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中的“实实在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中的“实实在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所以,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活动一定要“实实在在”。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personal character and the life considers returning to life as the basic orientation. Children's real life experi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course. As for education content and teaching forms,we can only let them learn to view this society from their own perspective and to feel it by heart and study on their own way by being close to their life and reflecting their needs. Therefore, thier study will be of value only when they lead thier own life in the way they want, which requires that our class activities must be based on life.

关键词:品德,课堂活动,实实在在

Keywords: moral character, the class activity. based on life

一、 活动的内容要“实实在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苦苦追求的就是“活动”,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考虑的比较多,但这些花哨的活动是否真正取得了实效,儿童在活动中是否有所体验和感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时,课前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如:大街、小区、公园、超市等,随后写出观后感,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课前的调查及观后感,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五花八门,然后讨论:目前我们这座城市还存在哪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最后,让同学们试着写《给市长的一封信》,谈谈对家乡的城市建设有什么想法。这样的活动设计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仔细推敲一下,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对一座城市的建设认识会有多深刻,尤其是最后《给市长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真的能寄出去吗?市长先生真的能看到吗?如果不能,那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对本课的意义何在呢?我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对孩子的引导要“实实在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所以课堂上的引导一定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学生的内心世界。比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时,问道:“你都看到过哪些不爱护动物的现象”,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例举了不少,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饭店吃饭,走到饭店门口,我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出售天鹅肉,天鹅是国家保护动物,这家饭店这样做就是不爱护小动物。”老师说:“那看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小男孩说:“我就跟爸爸说,再也不去他家吃饭了。”瞧,孩子的语言多么朴实呀,我觉得作为一个孩子,在爱护动物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觉悟。但是这个说法显然不是老师要的答案,老师说:“这样做就是爱护动物了吗?其他同学你们会怎么做。”这时有的孩子似乎立刻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我会进去制止他们”有的说:“我会打电话报警。”等等,老师顿时满意的点点头说:“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难道不去那家饭店吃饭的孩子就没有爱心了吗?别说是孩子,试想一下,即使是我们大人能不能立刻进去制止呢?这些不切实际的做法怎么还能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表扬呢?这样的引导留给孩子的又是什么呢?

三、 活动时间要“实实在在”

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并不应局限于课堂40分钟。必须把品德与生活教学从纯粹的课堂教学里解放出来。否则,就上不出一节“实实在在”的课,教学目标也不会很好的达成。记得我在上《春天在哪里》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去寻找春天的变化,并适当的用笔做好记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结果,孩子们的汇报真是“五花八门”,什么“小燕子飞回来了”“小蚂蚁也出来了”“河水融化了”等等,后面我还让孩子们画出眼中的春天,有的画了“鲜花盛开的春天”,有的画了“风筝满天的春天”,还有的画了“莺歌燕舞的春天”,看到这些情况我真是觉得太失败了,这哪里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而是他们想象中的春天呀。春天是一个时间持续的季节,怎么能一节课就将本课结束了呢?于是,我重新备了课,亲自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里、小河边去寻找春天,并且指导他们坚持写好观察日记,开辟“春天广角”,收集各种与春天相关的事物,整个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春季。这样,在一点一滴中让孩子们逐渐认识到春天的变化,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就要“实实在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出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