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推出独立书店扶持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推出独立书店扶持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台湾“文化部”10月3日颁布的最新修订的《辅助办理文学阅读推广作业要点》中,首度将独立书店纳入了辅助的范围。在政策解释中,给出的理由是为了营造良好文艺发展环境,鼓励全民阅读,并促进文学创作茁壮发展,特别将零售实体书的独立书店当做扶持对象。根据这项规划,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凡台湾合法立案经营文化艺术的出版社、艺文团体、基金会及实体书籍零售业者均可提起申请,由“文化部”聘请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小组决定辅助的对象及金额。

不同于大陆新华书店占主角的传统书业发行体系,台湾的图书发行只有私有大型综合书店(如诚品)和私有小型独立书店之分。拥有独特的选书取向,坚持自身文化品位的独立书店,向来是台湾的文化和思想据点。但是,如同全球独立书店的命运一样,近几年来,台湾本土的独立书店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夹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减少。而幸存下来的那些独立书店,无不是依靠怀抱坚守人文精神、传播文化理想的店主们咬牙坚持,绝大多数都是惨淡经营,徘徊在死亡线上。

台湾出台对独立书店扶持政策的契机

今年6月,获得“云门流浪者计划”的台湾小小书房经营者刘虹风来大陆考察大陆独立书店经营状况的时候,十分感叹大陆对书店发展的重视。在上海的时候,跟同行交流时也仔细询问了上海市政府今年出台的书店扶持政策。这些考察内容,为台湾书店扶持计划的制定奠定了实践基础。

从今年6月28日到8月16日,台湾“文化部”召开了一连九场次的第一阶段《2012文化国是论坛》,议题涵盖文化创意产业、独立书店、公共媒体等,试图以务实而具体的方式,为台湾今后的文化策略寻找共识。7月5日,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来到小小书房,主持了一场主题为“我街角的书店哪里去了——独立书店发展策略的探讨”。现场请到了台湾多家知名独立书店的经营者,大家的讨论话题锁定在独立书店的经营与生存策略上。

这次讨论得出的共识是:图书不只是一般的商品,还具有文化的意义,独立书店经营者所处的位置如同“知识的策展人”。“文化部”希望实体书店能继续存在,并且更进一步深入乡村地区,成为推动台湾民众人文素养的平台。面对如今普遍意义上的独立书店生存困难问题,台湾应该尽快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助办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困境。

独立书店经营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价格战

独立书店生存困难有很多的原因,但综合看来,最大的威胁是大型连锁书店与网络书店兴起的折扣战。把书当成白菜卖,不赚钱甚至贱卖的折扣战中,一向保持独特风格和选书品位的独立书店被动地卷入了这一泥潭。正如台湾东海书苑的经营者廖英良指出,独立书店与主流连锁书店有市场区隔,其所销售的书籍本身就不是市场取向。原本靠经营人文小环境,立足于分众阅读市场的独立书店在一轮轮的价格战中,失去了原本相对较为良好的市场环境,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再加上房租、水电和人工价格的上涨,撑到最后不得不关张歇业。

在自由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价格战的运用本是无可厚非。不过,图书销售市场的价格战不但没有营造出良好的竞争环境,还让原本在电子出版冲击之下传统出版生产链条变得越来越脆弱,图书发行环节的剧烈变化也直接传递到了生产环节,图书的选题日益趋向市场化,迎合大众口味,以期保证盈利水平。生产时间越来越“短”,选题水平越来越“平”,下架时间越来越“快”成为目前书业的普遍现状。

问题二:人文环境恶化

以网络为代表的交互式媒体的盛行,让信息流通以几何倍的速度不断增长,“浅阅读”成为时代标签。如今,世界各地出版界最流行的话题,都是探讨网络出版和电子书。看起来似乎变的只是承载信息内容的媒介,但实质上,如今以平板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电子阅读器快速的交互式体验,让读者难以静下心来慢慢体味,更多的是满足于浅尝即止的知晓。所以,近两年来,体验式书籍、轻小说和以现代审美肢解评判的各种经典选题甚嚣尘上,步报纸和杂志的后尘,图书娱乐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在一个写博客都嫌字多,瘦身成为微博从而大行其道,进入全民狂欢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读本好书看起来是件挺奢侈的事。独立书店主要顾客群体之一的学生,阅读的需求也在急剧下降。正如刘虹风感慨的那样:“台湾大学生不读书,是全台湾人公认的事实”,读者的减少、人文环境的不断恶化,让原本服务于大众文化生活的书店,不知从何时起变得越来越小众,并且贴上了“文艺”的标签。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剩下来那些坚持逛书店的读者,很多都选择在店里看好某本书,回家上网络书店购买。看着身边的书店一家家倒闭关门,大家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一边疾呼拯救这些独立书店,一边依旧心安理得上网买折扣书。

问题三:经营副业不善

既然独立书店卖书都不赚钱,为了维持经营,纷纷开创副业,以贴补家用。有卖咖啡和茶的、有卖文具的、有卖创意产品的,无不体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

经营原本并不擅长的副业,是对每位店主的考验。干得好了,未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卖书反倒变成了点缀;干得不好,不仅浪费了书店的陈设空间,也让原本卖书的微薄收入变得更加难以维系。

台湾书店扶持政策的重心:打造社区人文环境

龙应台认为,书店就像是小时候街角的杂货店,承载了很多社区人的回忆。如今台湾仍然坚守的独立书店,如台师大周围弄巷里的主题书店、清华大学成功湖旁的人文书坊、花莲的儿童书店、台东的诗集书店等等,这些书店持续在街坊飘散着人文气息。如何让这些独立书店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是目前台湾“文化部”积极思索出路的重要议题之一。

书店业者们希望由主管部门出面,比照法国等地实施统一书价,严控书价折扣过高,导致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出现恶性折扣战,使独立书店无法与之公平竞争的现状。但是,按照台湾现行的《公平贸易法》第七条的规定,明令业者不得有联合控制价格的行为,书籍销售的统一定价也违背了自由市场机制,属于违法行为。从主管部门的立场来看,不对书籍价格进行管制,是为了维护自由市场机制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但面对书店业者兴起的价格战,台湾的公平会正在拟定新的条例版本,使书籍产业的恶性折扣战能够加以改善。不过,这项法案最终能否通过,必须得由“立法院”来做最终决议。

对独立书店的辅助,台湾元智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教授阮庆岳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应该先厘清的是独立书店的重要性何在,还是说挽救独立书店只是一种乡愁?他表示,主管部门对独立书店的辅助应该避免永久性和常态性,书店的经营能力应该接受检视,而不是成为一种“保护主义”。

针对这种意见,独立书店经营者们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他们认为,独立书店所售卖的图书,因为坚持人文性和品位,本来就不属于大众喜欢阅读的种类,也注定了不能大量销售,不可能用来赚钱。如果为了提高营业额,必然不得不选择好卖的书籍,这样独立书店就难以坚持其选书的水准,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价值。

在这样的现实下,政策扶持的重心不是放在提高经营水平上,而是放在支持独立书店发展良好文艺环境的活动上。为了落实这一政策理念,在今年10月新出台的台湾“文化部”《辅助办理文学阅读推广作业要点》中,新增“实体书籍零售主题行销、交流与出版品发表、展售等”的辅助项目,让独立书店推广知识阅读的同时,培养企划行销能力,提升实体书店的竞争力与服务品质。透过议题创新思维,使知识创造力量,带动社区乃至城市更活泼的人文氛围。

按照这一规定,10月31日之前,书店业者们可以根据要求,就书店开展的文学写作班、文艺研讨活动、讲座、读书会等活动写成企划书,向主管部门申请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