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比较优势理论正确性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比较优势理论正确性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受到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等理论的冲击,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越来越受到质疑,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与当今社会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现状,以及与贸易保护理论等理论的内在联系,揭示比较优势理论对当今国际贸易的意义,并试图用比较优势理论来对里昂惕夫之谜做出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比较优势理论;贸易保护理论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92-02

一、现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争论点

现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各个学派的争论点在于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现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利益,可能还包括政治利益,生态环境利益等。

二、对比较优势理论质疑的回应

李斯特提出了贸易保护理论和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他认为,有了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财富,向别的国家购买廉价的商品,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合算一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本国工业的生产力就不能获得发展,本国将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位。如果本国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起初会使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但经过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了,商品生产费用就会降下来,商品价格甚至会跌落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

那么是否意味着一个国家应当抛弃其现有的比较优势,去追逐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更新换代,以满足长远的发展之需呢?

梵蒂冈与瑞士,我们都知道梵蒂冈是传统的旅游业国家,它的国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投资和不动产出租、旅游、邮票、特别财产款项的银行利息、宗教银行盈利、教民的捐赠。宗教事务银行盈利占2/5,捐赠占2/5,其他占1/5。梵蒂冈是没有工业和农业的,假想一下如果梵蒂冈抛弃其比较优势天主教而去发展工业,或是力图建立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他会成功么?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依托其中立国的地位,不但避免了战火的侵扰,而且为其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所以银行业十分发达,几乎成了各国政府和个人的避难港湾,设想一下如果瑞士放弃中立国的地位,加入欧盟,参与到世界维和的行列中来,这将会对银行业造成多么大的打击,进而对其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形成冲击。

而李斯特提出贸易保护理论时,德意志地区当时虽然是以农业为主,但其理学、数学、哲学、教育水平相对于非西欧国家甚至一些西欧强国来说都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德意志地区有许多露天、浅层煤矿,德意志地区是煤炭储存量最大的地区高达2300亿吨,可开采的煤矿240亿吨,铁矿也较丰富。德意志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那时正处于德意志统一的前夜,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是184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是1871年,并且1834年由38个德意志邦联的邦国组成了关税同盟。所以德意志地区具有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潜力,正是当这种比较优势潜力转化为有形的比较优势后,工业可以取代农业成为新的比较优势,重新参与国际分工。所以当贸易保护渐渐放开后,德国与世界展开国际贸易依然遵循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种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中应当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规律并没有被打破。

有人提出中东应当注重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以防止国民经济过度依靠石油。然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东国家是否具有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的潜力。首先,中东国家除石油外的矿产资源不够丰富,国土面积中可利用的面积小,人民受传统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对从事一些行业有制约。其次,石油资源具有特殊性,不同于农业,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假设中东的产油国集体把石油作为战略储备物资,集体大规模长期减少石油供应量,而向世界转为出口其他产品,这必将促进可替代的新能源的开发速度,和其他地区石油的探测开采,迫使世界采用新能源或转移进口渠道,之后如果中东再改为以出口石油为主,石油作为中东的比较优势将大大减弱。对他们的经济损失这无疑是巨大的,所以中东发展石油化工等围绕石油核心产业的政策是正确的。任何想要摆脱石油的束缚而另辟蹊径的做法可能会由于制约过多而失败。

那么对于中东和北非地区应当如何发展才是最有利的呢,首先应当坚持石油产业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注重民众福利和贫富差距问题(有人指责贫富差距是单一的石油产业结构造成的,这完全是没有依据的,在许多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国家,贫富差距也很大),注重国际政治关系,防止极端宗教民族主义的盛行。合理适当地利用石油产量上的宽紧政策作为政治砝码,因为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不过是从两个角度出发的,一个是经济因素,希望通过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可以带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个是政治因素,希望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来增加国防能力,减少对外国的依赖度,增加本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于一个发展其他产业条件不足的中东石油输出国,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福利很高,且可以用多余的资本去购买先进武器设备保证国家安全,并且利用石油资源作为有效的国际砝码。一个石油输出国完全可以像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强国一样健康发展,他的经济是没有问题的。

当资源枯竭时,其国民收入已经很高,这个过程只不过是将石油资源变成人们手中资本的过程,并不会因为石油的枯竭而变得一贫如洗。若这些国家放弃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人为地强制产业结构更新换代,可能带来和预期相反的结果,反而使经济驶入不健康的方向。

三、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的某项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不应当简单地看其产品的相对成本和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还应当看他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否具有“需求刚性”,和要素所有者可以从该项产品中的收益率的高低,以及比较优势构成结构是否合理,如果一项产品同时具有以上三点,则可以被称为具有真实比较优势,否则将被称为具有表面比较优势。

比如,拿中国现阶段比较有优势的服装纺织行业来说,比较优势来源于较低劳动力成本,如果它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只具有这样优势不能够被称为有真实比较优势,因为现阶段中国的服装还会被欧美市场指责倾销,然而一旦中国的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可能马上会激发同类竞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抢占这一市场,由于中国的产品容易被仿制替代,可能会导致原先的市场霸主地位瞬间瓦解,这就陷入了一种表面的市场垄断者的尴尬地位,我们不妨称其为“倾销陷阱”。事实也正如此,现在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我国纺织业大国的地位已经动摇,大量的纺织企业已经入驻东南亚。正是因为中国(纺织业、鞋业)、马来西亚(生产橡胶)是以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使其成为该国的比较优势产品的,且容易被模仿替代,这种表面的比较优势并非真实,所以这些国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以找到自身真实的比较优势,重新参与国际贸易,而石油的生产并非是以低劳动力价格为代价的,且短期内不易被替代,所以这种比较优势是真实的,中东和北非国家应该坚持。生产一种产品销量有保证,且能使生产者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为什么要改换生产其他的产品呢?这本身已经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保护贸易政策要想成功,必须确保它所保护的对象,将来能够具有竞争力,成为比较优势。

四、结语

设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为b,b越大则表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大,把一切有利于生产这种产品的因素称为潜在比较优势,用p表示,则p与b成正比,用h表示利润分配中用来支付给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的部分,h与b也成正比,因为国际竞争中具有相同竞争力的两个产品,如果其利润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购买技术设备和研发,而并非主要用于分配给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说明其正处于一种追赶积累阶段,于主要用于把利润分配给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的企业来说,其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小。

给出公式,b=f(h,p)

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的大小时,应当考虑它是否具有潜在比较优势,即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虽然有差距,但本国具有在一定时期后使得本国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要考虑本国产品具有竞争力后,依靠这一产业生存的人是否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虽然有时一国的某一产业很具有竞争力,但如果利润空间较小,长期的竞争力只会破坏他国的有序市场,也无法使本国居民依靠这一产业富足起来。

在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对于那些有劳动力价格优势,而并非是拥有品牌、款式、技术优势的国家,显然其h要小一些,正是因为国际市场看重其较小的h,才将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所以这些国家具备的b实际是等于或只是略高于拥有品牌、款式、技术优势的国家,所以其比较优势是表面的而非真实的,用图形表示是这样的

当h越小,其b也越小,当h趋于0,b趋于0,我们把h点趋于0即a点以西的区域称为“倾销陷阱”,因为这个区域的国际比较优势完全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很小的基础上,此时b勉强大于等于0,但当h哪怕略有一点点提高都会迫使b=f(h,p)的图像向右平移到b’=f’(h,p),此时对于a’以西的区域b’

所有的国家在强调产业结构多元化,强调自主创新,强调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都应当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潜在比较优势,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其结果可能只是照猫画虎,永远无法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毛加强,王欣.国际贸易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