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感:表达爱感知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感:表达爱感知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对爱的理解,达到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表达爱、如何感知爱。再次,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加深对爱的理解,学会表达爱、感知爱。最后在教学中,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深刻性,利用教材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关键词:爱;表达感知;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05-02

爱,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表达爱,即是将内心深处的种子灌溉发芽,开花结果。感知爱,让心灵情感的触动温暖人世间。当还是婴儿时,不知何为爱,感知的爱仅仅是母亲全身心的呵护,是因为依赖才产生了母爱。年龄的增长,对爱的理解、爱的形式、爱的深度也发生着变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会爱、表达内心深处的爱、感知丰富的爱呢?

一、爱是一种精神财富

在生活中,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往往发现爱无处不在,相反,当对生活失去信心时,看到的是一片灰色区域,让自己变得麻木。而孩子们是天真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心灵深处更加清澈,更加纯洁,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感受到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爱,能使一个弱者变得强大起来;爱,能使贫穷者的精神财富变得富有;爱,能使灰心丧气的人挺起胸膛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爱,能感染周围,带来更多的温暖;爱,感知越深,幸福指数越高。孩子时代,心中的爱单纯简单。朦朦胧胧的情感,父母的疼爱带来的幸福,小伙伴的关爱带来的快乐,老师的教导带来的知识,使自己渐渐懂得了,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爱的交流,逐渐深刻,甚至变得不可分离。离开了他们,会产生恐惧,产生绝望,因为对他们的爱,让自己的生活阳光灿烂。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懂了如何去爱、表达爱、感知爱,学会爱是一个过程,需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如何去爱。表达爱是一种沟通,不是每个孩子学会说话时就懂得去表达爱,它包括言语,也包括非言语(一个爱的拥抱)。感知爱是一种对他人给予自己爱的信息反应,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懂得知恩图报,它包括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关心、嘘寒问暖等。

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爱、表达爱和感知爱

我一直坚信,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孩子学会爱,学会表达爱。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应试教育,让孩子拿高分,考上名牌大学。在今天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需要对孩子灌入情感因素,让孩子在智力因素得到提高的同时,非智力也得到发展。我们做练习,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表达;我们阅读,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感知;我们表达,是让他们得以体验。因此我认为,一个情感麻木的孩子是学不好语文的,情感教育才是语文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情感教育由来已久,而今天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决定她必然成为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如理解、尊重、感激、敬畏、同情、亲情、友谊,进而诸如美感、道德感、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责任感等情感。中学语文教育长期以来由于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实际上,语文教学是最容易出彩的,是能够展翅翱翔、傲视苍穹的,因为语文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就明确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不但向我们明确地指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在作品之中,而且还向我们阐释了情感在审美欣赏中的重要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的也是情感的重要作用。世界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谈的也是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充分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与作者思想的共鸣,迸发出共同的情感火花,泛发出情感涟漪,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需求和感染力。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爱、表达爱和感知爱

1.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们倡导的教育原则。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常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从属的地位。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段的独白语言,未能顾及学生的原有水平和现实的心理状态,或未能实现心理移位,学生就可能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或者走神,或者懒于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实施,能实实在在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主动想学、主动理解、主动积累、主动领悟、主动运用、主动扩展,从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没有学生主体地位作保证,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流是围绕学生学习的需要来组织安排的,它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目,占有相当的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来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以情导情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同时还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情感显得更为麻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小语文教育概说[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王松泉,韩雪屏.语文教学概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