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培养者,建立怎样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取向)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决定课程价值。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宁波技师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意在了解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教学方式的选择取向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渗透及看法,并对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作为对其调查结果分析提出的依据和基础。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调查分析

一、背景、意义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语文学科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培养者,建立怎样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取向)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决定课程价值。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调查问卷,以宁波技师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作为对其调查结果分析提出的依据和基础。

二、宁波技师学院教师语文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宁波技师学院文科教研组语文教师共有10名(6专职3兼行政工作),其中2名教师为研究生学历,其余7名教师是大学本科学历,6名为中文或相关专业毕业,调查者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调查主要内容。

2.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过程中,主要考虑了解该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课程目标的认识②教学方式的选择③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渗透及如何渗透的看法。

3.调查人数:

本次主题共调查在校语文教师9名,经笔者本人对调查内容的整理汇总,在EXCEL的统计下,取得相关汇总数据,见表如下:

三、基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数据分析:

根据表中统计结果显示:

第一项:

最高分:教师普遍认同“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太功利,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这个观点,最低分:“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未来服务”这个观点认同度最低,有半数教师还未听说过这个说法。较低平均分的有:“培养学生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学习中国文学常识”,普遍认为比较困难,这主要集中在经常教中级段的教师反应,这可能和中级段学生语文基础差有关系。认同度相对较高的还有“为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语文教学应更多体现职业化专业特点”、“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第二项:

参照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设计的调查主要内容,涉及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整体的认同度是倾向于正面的,第2和第12题分值最高,显示出教师在教学中是注重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例来进行教学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注意到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并自觉主动的统一到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中。第11题分值最低,反映出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要取得平衡对于语文教师来很困难,尤其对于技校学生来说更为困难。处于中间分值的偏高的有第1、7、10题:分别是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帮助理解文章、对课文进行结构性分析、注重个人阅读探究体验,偏低的有第3、5、8、9题:分别是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诵读教学、课外阅读引介。我们注意到,分值较高几项内容大都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而分值较低的几项内容是体现在只有职技教育才有的如专业结合的问题上,职技学校较为缺乏的诵读教学及职技学生较为明显的语文弱点即阅读量极小。

这说明,当前开设的语文课及进行的教学对于解决具有职技特色的文化基础课薄弱环节、弥补职技教学不足之处、提高职技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没有体现出较好的职技教育语文课程特色和学科价值。

(二)教学现状综合分析

根据调查和汇总情况,笔者认为,当前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相适应”:

1.教学理念与新课标不相适应

语文教师受自身学习经历、经验影响,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而到目前为止,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尚未构建出一套合适的教育理论系统,因此语文教师既欠缺了可供学习指导行为的理论依据,又因没有升学负担缺乏教学追求,教学观念要么普高化,要么迎合化,并未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学理念和和行为进行充分认识和深入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都直接套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式,体现不出职技学校的语文教学特色,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技工院校语文新课标》(2010),一再强调语文课在技工院校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必须从理念上改变传统思路,实践具有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积极探求途径,改变当前这种不相适应的教学困局。

2.课程观与办学模式不相适应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做法往往以偏盖全,单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学生能否取得技能比赛奖项,能否谋取就业为目标,而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仅流于形式,进而出现在校生或毕业生综合素质诸多问题,学生实习期间和就业后的从业素质引起用人单位不满。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训练不同于教育”, “训练”只意味着特定技能的获得,天然的才能可以训练得效率更高,却不养成责任感和态度。而后者正是教育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树立育人的理念,摒弃残缺不全的教育观,转变职技教育的一味偏向工具价值取向。

要培养具有“核心从业素质”与“核心专业技能”并重的“双核”型人才,首先必须树立“育人优先、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的关照下,语文课堂应确立为基于人文教育和职业导向相结合的“一体化语文教学”,并以此指导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如:精心设置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摒弃以往的语文教育教学陈规束缚,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既注重语文学科对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帮助作用,更注重学生职业态度、行为、价值观的培养,努力探索与学生成长紧密相联系的语文教学新路子,潜移默化地培育和熏陶学生的情操、品行和人格,真正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工人素质”。

3.教学内容、方式与学情不相适应

例行的语文教材文本内容大多要么是应试教育的延伸,要么是较有难度的高中阶段内容,学生看起来没兴趣、学起来又吃力,没有新鲜感、没有吸引力,在调查中,发现有半数左右学生对教材的选文不满意或是没感觉。而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来看,在阅读教学中导入、分析及阅读理解探究过程中,教师还是较多的保持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做法,这种“痕迹”让学生也早已厌烦,他们既没有成功而愉快的学习体验,又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作用,为教学制造了各种障碍,根据这种学情,我们如再沿袭过往的教学策略,显然不相适应,因此需要结合学生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要求,开发全新的因生制宜、因时制宜、有的放矢的一体化语文校本课程,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在回答“是否有需要根据各专业(或几个相近专业)特点编写语文校本教?”时,表示了较高的认可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就是例子”,有了这些精心挑选的好的、合适的、丰富的“例子”,课堂就会活起来,而多元的教学内容也促使教法的创新运用。技工院校没有升学压力,教师教学没有硬性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可以轻松懈怠,可以降低要求,面对特殊的学生群体,面对任重道远的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更多的“用心”,大胆尝试各种教法模式。技工院校一体化语文教学还处在当前语文课革中初期尝试阶段,正如多次主编技工院校语文教材的宦平说的那样:新的理念再好也不会一下就被普遍接受,接受了要转化为教学行为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但是笔者认为,在这场传统与新锐的碰撞中,只有建立与学情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撞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4.教学评价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

我们应该明晰这样一个教育教学方向:技工院校不是制造现代“工具人”的工厂,而是塑造未来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我们的教学评价的目的也是以此为最终指向的,然而现状是:沿用普通中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学期的试卷来对学生进行书面的阶段性测试,通过分数来区分学生的学习优劣和判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与否,这种评价明显脱离职技教育的发展要求,完全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技工院校中,这种停留在量化检测的教学评价方式,没有从整体上关注学生的全部教学课程要求,单一雷同的检测语文系统学科知识的评价内容,脱离职技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忽视了职技语文注重实用的特点,没有或者很少从学生将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角度去设计评价内容。加之轻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查,一套试卷不分专业重复沿用,教师实施评价行为行政化、程序化,学生被评价的迷惘感,这种不适应亟待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1998年

[2] 杜威:《新旧个人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3] 宦平:《新编技校教材:传统与新锐的碰撞》《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包静斐,性别:女,浙江宁波人,1982年出生,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宁波技师学院,研究方向:技工院校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