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变函数在物理方面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变函数在物理方面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复变函数的建立和发展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密切关系,本文利用复变函数的保角变换的理论,把横截面为两平行圆柱换成横截面为两平行板,计算出平行圆柱单位长度的电容.利用解析函数的性质,研究平面向量场.

【关键词】保角变换 解析函数 反三角变换 电容器

1 引言

在19世纪,复变函数的理论经过法国数学家柯西,德国数学家黎曼和魏尔斯特拉斯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并且深刻地渗入到代数学,解析数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数学和拓扑学等数学分支,同时,它在热力学和电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应用,20世纪以来,复变函数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理论物理,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一些精高技术与复变函数有了很大的联系,比如:解决如何把截面为两平行圆柱变为两平行板,从而研究两平行圆柱单位长度的电容,电势的问题.了解复变函数与实际生活中物体的用途有很重要的意义,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复变函数在物理方面的应用.

2 结合复变函数对非平行板电容器进行了分析

从电动力学出发,结合复变函数对平行板电容器进行了分析,找到非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一种算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设函数为复变函数.取对数函数为复变函数,

,令代入上式有: .

比较得,.

当为常数时,平面上为平行于纵轴的的直线族,而在平面,常数的同心圆(弧)族.

当常数时,在平面上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族,在z平面上为=常数的径向直线族.

可以确定边界条件:

,; , .

,; ,.

为负电极板与X轴夹角,为正电极板与X轴夹角,-.

(设非平行板电容器板长为,宽为,板间电压为,量为极板间延长交于,夹角

为,两板间窄端和宽端到原点距分别为,.,板间距为).

由边界条件:作平面图所示:

由保角变换,原电容器成为与横轴,纵轴平行的平行板电容器.

求得板间距为:,板宽.

板面积为:.

电容器==. (1)

例 设非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0.8,极板宽=0.2,=,=0.4,=0.8,极板的带电量=4.910C,求此电容的电容.

解 由(1)式 此电容器的电容

C==.

(1) 式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非平行板电容器推出的计算电容的公式,在应用中要注意其是否满足条件.

3 计算两平行圆柱的电容,电势

已经把平面平行圆柱的横截面变换成平面上是平行板的横截面,则根据图(2)可视为平行板电容器问题处理.平面上,细和粗的两平行圆柱所带的单位长度电量为和-之间的电压为,同样,在平面上所带电量和电压也是不变的,其电容值比变,进而,也可以计算出平面上截面为细和粗的两平行圆柱的电势,用平行电容器电容公式,可求出平面上(图2)平行板电容器每单位长度电容值为

=

有(8)式 ;. (2)

;. (3)

由(2)式和(3)分别消去和,得出对平行板电容器每单位长度带电量为(变换前后电量不变)的图2来说,可利用静电长的高斯定理计算其电场强度为,选带负电极板的电势为0.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与变换前的电势差(电压)相同,为了计算半径不同的两平行圆柱的电势,任选图2中处(两极板之间)则是对应平面上的第个圆柱面(环),其半径为,从图

2来分析电势,并考虑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得:

=.

4 解析函数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设在区域内有一无源,漏的无旋流动,从以上的讨论,即知其对应的复速度为解析函数,我们称函数.

对于无源,漏的无旋流动,复势总是存在的.令为某一流动的复势,我们称为所述流动的势函数.称 (为实常数)为势线,称为所流动的流函数,称 (为实常数)为流线.

因为 ,

所以 , .

又因为 流线上点的速度方向与该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即该线的微分方程为:

即.

而为调和函数,我们有 , 于是 .

所以 是流线方程的积分曲线.

注 流线与势线在流速不为零的点处互相正交.

例 设复势为试确定流线,势线和速度

解 令则=

所以 势函数和流函数为 .

.

故势线及流线是互相正交的两族等势双曲线,在点的速度为:

=.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利用解析函数多电场进行研究是十分理想的,它可将对电场的电位和电通的研究联系起来,克服了分别研究的复杂手续,而且使问题得到简化.但找出这样的解析函数是极不容易的.因此,一般是将问题反转过来,不是根据电场去找解析函数,而是先研究一些不同的解析函数,找出它们所表示的电场图形,再由这些电场的图形,推出带电导体的形状.

【参考文献】

[1]梁困淼.数学物理方法[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426-444

[2]游荣义.椭圆柱形电容器电容[J].大学物理, 2001,20(12):

26-27

[3]孙清华,孙昊.复变函数内容,方法与技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肖红.实验物理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2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