庭智障学生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单亲家庭智障学生关爱品质培养的研究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关爱品质;单亲家庭智障学生

关爱品质,是指对他人具有同情心,会关心他人,它是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构建起来的。为了找到培养关爱品质的有效策略,笔者对鄞州特教中心10个班级的25名单亲家庭智障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从中选取培一(2)班、培三(2)班、培二班、培五班、培八班5个班级的17名单亲家庭智障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五步法”来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的关爱品质。

一、单亲家庭智障生现状调查

笔者自制了“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他人行为的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分发给班主任,向他们了解单亲家庭智障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从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里的单亲家庭智障生主动关爱他人意识均不强。统计结果见表1、表2。

二、关爱他人行为匮乏原因分析

笔者对25名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他人行为进行了统计、评价,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单亲家庭智障儿童关爱品质的匮乏与以下两方面有关。

(一)智障生的心理发展障碍

智障生思维发展迟缓,行为固着,情感淡漠。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使其变得更为冷漠、自卑、焦虑,对他人缺乏关爱等。因此,在群体生活中,他们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冷漠。

(二)智障生的知行D换障碍

关爱品质包含了关爱认知、关爱情感和关爱行为,它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单亲家庭智障儿童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导致其难以形成关爱品质。

三、“五步法”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

在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的时候,我们不宜强调无法给予过多干预和外部客观因素,应立足矛盾,立足自身,通过对单亲家庭智障生的成因分析,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转变,从教师、学生入手,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单亲家庭智障生的关爱品质。

“五步法”以关爱品质的培养为核心,以打造关爱品质金质理念,挖掘关爱行为的源头活水,构建关爱品质的道德大厦,引燃关爱习惯的文明火炬,栖居关爱他人的温馨家园为辅助,环环相扣、相互作用,形成“五步”德育能量环,且其内在互相依托、互相影响。实验班始终贯彻落实“五步法”对研究对象内外的共同作用,使学生不仅具备关爱意识,更能做出关爱行为,长此以往形成关爱习惯,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从而达到研究目的。见图1。

(一)打造关爱品质金质理念

通过广泛收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对智障生关爱他人行为表现的认识和态度,开展“关爱教育”主题活动,初步建立起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他人的意识。依据单亲家庭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与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起关爱他人的亲社会态度,侧重关爱品质的培养。为了方便表述,笔者将关爱主题形象地概括成一句话:“让我来帮助你。”并希望这句话能内潜学生之心,长挂学生之口,成为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理念建立的外在表露。

另外,笔者联合实验班的班主任在主题班会课上选择合适的内容,构建主题活动中关爱教育的实施框架,将培养关爱品质与其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我们将主题内容划分为“关爱社会”“关爱自我”“关爱他人”三个领域,并确定总目标为“以生为本”关爱品质教育的主题课程体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关爱主题教育的课程化模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全程化模式(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锻炼,在环境中熏陶)的实践,来开发潜能,培养单亲家庭智障儿童的关爱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见图2。

该模式在教育功能上,突出关爱教育的发展,做到预防、矫正和发展相结合。在教育目标上,突出关爱理念打造的针对性,并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在教育形式上,突出关爱教育的趣味性,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善美,从而逐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在教育实施上,突出全校教师参与,以及活动对教育渗透、环境熏陶的全方位影响。例如,笔者在培一(2)班开设了题为“关爱自己”的主题班会,学生通过向父母及同伴了解着急、生气时是怎样调节情绪的,学会一些调节自己心情的好方法。课程以“我可以控制我自己”为主题线索,以身体力行的操作、运动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构建关爱品质的道德大厦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我校“生命为重、生活为先、发展为本”的理念影响下,我校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强。因此,笔者以节假日为契机,联系实验班班主任开展智障生关爱活动,让学生在关爱行动中交流情感,促进关爱情感的形成。

为此,笔者联系了实验班班主任并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如制定了“我为妈妈(爸爸)洗脚”活动。通过一周的训练,让孩子帮妈妈(爸爸)洗一次脚,让妈妈(爸爸)感受到孩子的爱,以唤起家长对孩子更多的爱,让这爱构建起关爱品质的大厦,始终流动于心。

另外,随着国外节日的中国化,我们也过起了圣诞节。在这一天,笔者扮作小小的圣诞老人,给每一位单亲家庭的智障生准备了圣诞礼物,并将它们放在学生的桌板底下,让这些学生来到教室就能感受到惊喜,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三)挖掘关爱行为的源头活水

笔者创设了一些有利于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意识的社会情境,让这些学生的关爱意识在社会情境中不断萌发壮大。

笔者带着实验班的17名单亲家庭智障生去亲近自然,去欣赏校园里的红枫叶,学生们将枫叶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有的做成了书签,有的说要拿回家送给爸爸妈妈。看着学生们绽放出的一张张笑脸,我深切地觉得自己这大半年的工作没有白费。

学校的食堂后面有一个小池塘,食堂师傅经常在那里钓鱼。笔者和食堂师傅打好招呼,借来工具,带着实验班的孩子一起去钓鱼。孩子们安安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由于技术有限,我们好不容易钓上来了一条小鱼。但是,吴××说:“老师,小鱼儿离开妈妈太可怜了,咱们把它放了吧?”那一刻,我懂得了,这群孩子以我们所不知道的方式快速地成长着,他们慢慢地开始关注周围的环境,关心周遭的事物了。忽然想到一句话:每个孩子的花期都是不一样的,也许你的孩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四)引燃关爱习惯的文明火炬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一般的“嘘寒问暖”上,应更多地体现在对他们的重视上,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对待单亲家庭智障生,教师更应该多加照顾,如备课的时候优先考虑,黑板演示的时候优先照顾,评价的时候优先鼓励他们。同时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发作业,擦黑板等,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让单亲家庭的智障生在建立关爱他人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关爱情感,强化关爱意识,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

笔者在实验班建立了同伴关爱小组,每周选出一名值日生,该值日生在当值当天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例如提醒他饭前要洗手、擦脸,看到l的脸弄脏了要主动提醒或是帮助他(她)擦脸。通过这些行为,让单亲智障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爱他人。

(五)栖居关爱他人的温馨家园

在教育实践中,单纯地用命令让学生坚持某项行为是非常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改用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则比较容易,且轻松愉快。笔者利用“快乐二十分钟”活动,让17名单亲家庭智障生玩“过家家”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主动遵守游戏规则,少了平时在集体、家庭中的自私与专横,培养了关心、关爱他人的情感。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在情境中体验,关爱品质的养成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例如,笔者在培一(2)班教室开设了“玩具公园”,邀请单亲家庭智障生来玩,他们共同玩的过程中能做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快乐”。

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单亲家庭智障生的知、情、意、行为德育发展原则开展教育,通过集体游戏、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单亲家庭智障生感受关爱,积极参与关爱活动,在关爱的体验中学会关爱他人。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通过“五步法”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的关爱品质,初见成效。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关爱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班,见图3、图4。

五、小结与讨论

单亲家庭智障儿童关爱品质如何培养,有没有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模式,这是本课题所探究的主要问题。“五步法”不是一种纯理性的构架,而是对在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经验的理性认识。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关注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的建立,寻求一种普遍适合的模式,这对指导广大德育工作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研究总结形成的“五步法”模式是比较科学的。“五步法”充分揭示了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是关爱认知、关爱情感和关爱行为三者的有机结合。关爱品质的培养是由行到情,由情到知,然后知、情结合成习惯的过程。“五步法”符合关爱品质的形成特点,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单亲家庭智障生的个别和特殊发展,偶尔采取抽离式的训练,以积极的发展目标去引导。

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的培养需要全员参与,利用单亲家庭智障生关爱品质主题教育模式这一成果,保证全体教师投入到这一有益的实践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发挥最佳的育人效果。因此,笔者根据总目标,结合各主题,找准结合点,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全方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目前,笔者的实践还是初步的,只局限于本学校,如何进一步拓宽关爱品质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如何更科学、更完善地建立单亲家庭智障儿童关爱品质的策略体系,还有待今后的继续研究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宁波,3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