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师生互为 人本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师生互为 人本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则报道称,高考指挥棒即将改变,高考录取变笔试为面试。浏览之后,甚为感慨,终于看到素质教育真正走向正殿的一丝亮光了。

有了这样的导向,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处理、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为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工作的需要呢?

笔者一直认为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以课文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和环境,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文,也就是抓“人本”。文本与人本统一,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好教材这个示范文本来教会学生阅读,从而举一反三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具体的实践来说,对于我正在执教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了前四年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在我采取让他们“人人争当小老师”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就是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时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书、教辅用书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文本。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在互相检查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商量研究“教学思路”。即根据自己阅读所把握的教材重点难点,认为“学生”应该掌握文章的哪些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设计问题。每个小组根据每位成员所设计的问题,选择其中认为最合适最有价值的问题梳理成序,然后全班交流并解答。这期间老师明确告诉学生:“我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当你们设计的问题解答完之后,如果我还有问题,我会请教在座的各位‘老师’;当你们设计问题、解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可以指点帮助你们一下。我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就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机互为,实现了文本与人本的有机互动,显现师生互为人本互动的艺术光泽。

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同学们为了当好这个小老师,预习工作做得实实在在,并且不厌其烦地搜集资料,查询答案,阅读与课文相类似的文章,以求不被课堂上其他“老师”的问题难倒。加上课堂上我谦虚恭敬地喊着“请张老师提问,请李老师解答……”,他们更是得意洋洋,兴高采烈,好像自己真是专家教授。上课走神的少了,不守纪律的少了,思想开小差的也少了。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想当好这个“小老师”,因此,他们为了让自己在课堂上留下“光辉形象”,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力求课堂上能有问必答。如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时,学生们不仅熟读了课文,还读了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一些文章,还读了有关世界著名音乐家的资料,还读了有关介绍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情况的文章等等,由这一篇课文引发而来的是许多篇文章的阅读,由维也纳引发来的是音乐知识、人物传记、中国音乐、维也纳的建筑等各方面知识的涉及。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训练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学会了思考,知道如何确定文章的重点、难点,并且根据这样的重难点,如何来设计问题,怎样解答才能容易让“学生”接受,如何通过其他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答案,使自己的解答更有说服力。这些都需要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解决问题。这样训练,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多角度,所以这种教学形式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一种好方法。何况课堂上常常出现“师生”辩论的激烈场面,这更需要学生的“教学机智”,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活跃性。

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同样,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有自己的风采。课堂上每一组同学、每一位同学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据理力争,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不再惧于老师的压力,正确答案的胁迫而不敢多言多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大大方方地上台,侃侃而谈,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以求达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身份 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解读,去研究,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如《夜晚的实验》一课,不是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而是让通过研读实验过程得到什么启发。师生展开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阅读和思考。

一言以蔽之,人和文章是阅读的两个基本要素:抓文本,阅读才有着落;抓人本,阅读才有意义。我们要抓住这两个根本,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阅读教学务实高效,使阅读教学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