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学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为一名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基本的舞蹈的教学理论的理性化思维是不可缺少的。

一些动作以及组合编排的教学性和科学性来讲,还是需要从基本的动作和节奏上来完成。因此,需要更多的教学法来完成指导教学实践。使实践转化为理论,再上升到实践,实现二次飞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另外,以身体的协调性,和呼吸的节奏也需要恰到好处结合到一起,以最大限度体现出每个动作以及组合的学习性及表演性。使学生们在接受课程的同时也加强的对每个动作更深的诠释, 更深一层的呈现出每个组合所展现的内容。从而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把身体的韵律动作和从内而发的表演更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也是我授课于学生们最理想的目标。

为了能更好的把中国古典舞神韵及表演更好的融合到一起,首先要更深测的去了解中国古典舞。

一、"以腰为轴"开发的思维意识

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的特点就是"起于腰,达于梢"、"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在这简单的几个字中,却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二、"走上留下,走下留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运用,是全身性整体的运动,开发学生在动作中的整体意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各部位配合。

三、"律"动势开发的思维意识

中国古典舞"律", 即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它遵循的规律,所开发的思维意识。"顺"劲在律中为"正律",动作流畅、通顺则能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般。此外,中国古典舞还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为了达到令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个动作或动势的走向似乎是往左的,突然急转至右。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舞蹈千变万化的动感。从具体动作上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也正是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古典舞具有了别样的气质。

中国古典舞的博大精深,就体现在它的"形神兼备",这是要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而不是盲目地、程式化地去完成动作。学生在学习古典舞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其"形"去真切、通透的体会其"神",通过动作要求开发思维和意识,再使意识支配和美化舞蹈动作,达到认识的二次飞跃。最终达到古典舞的训练要求和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于其他舞种的学习。

接下来要谈的是中国古典舞身韵基训的意义。首先讲的是身韵的贯穿。

为什么在解决基训艺术化问题上首先要使身韵贯穿其中,我认为身韵是集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律,以"圆""游"为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审美取向,而这些运动法则都贯穿在形、神、劲、律等艺术素养的培养中。这将改变以往古典舞基训课单纯从人体科学方面出发开发学生。身体的传统,而是将风格性的舞种特性在每一天的基训课中融入。中国古典舞的韵律和音乐的节奏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谈的是对于音乐节奏的运用。

我们在运用民族传统韵律时,也要将关注点放到音乐节奏上。 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和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的全面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会是有民族神韵和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工作者,而不只是会完成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舞蹈匠人。

比如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腿能控制在180度,能做多种复合的技巧,可是让人感觉不到不可抗拒的美,不像在舞蹈,而像在竞技。然而有些学生虽然控制能力和技术技巧的完成并没有达到极限,可是却让人感到非常美、非常有魅力,能够非常准确地表现应该表现的感情。技术不等于艺术,而真正的艺术必然包含着技术,这是个辩证的观点。因此,技巧不可缺乏其内在的神韵,或者说培养出的学生不应该缺乏某种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和气质。

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教员而言,更应该重视对艺术的把握,而不是让一味的将学员作为舞蹈技术技巧的机器来培养,更应该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们怎样去更深刻的体会中国古典舞,挖掘它的精髓,发扬它的精神。强调基训艺术化是为了让大学生全面地感受古典舞,深入地体会。基训课在大学的教学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提高功能而提高功能,而是要在艺术境界层面上,对学生施以风格化、情感性的功能训练。据此,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范式出发,分析研究多种艺术形式的动势规律,在外形与内涵、韵味与造型、动与静、力与气、气与韵、神与形等互动关系上深研细磨,从受到舞蹈飞腾之势影响的各个文艺范畴中挖掘、回收其精神特质与运动形态,将其中具有典范性、代表性的民族动势有机融入基训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引领技术技巧,依人物情感运用力度、速度及幅度更好的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及魅力。真正的把古典舞和音乐共通,与呼吸共存,以真正达到从内而发的表演目的及艺术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