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台短视频化的前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方世彤
英国志奋领学者,stirling大学传媒管理硕士,长期致力于电视传媒的发展研究和咨询顾问工作。
传统电视台转型一直是行业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电视台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存活,以至更好的发展无疑是大家共同的思考。过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内容为王就是制作更好的内容,用内容把新媒体干掉。但由于版权保护尚不强悍,这个方向大概走不通。时至今日,网大、网综、网剧都已经可以不和电视台“商量”了,一些网综、网剧甚至反向销售给电视台。作为播出平台,电视台尝够了内容不为王的苦。而渠道为王更是行不通,有线电视的用户不断在流失,观众更多通过手机看电视,甚至用手机控制电视屏,互联网电视已然成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主流产品。眼见着传统电视台两大讨论主题的消失,那我们还能想起些什么事呢?
纵观电视史,是一部从长视频向短视频演进的过程。在早期使用电影胶片拍摄的时代,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周期偏长,长电视片比较容易制作。配合无胶片拍摄,电视更是以长时间的直播来实现节目的播出需求。早期美国电视新闻片的标准长度是50分钟一条新闻。在进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信息爆炸时代,电视新闻的标准长度才被定义为90秒。这一变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形成。早期电视编排也是根据人的生物钟来制定,节目名称多以人的一日三餐来定。如新闻早餐、晚饭新闻。这种鳊排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电视的陪伴作用,而非主流作用。电视并非人生活的全部,只是配合人的生活需要而出现。在节目编排上也常以长电视剧集为核心,如晚间电视剧的三集连播等。
此后由于卫星电视的出现,一些着眼全球的电视台发现不能再以人的一日三餐来安排电视节目,因为他们面对的观众存在时差问题,有的人在吃饭,有的人已经睡觉。于是CNN最早推出滚动式节目编排,即以一小时为单元的节目编排。这种编排证明了电视的主流性,以及电视节目趋向短小的编排方向。
不过,互联网电视却把节目的编排和长短与人们的生活规律分隔,没有直接关联。碎片化、短小化成为互联网视频内容的主流。即便是今天我们能在网上看到的美国大选首场辩论会,在互联网上也被切成多个分段,供不同需求的观众观看,此种观看观众缺失的只是同时参与的仪式感,但对于不懂英语,需要中文翻译的观众来讲,稍晚一点看到,区别不是很大。
时下大火的直播给很多电视台的领导带来希望,也许直播的线性播出理念最符合电视台的属性,新媒体也可以向着直播方向转变――但是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互联网上的直播和电视直播有着相当巨大的区别。互动是最明显的差距,也是最核心的。实际上,电视台很难像网红那样和观众产生互动。而如果没有互动,直播的效果显然会不一样。在当下似乎也很难做到,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电视台的新媒体项目打着24小时直播的旗号已经重装上线,确实很难猜到他们的结局。
从短视频来说,很多成功案例都不出自电视台,但很多是电视台的人或者传统媒体出来的人制作的。他们的经验帮助他们容易成功,以几十年的影视制作经验来制作单一主题的短视频,显然不是难事。当然离开体制的支持,以一已之力实现短视频赢利的人并不多见。好在还有《今日头条》这样的财主,施散钱财,支持各路英雄。从《东方早报》到《澎湃》,再到个人创业的《梨视频》,邱兵正在求证短视频新闻的成功之道。我想这也是当下许多传媒人所想知道的结果,而短视频天生的社交性质,必然会助推传统电视业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