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探寻信息技术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是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新模式 范例教学 主题式教学 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

一、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需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而传统的课程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多媒体教室(理论课讲授)+实验室(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电子课件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多媒体教学还处于“演示”的初级阶段,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看,没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手段依然是传统的按教材要求对课程中各部分内容(甚至每个功能及操作)逐一进行讲解,学生感觉很枯燥,上课听、下课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技能技巧,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方法实施教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娴熟的、高超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而且要不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自学新的技术,还要不断接受高级培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一个教师,千万不要只是对一种教学模式情有独钟,那样会限制自身发展,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进行运用。目前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范例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1.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范例教学法理解为利用典型的例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与学,先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扩展到一类事物的学习,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教学方法。典型例子的教学并不是为了教一个例子而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这个典型例子的学习,掌握一类事物一般性的规律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可以把范例教学法界定为:使学生能依靠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步骤:①掌握个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典型事例掌握事物的本质,教师通过展示具体直观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主动地操作尝试和体验范例。②掌握类的阶段。从个案出发对事例进行归类、探讨类似现象和事例,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认识迁移到一类事物的使用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引导,给予帮助。③理解规律阶段。理解一类事物背后隐藏的一般规律,教师应提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④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教学的重点从客观内容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内化关于世界观生活的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并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2.主题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虽然突出了它的工具性,但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够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真正生活,使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生活体验。如何让信息技术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呢?如何有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呢?于是通过主题式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自主性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确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尤其是,信息技术主题教学对于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达成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主题教学策略来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具体说,就是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欲望,在主题活动各项任务达成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于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等技能的形成,完成学科教学的目标,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主题式教学有个层面涵义:第一个层面是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位进行的主题开发和设计,第二个层面则是以某一阶段教学内容或单元内容为单位的主题开发和设计。显然,前者关注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单位“一节课”,强调课内教学知识点的当堂消化;后者关注的核心是教学的整体功能,强调一段时间内“多节课”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3.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因此教育部规定上机操作的课时比例不得少于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学生的层次跨度非常大,有的学生基本操作不熟练,甚至没有摸过电脑,胆子小,放不开,掌握信息技术课并不容易;而对有些学生来讲,除了精通基本操作,还熟悉一些如网页制作之类的软件,对他们来讲,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就非常简单。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直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学习,是目前解决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允许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局限于老师的讲解,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以探究合作性的自主学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老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新的知识。

4.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相关的实际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相对于学科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显然拥有更为开放的时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远不止此,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长期实践。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携手走向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