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珠重一两.十四”秦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珠重一两.十四”秦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元前五世纪,曾经强盛一时的西陲霸主秦国走向了衰弱,内部祸乱不已,国君旋立或被废或被杀,而东邻却是一个刚从春秋大国――晋国分裂出来的新兴国家――魏国。此时的魏国正处在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其君主魏文侯是一个非常贤明且才能恢弘的君主,重用李克、西门豹等法家人物进行变法图强,国家实力大增,趁秦国内乱的时候,任用名将吴起越过黄河一举占领秦国河西之地(今陕西合阳县、大荔县)并一度攻击到秦国腹地泾河流域,秦国的都城雍就处在魏国的兵锋直接威胁之下,面临亡国的危险。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献公被逼无奈,只有将国都迁往前线――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与临潼区交界处的武屯村),与魏国展开了生死拼杀,也仅仅将战线稳定在洛河流域,河西仍在魏国手中,这对魏国来说就如骨鲠在喉,更如一把悬在秦国头上的利剑随时都有砍下来的可能。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其子嬴渠梁即位,后世称为秦孝公。年仅十八岁的孝公是个热血的君主,为了改变秦国积弱积贫的局面,颁布了求贤令,向东方六国招募人才,一时间人才济济,群贤毕至,最著名的就是从魏国来的公孙鞅,他当政的首要大事就是实施变法向秦国立国长达三百余年的旧体制开刀。具体就是:废除世袭制,开阡陌,废井田,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从而夯实秦国军事进攻的基础,国家实力大增,拉开了夺取河西之地的序幕,为秦国向东争霸打开了窗口。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公孙鞅实施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就是把国都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正式迁到咸阳,因为栎阳为秦国战时的临时国都,故不能称为迁都。咸阳南临渭河,北倚大山,土地平坦肥沃,属西周丰镐故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作为国家行政、军事、文化中心是非常合适的,同时又摆脱了旧的贵族势力阻挠,新的当权者可以一心一意谋取国家发展。为了纪念迁都这一盛大事件,公孙鞅仿魏国铸造了秦国的第一种金属货币,“珠重一两・十二”,“珠”者为环形玉璧,即环形货币,因为玉璧在青铜货币诞生之前,在秦国就一直当作储藏、交换、财富同等价值来使用的,“十二”为秦孝公王年。秦孝公十四年(公元前348年),秦国又实行“初为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标志着维系奴隶制社会基础的“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化,即开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税,这同我国废除这一流传二千五百年的古老税种具有同等的意义。表明秦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早期,故在这一年又铸造了“珠重一两・十四”铜币。秦国铸造的珠重一两泉仅发现了这两种,所谓有“十三”者,只是人们把十二年纪年与“珠”字中间的一道隔离线释作十三而已,因为这一年并没有重大的事件发生,所以无论“珠重一两・十二”或是“珠重一两・十四”都是一种纪念形式的货币,当时的发行量是非常少的,现在的出土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秦孝公在位仅二十三年,只发现了这两种王年的货币更加证明了其属纪念币的真实性。本人披露的这两枚先秦铸币,一枚为青红铜质,磨损较严重,铜质暴露明显,但文字却是非常清楚。另一枚为生坑型,锈色偏蓝,文字隐盖于硬锈之下,估计入土时流通的时间稍短,背面土锈粘连牢固,钱体硬朗。两枚均得于西安西邻地区,该地为秦国版图腹心,它的出土也在情理之中,每枚目前市场价在20000元以上。(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