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户的创造与毁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户的创造与毁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市天然是生产富翁的地方,产生穷人只是个偶然现象,只不过这个“偶然性”在中国股市的比例未免太大了一些。听听《科学投资》报道的4大户股海沉浮、兴衰荣辱的故事,相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无裨益,这也是《科学投资》记者采访股市4大户的目的所在。

讲一个故事。

一个有关《福布斯》富豪陈荣的故事。

1989年,31岁的陈荣还是上海市郊南汇县的一个小商人。这年夏天,陈荣揣着12万元钱来到了大上海。当时上海一些企业正在搞股份制,后来大红大紫让无数人大悲大喜的“豫园”与“电真空”都还在发行价上下。但当时的陈荣觉得股票不好变现,他没有买股票,而是买了国债。

一直到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的前一天,陈荣手里拿的都是国债和现金。这年上半年深圳股票交易出现意想不到的狂热,继而大量意犹未尽的深市股民挥师北上,到1990年夏天上海股票也已炒得火热,但陈荣仍旧不敢入市。

他成天在股票交易所外溜达,过一阵一看,“电真空”100元变成400元了,再过一阵再一看,400元变成800元了。陈荣动心了。

陈荣一边观察市场,一边读书。读书的结果使他发现在世界各地,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产生富翁最多的地方。陈荣由此下定了决心。

1990年12月18日下午,陈荣听到消息,万国证券公司为了吸引顾客,提前半天登记买单。他紧赶慢赶跑到广东路,要了一份申购单,在上面填下了“凤凰股份”和“5000元”的字样。之所以填5000元,是因为当时他不知道应该买多少股。

第二天陈荣猫在亲戚家里等消息。与此同时,各个证券公司的红马甲在刚开张的上交所抢股票。当日《新民晚报》描述了当时的盛况,文中有一句说道:“凤凰股份”也成交了5000元。陈荣大喜,但当他兴冲冲赶到营业部交割时,营业部却告诉他没有成交。陈荣不服气,“肯定是证券公司内部人员把我的股票拿走了。”他拿出报纸,营业部办公人员无话可说,让他过几天再来,最后给了陈荣10手(1手为100股)。

陈荣捂着股票,看股价此后几个星期翻着跟头地猛涨,接着几个星期又翻着跟头地猛跌。一直跌到没人敢再买了,陈荣才又出手。“我认为股价还会涨上去,到涨的时候我可能又买不到了。”10几万元,陈荣先是分几次买了50手“电真空”,余下的全部买了“小飞乐”。后来“电真空”和“小飞乐”涨上去的时候陈荣出手,这笔钱变成了70万元。

到1994年,陈荣已经积下了千万身家。1994年6月,经过从1993年2月以来长达一年多的大熊市,上证指数已经下行至400点左右,很多人都吓得从交易所跑开了,陈荣却感觉到机会来了。他请证券公司经理吃饭,提出一个要求:透支,1∶4。证券公司经理答应了。

从买进到股市行情反转一共38天。“痛苦的38天。”陈荣现在回想起来说。因为股价低,跌一点跌幅就很大。又因为上一波下行至380点时有政府出来救市,陈荣就认定380点是政策底,但是380点被刺穿,政府仍旧一动不动。陈荣心惊肉跳。

1994年7月29日,证监会宣布暂停发行新股等三大救市政策。8月1日,沪市直接跳高61点开盘,直线上攻。9月1日陈荣交割,这一笔交易,陈荣赚了一个多亿,从千万富翁直接跳入了亿万富豪。

有头脑的陈荣一边在资本市场大赚其钱,一边为了保住胜利果实,在家乡大搞实业。有了股市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陈荣在家乡南汇县三灶镇的“中路实业”蒸蒸日上。陈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路实业”成了陈荣在股市之外的又一台印钞机。“中路”的成功也为陈荣带来了政治资本。克林顿访华时,“中路实业”董事长陈荣作为上海市政府确定的12位企业家之一,与克氏共进午餐,再后来,陈荣被增补为上海市政协常委。现在陈荣仍然一只手放在股市,一只手把握实业,被称为资本市场与实业界的“两栖明星”。

2001年,陈荣进入《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排名第91位。在《福布斯》2001年中国富豪榜中,从股市发家,依靠股市完成原始积累的,不止陈荣一个,如名列中国富豪榜第5位的许荣茂,名列第82位的何然,名列第94位的周正毅等等,均是从股市起家然后靠实业巩固财富。虽然如今大家都不太爱提这个事了,有些人甚至忌讳提这个事,但事实总归是事实。

陈荣们是幸运的,但股市产生的并不永远都是幸运儿,尤其是在易于操纵、尚待规范的中国股市。据有心人调查,首批进入申银公司沪上第一个大户室的13人,到1995年4月,已有4人破产,两人获利了结离开股市,余下7人虽仍坚守股市,但每天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上海有名的杨百万杨怀定大家都知道,早期上海股票市场还有两位与杨百万齐名,同样姓杨的大户,被称为“沪市三杨”,现在除了杨百万风采依旧,另外两只“羊”,一位1994年因“非理性操作”破产跳楼自杀,一位天天窝在上海棚户区“窄而霉”的破宅子里就着小菜,喝着劣质白酒,据说室内空空荡荡,仅有一台电冰箱,亦是锈迹斑斑。

股市天然是生产富翁的地方,产生穷人只是个偶然现象,有人这样说,只不过这个“偶然性”在中国股市的比例未免太大了一些。《科学投资》独家采访的4个股市大户中,一个坚持稳健操作的原则,至今仍活得有滋有味;一个虽然是女性,但辣手快刀,是个做短线的高手,与同样以做短线出名的《科学投资》专栏作者野山,不知谁的水平更高一些,手更辣,刀更快一些; 还有一个,同样是女性,那真可以说是从开水里滚过来的,身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4个人里面,受教育最多、学问最大、最讲究理性操作的姓尤,叫尤海涛。尤曾在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工作长达5年之久,学了一些洋派的思维,重视公司调查,追求价值投资,但就是这个尤海涛败得最惨,至今仍有价值几十万元的股票被深套股市。现在尤海涛每天靠开着一辆辉煌年代“剩”下来的夏利车在小区门口拉黑活,以及变卖一些心爱的家当维持生计,供女儿上学,睹之令人心酸。

曾经有一本书,叫做《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格雷厄姆一生重视技术分析和数量分析,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后来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的某些学说和固执于技术分析的做法却有些不以为然。巴菲特强调价值投资,对一些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有效市场理论不屑一顾。巴菲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与比尔・盖茨、沃尔玛家族轮流享受着世界首富的光荣。事实上,无论彼得・林奇、W・D・江恩,还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每一资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方法。正如那句俗话说的,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三人行必有我师”。《科学投资》报道的4大户都是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听听他们股海沉浮、兴衰荣辱的故事,看看他们的经验、教训,相信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无裨益,这也是《科学投资》记者采访股市4大户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